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大鼠自体血栓栓塞脑缺血和t-PA溶栓治疗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只,假溶栓组5只.大鼠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栓塞后行常规MR扫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现扩散系数(ADC)成像,观察脑缺血范围.缺血2 h进行t-PA溶栓治疗,缺血24 h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结果:DWI能显示早期脑梗死.大脑中动脉栓塞后24 h t-PA溶栓组神经功能缺陷得分为1.1分,假溶栓组神经功能得分为3分.栓塞后24 h TTC染色脑梗死面积和体积均显示t-PA溶栓组明显小于假溶栓组.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检查保证实验成功率和准确性.自体血栓栓塞和t-PA治疗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52.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MRI特点的认识。方法:分析7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7例MRI病灶对称性分布于双侧顶枕叶,3例累及两侧额叶,1例累及右侧颞叶,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结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的血管源性水肿是PRES的典型MRI表现,FLAIR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轴位节段扫描降低腹部CT检查X线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38例腹部CT扫描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A组螺旋扫描20例,采用120kV,自动毫安,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8扫描;B组轴位节段(Cine Segment)扫描18例,采用120kV,自动毫安,NI=8。分别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平均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图像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得分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两组图像噪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增强后A组和B组图像噪声之间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X线辐射剂量B组比A组降低约47%,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轴位节段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腹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4.
CT灌注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1只健康的食蟹猴,运用介入技术建立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 h行脑血管造影、CT平扫及CTP检查.使用CT 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患侧CBF,CBV,MTT及健侧镜像区CBF,CBV,MTT的比值rCBF,rCBV,rMTT,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只动物中,17只栓塞成功;在CT灌注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表现为病灶区MTT延长和CBF、CBV的下降.缺血坏死区和半暗带区与健侧镜像区的rCBF分别为0.35±0.13,0.57±0.18(P<0.05).rCBV分别为0.61±0.15,0.89±0.24(P>0.05);rMTT分别为4.77±2.34,2.51±1.00(P<0.05).结论 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猴超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且栓塞准确、可靠的优点;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梗死、缺血的部位和范围,为溶栓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5.
首先介绍了电缆线路局放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及其基本技术,并对在线监测提出了局放离场遥测和局放在线定位两个新的技术需求。为了实现局放离场遥测,基于局放信号有别于大部分现场背景噪声的宽频分布特征而采用网络遥控切换局放监测的滤波频率或频带,根据检测信号的频率分布特征不仅可以帮助甄别信号同时还可以对信号源进行粗定位。为了实现局放在线定位,对检测信号进行足够精度的波形采集和各个信号测点的同步检测,追加高于80MHz采样率的模数转换模块,将各检测信号的同步波形信息传至后台,并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操控和精确定位。新增功能已经实际应用在10kV及以上的高压电缆线路局放在线监测系统装置上,并通过某些应对疑似局放的发生与排除的案例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介入微导管插管法制备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技术以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雄性广西猕猴10只,将1.7F微导管插管至大脑中动脉M1段注入自体血栓20cm(直径1mm),大脑中动脉正侧位造影确认栓塞成功,栓塞后2小时MRI扩散加权序列扫描再次确认脑梗死,并计算ADC值。栓塞后24小时,MRI扫描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行H 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动物大脑中动脉栓塞后收缩压较栓塞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只动物大脑中动脉共插管12次,其中两只动物颈内动脉迂曲插管不成功,将导管换至对侧大脑中动脉插管成功,动物插管成功率为100%(10/10),血管插管成功率为83.3%(10/12)。麻醉和手术期间动物死亡率为0,术后24小时以内死亡1只,死亡率10%(1/10)。栓塞后2小时以及24小时病灶ADC值降低,核心区ADC值降低较边缘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大脑正常区ADC值在栓塞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2小时病灶在DWI图像上信号升高,24小时明显升高。24小时后脑组织HE染色显示脑梗死灶边界清楚,梗死灶内脑组织液化、坏死,高倍镜下显示细胞坏死如筛网状,细胞核碎裂和溶解。结论介入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能制备稳定的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57.
目的:采用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建立猴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为脑缺血的相关研究提供创伤小、应用前景大的基础研究平台。 方法: 以12只食蟹猴为实验对象,采用血管介入法从股动脉将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CA)M1分枝,导入自体血栓堵塞MCA。 结果:栓塞后,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下可见M1段以后的血管显影不良;1 h后,CT灌注成像均显示大脑局部血流量和血容量下降,血流平均通过时间延长;48 h后常规CT平扫可见典型的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栓塞后24 h内,取两只动物尸体解剖,大脑切片TTC染色,显示患侧MCA区脑梗病灶;其余动物清醒后,缺血对侧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神经功能评分均<60分。 结论: 用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建立的猴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插管和栓塞过程清晰、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结果与临床更相似,在脑缺血的相关研究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Gd-EOB-DTPA灌注扫描联合肝胆特异期图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符合入组条件的6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三组进行前瞻性对比分析.采用Gd-EOB-DTPA灌注扫描计算定量参数结合肝胆期图像诊断的18例患者为A组;采用Gd-EOB-DTPA常规增强结合肝胆期图像诊断的30例患者为B组;采用Gd-DTPA灌注扫描计算定量参数诊断的16例患者为C组.所有病例均由两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独立诊断,以手术或者穿刺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依据.灌注扫描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诊断符合率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三组病例病灶直径分别为(2.5±0.5)cm;(2.1±1.2)cm;(2.3±0.8)cm,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8,P>O.05).两名医师诊断正确率结果一致性较好(k>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诊断对照,A组符合率为94.4%(17/18),B组符合率为90.0%(27/30);C组符合率为81.3%(13/16).C组诊断符合率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灌注扫描所得的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肝癌的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iAUC值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脏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灌注扫描联合肝胆期图像,有望为肝癌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精确诊断和肝脏功能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59.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诊断和治疗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23例,常规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造影后保留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或行栓塞治疗,追踪观察止血情况。结果:23例中14例有血管异常表现,其中5例见造影剂外溢。17例行灌注治疗,6例行栓塞治疗。22例在介入治疗后止血,I例治疗无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诊断不明确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荆注射。A组采用对比剂总量(75 ml)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 s对比剂注射法;C组根据体重16 s对比剂注射法。分别比较各组冠脉分支显示情况和评分,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心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