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目的探讨规范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技术在减少高血压脑血管不良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将22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健康教育和不良行为矫正,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9%,对照组为8.0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8.547,P〈0.01)。结论规范健康教育和不良行为矫正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从而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治疗肾肿瘤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10例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肾脏肿瘤患者中,肿瘤直径2.0~4.0cm,平均2.9cm,肾细胞癌6例,肾错构瘤4例。1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0~180min,副肾动脉阻断时间18~40min,术中出血量50~11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d,无围手术期并发症。病理检查肾细胞癌切缘均为阴性。随访3~12个月,复查B超及CT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静脉尿路造影(IVU)提示患侧残肾显影良好。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且具有操作简便、干扰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比较黄体酮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将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所导致的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69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组服用黄体酮胶丸进行治疗,肌注组肌肉注射黄体酮针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69例患者中共150例保胎成功,口服组保胎成功率86.81%,肌注组88.4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疗程、孕酮日增长率比较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肌注组。结论黄体酮胶囊治疗妊娠早期先兆流产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治疗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清浊祛毒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口服清浊祛毒丸和抗生素治疗;对照1组单纯口服清浊祛毒丸治疗;对照2组单纯口服抗生素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前列腺液指标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评分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单纯清浊祛毒丸组总有效率76.7%;单纯抗生素组总有效率71.7%,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疗效最佳。结论清浊祛毒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较之各自单独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5.
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复发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导致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或转移的104例患者(研究组)与未复发和转移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只有Dukes分期与结直肠癌的复发相关(P=0.004);但在DukesC期中,研究组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提示在DukesC期时,组织学类型与复发相关。Dukes分期(P=0.001)、微血管内有癌栓(P=0.020)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P=0.010)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20和0.010)。结论Dukes分期与结直肠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均相关;而微血管内有癌栓、血清CEA水平则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86.
化疗及放射疗法诱发肺结核11例报告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430070吴江平,刘志遐,雷波恶性肿瘤采用化疗或/和放射治疗(放疗)疗后诱发肺结核的报道尚不多见。我院1979~1993年共收治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77岁,平均50.7岁。肺癌及恶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瘦素受体基因Gln 223Arg变异与肥胖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 测定无亲缘关系,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766例武汉地区汉人的瘦素受体基因Gln 223Arg变异的基因型(包括252例正常对照者及肥胖合并高血压256例,非肥胖高血压患者136例,单纯肥胖者122例).结果 肥胖合并高血压不同性别,不同瘦素受体基因Gln 223Arg变异的高血压合并频率比较发现,瘦素受体基因Gln 223Arg变异与男性肥胖合并高血压相关,A等位基因与男性较高的收缩压(P=0.023)及舒张压(P=0.036)及BMI(P=0.031)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该基因变异是肥胖男性合并高血压的独立风险因子(P=0.036).携带"A"等位基因的男性肥胖合并高血压发生的比数比(OR)为2.711(95%可信限为1.216、5.129).结论 瘦素受体基因Gln 223Arg变异与肥胖男性合并高血压相关,收缩压和舒张压及BMI均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验证蟾酥注射液的抗癌活性。方法将T24细胞、BIU-87细胞分别接种于RPMI1640培养液中37℃孵育,并在多个时间点取细胞悬液加入AO/EB染料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0、3、6、12、24和48h时,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0%、12.5%、59.5%、66,5%、70.O%和63.5%,BIU-8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13.5%、55.5%、62.5%、68.5%和64.0%。结论蟾酥注射液可显著诱导T24细胞、BIU-87细胞凋广,在体外具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不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疾病筛查,对其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2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结合其HPV分型检测结果、阴道镜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做出分析。结果 227例宫颈Ascus患者中CIN(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为29.96%,其中高级别的CIN的发生率为13.22%,阴道镜下拟诊为CIN 114例占50.22%(114/227),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相符31例,两者符合率为27.19%(31/114),阴道镜下拟诊CIN2和CIN3共25例,与组织病理结果相符8例,符合率32.00%;HPV阳性组和阴性组CIN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5.37%(58/164)和15.87%(10/63)。结论宫颈细胞学结果 Ascus的患者应引起重视,结合宫颈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提高CI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0.
背景:中药地甘口服液能促进造血细胞的生成,辐射损伤时,与造血细胞密切相关的基质细胞黏附分子和周期素基因表达及中药复方的干预效果如何? 目的:建立辐射损伤小鼠模型,并检测中药复方-地甘口服液对该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素基因CyclinD1mRNA的表达,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黏附分子CD45、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同济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湖北中医学院肝病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2001-01/2002-06在同济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和湖北中医学院肝病研究所完成。正常8~12周远交系昆明小鼠48只,体质量18-22g,雌雄兼用。药物:100%地甘口服液由大量熟地黄、炙甘草为主组成,按2:1的比例称质量,经水煎、浓缩配成100%浓度(含生药1g/mL)的口服液备用。 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地甘口服液组:造成辐射损伤模型后用地甘口服液灌胃,0.02mL/g,2次/d;模型组:按上方法制模后,即用生理盐水灌胃,用量及方法同上;鲨肝醇组:按上方法制模后,用鲨肝醇混悬液灌胃(0.1g/kg),各组均连续灌胃9d。第10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yclinD1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骨髓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的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骨髓单核细胞周期素基因CyclinD1 mRNA表达,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CD45抗原的表达。 结果:造模完成后,正常组12只,余下组各10只,结果分析时各组随机选5只。①地甘口服液组小鼠骨髓细胞CyclinD1 mRN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地甘口服液组:(27.34&;#177;4.49),(53.94&;#177;8.67)%,模型组:(16.06&;#177;4.57),(31.92&;#177;5.01)%,P〈0.01]。②CD45抗原的表达地甘口服液组显著高于模型组[(41.38&;#177;5.76),(19.24&;#177;4.98)%,P〈0.01],地甘口服液和鲨肝醇均能提高CyclinD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CD45抗原的表达。 结论:中药复方一地甘口服液能增强造血干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还能促进基质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提高骨髓细胞周期素基因cyclinD1的转录水平,使造血细胞不断的分化成熟和向外周循环输送,起到了补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