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探讨原发肾脏恶性淋巴瘤(PRL)的发病率、临床特征、转移规律、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7例PRL患者的资料,收集性别、年龄、症状、体征、病理类型、B超、CT、PET-CT检查等资料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生存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天津市平均人口数中PRL的发病率为6.48/1 000万.7例PRL患者中男3例,女4例,年龄10~72岁,中位年龄55岁.首发部位以单侧肾脏多见.4例以腰痛或血尿就诊,2例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肾脏肿物,1例以低热、盗汗就诊.4例行肾脏切除术,3例行肾脏肿物穿刺活检.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B细胞淋巴瘤(B-NHL)6例,T细胞淋巴瘤(T-NHL)1例.均接受了CHOP或CHOP样方案化疗.男、女性平均生存期分别为9、19.5个月,巨块型(是、否)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24.3个月,体力状态评分(PS)(0、1、2分)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0.5、10.5和7.7个月,单纯化疗与手术联合化疗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7、19.8个月.结论:PRL是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肾癌",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式推荐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可能与性别、肿瘤大小、PS评分和治疗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PTCL-NOS患者肿瘤组织中的CD68和VEGF进行检测, 15例正常人淋巴结组织为对照。  结果  肿瘤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平均含量为(56.5±18.6)个/高倍镜视野, 而对照组为(12.4±6.2)个/高倍镜视野(P< 0.01), 肿瘤组织与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和26.7%(P< 0.05)。TAM与骨髓侵犯、IPI评分及疗效相关(P< 0.05)。TAM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23.6%和55.3%(P< 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分期、骨髓侵犯和IPI评分相关(P & lt; 0.05), VEGF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2年OS分别为22.9%和83.3%(P< 0.01)。单变量生存分析显示VEGF表达、TAM计数、肿瘤分期、IPI评分和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 0.05)。多变量分析显示VEGF和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TAM和VEGF在PTCL-NOS中表达明显升高, 单因素分析显示二者是PTCL-NOS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EGF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索初诊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滤泡淋巴瘤(F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方法纳入国内11个医学中心2000-2020年间分级1-3a级、年龄≥18岁初诊FL患者1845例,筛选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数据,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46例(7.9%)初诊FL患者病理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中位年龄56(25~83)岁,男79例(54.1%).127例患者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成分比例,依据弥漫大B细胞比例是否≥50%将患者分为2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较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有更高的3级比例(94.3%对91.9%,P=0.010)、Ki-67指数≥70%比例(58.5%对32.9%,P=0.013)及PET-CT的SUVmax≥13比例(72.4%对46.3%,P=0.030).所有患者均接受CHOP或CHOP样±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总反应率(ORR)为88.2%,完全缓解(CR)率为76.4%.在不同比例弥漫大B细胞成分组中,诱导治疗后缓解率及治疗后2年内疾病进展(POD24)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预计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8.9%,5年总生存(OS)率为90.4%,POD24患者的5年OS率较非POD24患者下降(70.3%对98.5%,P<0.001).与利妥昔单抗不维持治疗相比,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不能使患者的5年PFS率获益(57.7%对58.8%,P=0.543),5年OS率具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87.8%,P=0.082).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而LDH高于正常值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1).结论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50%的FL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更具侵袭性,CHOP/CHOP样±利妥昔单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不能使患者的PFS和OS获益,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
张会来  王华庆 《天津医药》2006,34(5):339-340
胃癌系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根据流行病学统计目前仍居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前列.文献报道胃癌仅有1/3患者可行根治性手术,而2/3患者因局部晚期或出现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目前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已经成为中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循证医学证实,顺铂/5-氟尿嘧啶(DDP/5-FU,FP)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方案.紫杉醇(Taxol)系抑制肿瘤细胞微管系统,阻断细胞有丝分裂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周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获得肯定疗效,我科应用紫杉醇每周1次给药联合FP方案治疗70岁以上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大剂量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CT)系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及部分实体瘤的新疗法之一。然而,移植后仍有部分病人出现复发和转移。移植后免疫功能的状态及免疫治疗对清除体内残留肿瘤细胞和移植后的抗感染作用都至关重要池。。因此移植后的免疫重建及免疫治疗已成为当今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参皂甙Rg3是从中药人参中提取的一种四环三萜皂甙,能显著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体液免疫的功能、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水平。本研究利用“扶正祛邪”理论,通过对人参皂甙Rg3(参一胶囊)用于干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重建的研究,以期找到一种促进免疫重建的新方法,从而提高AHSCT的生存率,降低移植后的复发和感染。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抗肿瘤新药人参三醇-3,6-二琥珀酸酯钠的人体安全性,观察毒副反应并确定人体安全耐受剂量。方法:采用改良的Fibonacci方法进行剂量递增。选择30例健康受试者和9例肿瘤患者。21例健康受试者进行7个剂量组单次给药试验(20,40,70,100,140,190,240 mg);9例健康受试者进行3个剂量组(70,100,140 mg)连续给药30 d的试验,9例肿瘤患者进行100 mg连续给药30 d试验。结果:21例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试验未观察到不良反应;9例健康受试者和9例肿瘤患者连续给药30 d试验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乏力、体内热感、咽痛和大便干燥等。结论:人参三醇-3,6-二琥珀酸酯钠毒性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推荐Ⅱ期临床使用剂量及方法为70~100 mg.d-1,静脉滴注,连用30 d。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抗癌新药酪丝亮肽的人体安全性,确定推荐Ⅱ期临床研究的剂量。方法:分为连续3 d和30 d给药两部分。共入选21例健康受试者和18例恶性肿瘤患者,每剂量组3例,3 d给药试验共设7个剂量组(0.15,0.3,0.6,1.2,2.4,3.6,4.8 mg.m-2.d-1),连续静脉给药3 d;30 d给药试验共设6个剂量组(0.3,0.6,1.2,2.4,3.6,4.8 mg.m-2.d-1),连续静脉给药30 d。结果:21例健康受试者和18例恶性肿瘤患者连续给药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没有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未观察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及心血管系统毒性。结论:酪丝亮肽无明显毒副作用,人体耐受性好。推荐Ⅱ期临床使用剂量及方法为:酪丝亮肽注射液1.2~2.4 mg.m-2.d-1,静脉给药,连用30 d。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及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2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135mg/m^2,iv,dl;顺铂30mg/m^2,iv,dl,2,3。每21天一周期,2-3周一疗程。应用抗过敏药物预防紫杉醇的不良反应,还原型谷胱甘肽加小剂量水化预防顺铂引起的肾毒性。结果: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NC)22例,进展(PD)11例,总有效率36.5%;中位生存时间38周,1年生存率43%。结论:紫杉醇与顺铂联合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佳的方案,抗过敏药物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有效预防该方案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症状管理动态模型在淋巴瘤化疗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住院的初治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106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实施基于症状管理动态模型的全程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症状日记的管理模式,共干...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