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烧伤与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1992年4月1日至1992年7月31日烧伤中心成立以来连续收治的186例急性烧伤病人的发热现象,其中接受MEBO治疗者37例。作者认为,导致烧伤病人发热的主要原因除了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因素失调以外,许多介质与免疫机制也参予了发热过程。MEBO是否含有致热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2.
从再生医学角度探讨深度烧伤界定与坏死组织层处理方法   总被引:31,自引:18,他引:13  
目的:加深对再生医学的理解,探讨皮肤再生医学对“深度烧伤”的界定与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传统疗法关于“深度烧伤”概念的认识和针对焦痂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文献复习.结合“皮肤再生医学”的现代理论与实践.从病理组织学与临床特点方面对黎荣祥提出的三度六分法中六个烧伤深度界面综合分析,“深度烧伤”以传统方法治疗是否瘢痕愈合为基准,施加于创面上的一切疗法是否利于创面愈合为原则。结果:①传统疗法对“深度烧伤”概念的认识并不一致,对焦痂采用的处理方法有碍于皮肤再生修复;②从“皮肤再生医学”角度拟定,三度六分法中的深Ⅱ度深型是“深度烧伤”的最低界定深度;③“澈活潜能再生细胞疗法”是治疗一切烧伤剖面的核心技术,Ⅲ度烧伤辅以“皮肤耕耘减张术”或“坏死层薄化技术”处理.能充分发挥“激活潜能再生细胞疗法”的作用。结论:探Ⅱ度深型和浅Ⅲ腰与深Ⅲ度合称为“深度烧伤”.“激活潜能再生细胞疗法”是皮肤再生的核心技术,“皮肤耕耘减张术”的最佳适应证为浅Ⅲ度创面,“坏死层薄化技术”有利于评Ⅲ度创面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检测分析38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BPC、PT、FN、3P、乙醇胶TT及ELT等指标的变化,认为严重烧伤,尤其是伴有广泛Ⅲ度伤的大面积烧伤病人普遍存在消耗性凝血和纤溶亢进状态,并有继发DIC的倾向。  相似文献   
94.
95.
缺血/重灌流损伤在烧伤病理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织缺血缺氧是严重烧伤早期主要病理变化之一,积极地实行液体复苏治疗.恢复组织氧分压早已成了公认的治疗原则。但是,根据缺血/重灌流损伤的新概念,即细胞损伤不是发生在缺血、缺氧时,而是发生在重灌之后,无形中又给临床处理增添了一个既实际又突出的问题。衣文就这些问题从辩证角度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烧伤是缺血/重灌流捐伤的根源,因为在缺血、缺氧时机体己具备了产生氧自由基(ODFR)的鹿物(次黄嘌呤)和催化鹿物产生ODFR的酶(黄嘌冷氧化酶).但是,在缺氧时并无过多的ODFR产生,缺血时间愈长,这种势头发展也愈快。缺氧机体一旦得到氧供,便会加速ODFR的生成反应,并对各种细胞产生损伤作用。因此,可把氧供视为发射ODFR的“扳机”。根据以上分析.减轻或缩短缺血、缺氧时间,积极实行液体复苏治疗会减少ODFR的产生。在积极实行液体复苏的同时,添加抗氧化剂减轻ODFR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6.
自1978年以来,我们在液体扩容防治烧伤休克的基础上,加用了山莨菪碱治疗。通过对99例临床病例治疗,并同单纯液体扩容组(68例)进行了比较,证明山莨菪碱在输液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尿量明显增加。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该类药物能增加烧伤家兔有效肾血浆流量,改善烧伤后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减轻烧伤组织含水量,解除烧伤周围区域皮肤小动脉痉挛等作用。作者认为,在液体扩容的基础上,山莨菪碱能通过多种渠道改善烧伤早期的微循环功能,从而保障了微循环单位的良好灌流,中断或减轻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最终并发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这一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32例烧伤病人血清总补体(CH_50)及补体3(C_3)补体4(C_4)进行了检测,并检测了3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在伤后第3、7、21、和28天分别抽血检查,结果如下:伤后3天三种补体成分均低于正常,以后渐升,至第三周接近正常,第四周略高于正常。与正常组比较P<0.05。烧伤面积在30%以下者,补体含量变化较轻微。烧伤面积>30%者,补体水平与正常组对比P<0.01,差异显著。尤其烧伤面积>80%,早期补体水平急剧下降。死亡前病人补体水平严重降低。补体水平骤降或过低是不祥征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8.
严重烧伤早期,无论烧伤区域还是非烧伤部位以及各器官的微循环功能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危害不仅能使烧伤病变加深加重,还能使远隔烧伤部位的组织器官发生异常,乃至继发多系统多脏器的衰竭。为进一步了解微循环障碍对受伤机体的影响,本刊将陆续报道有关烧伤早期在血液凝固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期望能为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积极寻求有效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
精神药物的联用,在临床实践中较为普遍,有统计资料表明,约有半数以上的病人采用此法[1,2]。为了解联合与单一用药剂量间差异性,对1996年1~12月住院病人的用药状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1 样本与方法1.1 样本:随机抽取1996年1~12月住院病人380例,男220例,女160例。1.2 方法:依据住院医嘱,统计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舒必利、碳酸锂5种药物的(1)联合与单一用药状况(2)治疗总剂量(3)日均剂量(4)用药总天数。采用t检验[3]分析联合与单一用药剂量间的差异性。同时采用“限定日剂量”(下简称DDD)和“药物利用指数”(下简称ind…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通过精神病治疗药物用药状况的调查 ,了解精神病的治疗状况。方法 :对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1997~ 2 0 0 1年精神病治疗药物用药金额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精神病治疗药物用药金额、使用频度 (DDDs)逐年增加 ;疾病治疗比例 ,抗抑郁症治疗逐年上升、抗精神病逐年下降 ,抗焦虑、抗躁狂、抗癫相对平稳。结论 :进行药物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整体呈上升趋势 ,但治疗比例不高 ;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加快新一代精神药物的研发和产品国产化有利于提高治疗比例 ,控制疾病发生 ,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