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21.
在临床输液拔针后,如按压方法不当会导致穿刺部位出血,影响下次进针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1]。如何保护好穿刺部位为下一次顺利进针做准备,按压穿刺点是关键的一步。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垂直用力的按压方法(简称垂压法),本科现采用由近心端往远心端的逐渐按压法(在以下简称逐压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5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患者380例,住院期间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的穿刺部位液体外渗及穿刺局部皮肤颜色异常的,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190例,采用逐压法;对照组190例采用垂压法。按压时间为1~2min,按压过程中不揉搓,不出血后方可停止按压[2]。2操作方法在准备拔针时,手指的侧面轻轻放于穿刺点的近心端1cm,在拔针的同时,手指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转动按压穿刺点。3结果表1两种按压方法效果比较方法例数成功失败例数%出血皮下血肿%逐压法19018295.78354.22垂压法19015682.10221217.904体会拔针前手指按压穿刺点上方血管可阻断或减慢静脉回流。一般右手拔针,左手手指转动逐压穿刺点,按压力度要适宜,拔针速度要快,明显可以减少穿刺点...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明确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干扰素反应刺激因子cGAMP相互作用因子1(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response cGAMP interactor 1,STING)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  相似文献   
23.
24.
太原地区戊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本地区戊型肝炎(HE)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于1994年3~12月对385例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甲型肝炎191例(49.61%),乙型肝炎104例(27.01%),丙型肝炎20例(5.19%),HE34例(8.80%),未能分型22例(5.72%)。HE男∶女为6.5∶1,发病平均年龄38.5岁;临床特点:起病急,病程短,预后好;3例HE孕妇中,1例发生死胎。将1993~1994年确诊的70例HE病人作病例组,按性别年龄配比选70例非肝炎病人作对照,进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经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外用餐史(OR2.01,95%CL1.28~3.15),肝炎接触史(OR6.04,95%CL1.24~29.29),不洁饮食史(OR2.16,95%CL2.05~2.26),3个因素为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太原地区儿童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研究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姜丽丽山西省政府卫生所韩昌旭戊型病毒性肝炎(HE)的发病形式多为水源污染引起暴发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青、中年成人,有关儿童散在性发病的报道较为少见。本文对1993年4月~1996年3月...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肾阴虚证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滋阴补肾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疗程为24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同时观察肾阴虚证候积分、SLEDAI评分变化,如实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撤减和反跳现象,以及患者血脂、血糖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肾阴虚证候积分、SLEDA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评定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对照组为67.7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变化较小,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较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激素撤减明显较快,反跳现象少,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法联合西药治疗SLE具协同作用,能增加临床疗效,减少西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漏报率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制定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08-2011年部分出院病例进行分段调查,以查清医院感染漏报情况。结果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2008、2009年医院感染漏报率分别为15.98%和10.17%。前瞻性调查证明,2010、2011年医院感染漏报率分别为6.67%和3.85%。结论该医院院内感染漏报率较高,实施整改后,其漏报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8.
对33例经聚合酶链反应(PT-PCR)法检测HGV-RNA阳性的庚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经血传播10例(30.3%),散发性病例23例(69.7%)。单纯HGV感染6例(18.2%),HGV与HAV、HBV、HCV二重、三重感染者27例(81.8%)。临床诊断急性肝炎16例,慢性肝炎9例,重症肝炎1例,肝硬化5例,肝癌2例。单纯HGV感染症状较轻,有轻重黄疸、ALT轻度增高,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果提示输血是HGV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还有其他传播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HGV与HBV重叠感染时可能引起重症肝炎、肝癌,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9.
卡马西平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常与多种抗癫痫药合用,在药物代谢上彼此影响血药浓度,且多数抗癫痫药均具有肝酶诱导作用,使药物的 t1/2缩短,从而降低血药浓度。因此监测血药浓度,随时调整给药剂量,对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卡马西平的测定有气相色谱法、光谱法、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本文用反相 HPLC 法测定了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准确。药品与试剂:卡马西平由南京军区总院提供;安定,自行精制;乙醚 AR,上海马陆制药厂;甲醇 GR,上海吴经化工厂。仪器和色谱条件:Backman 344 M HPLC 仪,165UV  相似文献   
30.
脾脏肿瘤在临床上少见,约占全身肿瘤的0.03%。近年来.随着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脾脏肿瘤病例报道越来越多。我院自1995年8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9例,均经手术治疗个病理诊断确诊,现将其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