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人伤寒沙门菌Vi抗原对大肠杆菌菌毛抗原装配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内、外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VipR基因缺失突变的人伤寒沙门菌菌株,导致其Vi抗原的表达较相应野生菌株偏低。用包含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抗原基因的表达质料分别转化Vi表达弱化菌株和相应野生菌株,对两者表达的菌毛抗原进行含量分析。结果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CS3、CFA-I在VipR突变体菌株表面的含量,均比在相应野生菌株表面的含量高。结论 Vi抗原的表达弱化可能有利于菌毛抗原在人伤寒沙门菌表面的装配。本研究结果对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采用可逆性肠结扎成兔腹泻动物模型检测了毒素源大肠杆菌定居固子抗原和表面抗原3(CS3)重组菌各1株的肠道粘附力,免疫原笥和保护性。经肠道及口服接重组菌株对肠道均有较强的粘附力,与CFAs阴性宿主菌相比P<0.0025。  相似文献   
23.
不耐热肠霉素和耐热肠毒素基因的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重组基因技术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耐热肠毒素(STa)基因与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基因融合。表达的LT-B/STa融合蛋白,既有LT-B的抗原性又有STa的抗原性。由于基因融合的方式不同,对STa的抗原性影响很大,但对LT-B的抗原性没有影响。LT-B/STa融合多肽保留了ETEC肠毒素结合GM-1神经节甙酯的能力,却仍具有STa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24.
25.
幽门螺杆菌粘附素基因hpaA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重组N-乙酰神经氨酰乳糖结合原纤维样血凝素。方法利用PCR技术从幽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总DNA中钓取hpaA结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害,表达产物纯化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抗原性。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而且糖尿病患者中因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者较正常人群高2~3倍,也是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为近一步探讨和分析血脂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对糖尿病引起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我们对近年来住院诊治的102例糖尿病患者与40例健康人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糖尿病组:近年来我院收治根据WHO标准确诊的糖尿病人102例,其中男57例,女45例,平均年龄52岁,有血管并发症者49例。健康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岁,均以本院健康查体中严格选择无心、脑、肝、…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基因工程疫苗的抗原性效果,筛选有效的防治ETEC腹泻病基因工程疫苗株。方法将表达ETEC抗原成分的重组质粒pZCF16和pZHY22分别转化入载体痢疾福氏2a菌株FWL01中,构成含不同ETEC抗原成分的工程疫苗株FE3和FE16。分别用FE3与FE16活菌和灭活菌制成的疫苗以同等剂量梯度,通过口服和鼻饲途径免疫小白鼠,经过一定时间检测2组小白鼠的免疫效果。结果在免疫后的小白鼠血液中均产生了特异性抗IgG抗体,在活菌免疫组肠道内也产生了特异性分泌型抗体IgA;抗体IgG 1周后开始升高,且在8周后达到高峰。抗体IgA的产生规律与IgG相似。结论肠毒素大肠杆菌载体菌苗FE3和FE16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作为多价疫苗的构建是有效的,从而为ETEC腹泻的特异性免疫防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8.
表达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29.
仰瘤素M(OncostatinM,OSM)是继白细胞介素6(IL-6)、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inhibitoryfactor,LIF)、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抗瘤细胞因子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生物反应调节剂。体外实验证明:OSM可以通过多种不同途径产生抑瘤或化瘤活性。同时根据OSM与其它细胞调节因子如LIF、G-CSF、CNTF及IL-6间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生物学特点。可以认为:GSM在机体免疫应答网络、细胞抗感染免疫及多种细胞因子间的功能协调等方面发挥着广泛而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不耐热肠毒素和耐热肠毒素基因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重组基因技术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耐热肠毒素(STa)基因与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基因融合。表达的LTB/STa融合蛋白,既有LT-B的抗原性又有STa的抗原性。由于基因融合的方式不同,对STa的抗原性影响很大,但对LT-B的抗原性没有影响。LT-B/STa融合多肽保留了ETEc肠毒素结合GM-1神经节甙酯的能力,却仍具有STa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