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估前门控电子束扫描技术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降低X线辐射射线剂量的作用.方法:83例患者,按照心率高低分成两组,A组为螺旋扫描组,共36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为前门控电子束(SSP)扫描组,共47例患者,采用前门控螺旋扫描.结果:A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1.9 mSv,B组平均辐射剂量为4.1 mSv,B组扫描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约80.2%(P<0.01),两组图像噪声和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所获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在能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所需的高质量图像的前提下,前瞻性心电门控和轴位电子束扫描技术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对降低射线剂量有明显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颅内表皮样囊肿也称为胆脂瘤,约占颅内肿瘤1%,多见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约40%~50%[1],此外,还可见于第四脑室、鞍区、侧脑室、脑实质内等处[2]。发生在脑室者多为个例报道。表皮样囊肿肿瘤生长缓慢,临床症状主要为对周围结构的占位、牵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同步减影技术(synchronous subtraction CTA,SSCTA)在不明原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不明原因的自发性SAH患者行64排螺旋CT同步减影检查,用VR和MIP技术对减影后图像进行三维血管成像.结果 SSCTA可以完全去除颅底复杂的骨结构干扰,得到较高质量的CTA图像.本组35例患者经SSCTA检查共发现28例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阴性4例.28例患者共检出动脉瘤32个,其中4例多发;动静脉畸形3例,其中1例伴有小脑上后动脉起始段瘤.所有患者检查过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SSCT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74.
背景:目前国内外接近人体生理学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动物模型较少见。目的:采用自体血栓反复注射法建立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假栓塞组,栓塞组家兔肺动脉多次注入自体血栓,假栓塞组用生理盐水替代血栓。结果与结论:栓塞组干预4周后解剖肺动脉并经病理检测可发现有血栓机化,肺动脉CT造影均可见局部肺动脉截断征,以及炎症、梗死、胸膜增厚等间接征象,肺动脉解剖及病理均可发现实验兔肺动脉血栓形成机化及慢性炎症改变。结果证实,采用兔自体血栓反复注射法可成功建立慢性肺血栓栓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根据体重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剂注射.A组采用固定对比剂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s对比剂注射法.分别比较各组冠脉分支和评分,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和左心室的CT值,以CT值作为对比增强强化程度.结果:各组...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早期脑缺血病变在非增强CT扫描的成像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1例发病时间小于24h,临床怀疑有早期脑缺血,经过CT灌注扫描、CT和MRI随访检查确诊为脑缺血的患者,利用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 (ASPECTS)评分标准分析其非增强 CT(Noncontrast CT, NCC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和CT灌注扫描以及CT和MRI随访结果对比,研究CT平扫在早期脑缺血诊断中的作用.结果:21例经过CTP和(或)MRI随访检查确诊为早期脑缺血患者中,缺血核区CBF和CBV均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下降(P<0.05).经NCCT扫描发现脑缺血病变的患者11例,其中8例主要表现为患侧密度降低,3例主要表现为患侧脑组织水肿、脑沟变浅,ASPECTS评分分析的26个异常区域中,有19个区域表现为密度降低,7个表现为脑组织肿胀.结论:早期脑缺血患者中,NCCT所见的低密度区大致和缺血核区域相符,脑组织肿胀区域大致和半暗带区相符.虽然平扫CT不能准确判断半暗带和缺血核区,但是对早期脑缺血性疾病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定量分析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和作用,为临床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20例,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每个病灶及胸壁肌肉组织的定量参数(Ktrans、Kep、Ve、iAUC),所有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穿刺取得病理结果,比较不同类型肺癌及胸壁组织间的定量参数值,各组数据之间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确定肺鳞癌与腺癌诊断的最佳定量参数值。结果鳞癌、腺癌与胸壁之间定量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Ktrans、Kep、Ve、iAUC值均高于胸壁肌肉组织;鳞癌、腺癌之间Ktrans、Kep、i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Ktrans值敏感度、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6.9%、100.0%;Ve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各定量参数的界值分别为:Ktrans (0.134)、Kep (0.361)、iAUC(22.409)。结论定量参数值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鳞癌、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方法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分支减少,部分分支闭塞;2 h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见高信号,T2WI无异常,24 h复查MR示在相同位置DWI及T2WI均可见高信号。重度栓塞1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分支广泛减少;2 h DWI可见大片高信号,于术后18 h死亡。结论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及死亡率低的优点,而栓塞术后2 h的DWI即可显示脑梗死。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P/Q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ω-agatoxin-IVA(蜘蛛毒提取物)在猴脑缺血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广西猕猴8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术前CT平扫和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及颅内病变。各组动物经介入法插管至大脑中动脉,注入白体血栓造成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明栓塞成功,于术后30 min椎管内注射ω-agatoxin-IVA溶液,术后60 min行CT灌注扫描(CTP)观察梗死范围,术后1、15和30 d观察行为学表现,术后第30天行MRI扫描测量梗死体积,处死动物并取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术后介入血管造影和CTP均证明栓塞成功,术后60 min两组动物脑缺血范围在CTP图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和30 d行为学评分,治疗组分别为27.0±3.0和27.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5±4.7和17.5±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 MRI扫描测量的梗死范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38比193±24,P<0.05)。结论ω-agatoxin-IVA可以降低猴脑缺血后的梗死范围,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对比多重灵敏度编码弥散加权成像(MUSE-DWI)与基于周期性旋转重叠平行线增强重建技术(PROPELLER,即螺旋桨技术)的PROPELLER DUO-DWI显示鼻咽癌的价值。方法 对25例经活检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采集MUSE-DWI及PROPELLER DUO-DWI,对比2种图像的主观评价指标(图像清晰度、图像伪影及变形)和客观评价指标,即病灶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结果 MUSE-DWI显示鼻咽癌清晰度评分及病灶SNR、CNR均优于PROPELLER DUO-DWI(P均<0.01),图像伪影及变形评分均低于PROPELLER DUO-DWI(P均<0.05)。结论 相比PROPELLER DUO-DWI,MUSE-DWI显示鼻咽癌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