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综合类   18篇
肿瘤学   17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E838对放烧复合伤造血功能防护效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新型抗放药E838对放烧复合伤和单纯放射损伤造血功能的防护效果。方法 动物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给予E838腹腔注射,观察其存活率和死亡动物平活日,并在用药后不同时间检测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CFU-GM和CFU-S数。结果 E838预防用药能够明显提高损伤动物的30d存活率及平均活存时间;对造血功能的研究结果亦表明,E838预防用药能够减少伤后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粒-单系祖细胞数及GFU-S等计数的下降幅度,并促进其恢复。结论 E838对放烧复合伤和单纯放射损伤具有确切的预防效果,对损伤小鼠造血功能也有很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辐射对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核因子-кB(NF-кB)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及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结果 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的周围表达低水平的NF-кB,8.0Gy^60Co辐射损伤后1h即见其表达较正常显著升高并出现明显的核移位,4h达高峰,6h有所回落,8h恢复正常;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发现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内存在低水平活性NF-кB,8.0Gy^60Co辐射损伤后1h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辐照与阿霉素诱导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造血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Egr-1启动子且下游连接GM-CSF和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Egr-EG);脂质体介导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 γ源辐照2.5 Gy或3 μmol/L的阿霉素处理后,采用FACS检测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氧抑制剂)鉴定辐照及阿霉素处理诱导Egr-1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特异性;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辐照或阿霉素对HFCL/EG细胞GM-CSF蛋白及 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辐照及阿霉素处理后的细胞上清对CFU-GM形成的影响。结果 在辐照和阿霉素处理的HFCL/EG细胞中均显示EGFP和GM-CSF表达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强(t=5.11,P<0.01),未处理组EGF细胞占1.2%,阿霉素组EGF细胞占15.2%,辐照组EGF细胞占18.2%;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减少辐照和阿霉素处理后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和阿霉素处理组细胞上清促进CFU-GM增殖作用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强(t=4.37,P<0.01)。结论 辐照和阿霉素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可能对其所致的造血损伤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辐照与阿霉素诱导早期生长反应因子(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造血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Egr-1启动子且下游连接GM-CSF和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Egr-EG);脂质体介导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经60Co γ源辐照2.5 Gy或3μmol/L的阿霉素处理后,采用FACS检测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氧抑制剂)鉴定辐照及阿霉素处理诱导Egr-1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特异性;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辐照或阿霉素对HFCL/EG细胞GM-CS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辐照及阿霉素处理后的细胞上清对CFU-GM形成的影响.结果 在辐照和阿霉素处理的HFCL/EG细胞中均显示EGFP和GM-CSF表达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强(t=5.11,P<0.01),未处理组EGFP+细胞占1.2%,阿霉素组EGFP+细胞占15.2%,辐照组EGFP+细胞占18.2%;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减少辐照和阿霉素处理后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和阿霉素处理组细胞上清促进CFU-GM增殖作用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强(t=4.37,P<0.01).结论 辐照和阿霉素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可能对其所致的造血损伤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5-氟脲嘧啶(5-Fu)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造血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构建携带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Flt3 配基(FL)和EGFP双顺反子基因pCIneo真核表达载体(Egr-EF);通过脂质体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并称为HFCL/EF;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绿色荧光表达的阳性细胞;采用RT-PCR、 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5-Fu对HFCL/EF细胞FL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经5-Fu处理的HFCL/EF细胞上清对CD34 +细胞和CFU-GM的增殖作用;采用活性氧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鉴定化疗通过活性氧诱导Egr-1启动子CArG序列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特异性.结果:构建了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双顺反子基因表达载体(Egr-EF);经5-Fu处理后HFCL/EF细胞培养上清液较未加5-Fu组的FL含量明显增高并且对CD34 +细胞和CFU-GM具有较强的扩增作用( P <0.01);在5-Fu处理的HFCL/EF细胞中, EGFP活性、 FL mRNA和FL蛋白表达增强, 而且, 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减少FL含量.结论:5-Fu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药物处理后的造血损伤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6.
20 0 2年 1月 6日— 2月 17日 ,某部新兵发生风疹爆发流行 4 1例 ,继发儿童和青少年风疹流行 3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集训男性新兵 4 1例 ,年龄 17~ 2 0岁 ,平均18.6岁 ;学龄前儿童 19例 ,年龄 2~ 6岁 ,平均 4 .5岁 ;青少年13例 ,年龄 12~ 31岁 ,平均 15岁。所有患者均于发热 1~ 2d后出现皮疹 ,皮疹满布颜面、躯干及四肢 ,前胸及背部皮疹分布密集 ,四肢较稀疏 ,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 ,直径 2~ 3mm ,其中 4例呈出血样皮疹 ,且常在下肢出疹时面部皮疹业已消退。患者体温在 38.0℃左右 ,其中 2 1例 >39.0℃。 5 7…  相似文献   
4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transfection of MyoD gene induc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MSCs) to differentiate into myoblasts in vitro. Methods: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vector pIRES2-EGFP-MyoD was transfected into MSCs with lipotransfection method, and the positive cells were selected by G418; The expression of MyoD was detected in the transfected MSCs with RT-PCR and the amplified, purified product was identified by sequencing; The reporter gene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 EFGP) was observed in the transfected cells under a fluorescent and a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s of MyoD, myogenin, myosin, myoglobin and desmin in the differentiated cells. The ultra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cells before and after transfection were observed with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yoD was detected in the transfected MSCs with RT-PCR and the amplified, purified product was as same in sequence a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结肠癌细胞株Lovo、HCT-116、HT-29和SW-480中的表达,观察地塞米松(Dex)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RT-PCR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MTT、DNALadder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在4种结肠癌细胞株中只有Lovo和HCT-116表达GR。地塞米松在体外作用后,对4种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Lovo和HCT-116细胞作用最显著。在Lovo细胞可检测到特征性的凋亡细胞DNA梯带。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经1×10-4mol/LDex诱导72h后,在Lovo和HCT-116细胞检测到细胞凋亡,分别为(34.8±1.9)%和(33.6±1.4)%,明显高于未加Dex对照组的Lovo(2.9±0.4)%和HCT-116(6.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934和22.980,P值均为0.000)。结论: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HCT-116表达GR,地塞米松体外抑制Lovo和HCT-11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可能与GR相关。  相似文献   
49.
多年来 ,人们对骨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血干细胞上 ,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骨髓除了有造血干细胞以外 ,还存在一类来源于中胚层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mesenchymalcells) ,它具有能够分化形成至少 7种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脂细胞、成肌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等组织细胞的潜能 ,所以又被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 [1 ] 。如同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存在赋予骨髓组织强大的造血功能以维持血液系统的新陈代谢一样 ,多潜能的MSC存在为骨、软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