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91.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加四氢叶酸钙(CF)解救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6例ALL息儿123例次的HD-MTX+CF治疗,观察研究用药后患儿不良反应。结果HD-MTX+CF治疗儿童ALL时,不良反应发生按比例依次为胃肠道反应56.9%,骨髓抑制52.8%,感染37.4%,肝脏损害34.1%,皮肤黏膜损害32.5%。神经系统损害较少见,轻型2例次,重型1例次,占2.4%。未发现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HD-MTX+CF治疗小儿ALL时,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但大多症状较轻。个别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故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认识HD-MTX的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给予及时适当的CF解救,防止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并且可避免过度解救而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AL患儿骨髓细胞PCNA和VEGF表达,比较不同类型白血病、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治疗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间的表达差别。选择同期住院15例非白血病患者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PCNA、VEGF在AL患儿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59,6.67 P均<0.05);PCNA在初治ALL中表达显著高于ANLL(t=2.681 P<0.05),VEGF表达无差异(t=0.970 P>0.05);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缓解组与未缓解组两者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PCNA和VEGF在儿童AL中存在高表达,以不同机制参与AL发生、发展,与疾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出生3天内新生儿惊厥的电解质变化。方法收集1993~1994年我院新生儿室收治的出生3天内新生儿惊厥患儿65例。抽取静脉血,采用COBASMIRA生化分析仪进行电解质测定,并分别研究其胎龄、出生体重、母妊娠史和生产史、病因、CT扫描脑损伤分度与血电解质紊乱的关系及治疗效果。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低钠血症43.08%,低钙血症55.39%,高钾血症44.6%,酸中毒96.92%,CT扫描示重度脑损伤病例血钠,血钙下降者明显多于轻度病例(P<0.05)。结论出生3天内新生儿惊厥易于发生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其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
日本血吸虫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日本血吸虫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用并在二个班学生中进行对比教学研究,说明除具方便的交互性外,学生态度测量:满意率达95%,学习成绩测量:优秀率高于目标教学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信息平台管理在重症新生儿中心血管通路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82例留置中心血管通路的重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管通路管理及维护,观察组给予信息平台管理及维护.比较两组患儿血管通路不良事...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不同年龄阶段行为偏异儿童血5-羟色胺(5-HT)含量与正常儿童血5-HT含量的差异,寻找其变化规律,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筛查出行为偏异儿童46人,对其中30人检测血5-HT浓度;正常对照组30人。结果,行为偏异组儿童5-HT含量(1.3093±0.8174μmol/L)较正常儿童组(1.1112±0.5673μmol/L)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t=1.0860、P>0.05),行为偏异儿童不同年龄阶段比较:5-HT含量13~16岁组、6~11岁与4~5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2274,P分别<0.0025、0.001),12~16岁组较6~11岁组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t=0.6274,P>O.05);与同年龄正常组比较;5-HT含量4~5岁、6~11岁组无显著性差异(t=0.0868、1.0065,P均>0.05),12~16岁行为偏异组5-HT含量显著增高(t=1.7264,P<0.05)。提示:不同年龄阶段行为偏异儿童外周血5-HT含量改变与不同年龄阶段有关,随着年龄增长5-HT浓度渐增高,且与正常儿童差异增大。早期干预效果可能会更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HI)对新生大鼠脑白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胱硫醚-β-合酶(CBS)表达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在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80只3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建立新生大鼠WMD模型,分别于HI后12、24、48、72 h及7 d处死,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NOS及CBS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脑白质和胼胝体中iNOS于HI后12 h表达开始增加,72 h达高峰,7 d仍有表达;CBS于HI后12 h表达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7 d仍有表达。实验组大鼠HI后12、24、48、72 h及7 d iNOS和CBS在胼胝体和脑室周围白质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NOS和CBS在大鼠脑室周围白质和胼胝体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6、0.68,P<0.05)。结论 HI可导致新生大鼠脑白质iNOS及CBS表达水平增高,iNOS和CBS可能参与新生大鼠WM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静滴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婴幼儿哮喘 5 6例 ,其中 2 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加静滴丙种球蛋白 ,3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评价两组的疗效 ;采用花环试验法检测IVIg患儿组治疗前、后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 IVIg组与对照组患儿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哮鸣音消失的平均时间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 ;观察组治疗前与正常婴幼儿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IC花环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IVIg作为哮喘的免疫治疗措施有肯定的疗效 ,IVIg可以改善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使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提高 ,IC花环率降低 ,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
为探讨血浆内皮素、血小板参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56例窒息新生儿外周血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参数的水平,以探讨二者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其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其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系。方法 将 2 9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 (1 0例 )和重度窒息组 (1 9例 ) ;另外选择 2 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组 ,检测各组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数、血浆内皮素 (ET) ,比较各组间白细胞数和ET含量。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数及ET含量在重度窒息组分别为 (2 7 42± 1 0 95)× 1 0 9 L ,(72 73± 9 65)ng L ,轻度窒息组分别为 (1 0 2 4± 4 1 0 )× 1 0 9 L ,(56 76±1 0 0 5)ng L ,对照组分别为 (1 5 70± 3 2 1 )× 1 0 9 L ,(34 55± 8 7)ng L。外周血白细胞数、ET含量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间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ET含量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重度窒息新生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数与ET含量呈正相关 (γ =0 39,P <0 0 5)。结论 新生儿窒息时随着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增多 ,血浆ET含量也随之升高 ,在临床上可将外周血白细胞数作为窒息后多脏器功能损伤的一个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