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成骨分化过程中细胞骨架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模式及其可能的功能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培养PDL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vimentin的表达:取诱导前(对照组)及矿化诱导7、14和21d的PDLCs。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vimentin、actin、caldeSIllon(CaD)、tropomyosin(Tm)和annexin A4 mRNA的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PDLCs表达丰富的vimentin:Vimentin、actin、CaD和Tm mRNA的表达在诱导7d组下调.诱导14d组和21d组逐渐上调:Annexin A4 mRNA的表达在诱导7d组表现为上调,诱导14d组和21d组逐渐下调:Vimentin的mRNA表达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和Tm在诱导7d组与14d组之间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in和annexin A4在对照组与诱导21d组之间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显示类似的表达趋势。结论在PDLCs成骨分化过程中.一组细胞骨架及细胞骨架蛋白相关蛋白呈现相似的表达变化.提示其参与调节PDLCs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2.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其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个损伤阶段。在骨折、压迫等导致的原发性损伤后,继发的炎症反应、组织缺氧、神经元坏死凋亡、局部抑制性微环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进一步加重了脊髓损伤,进而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1-2]。因此,探究SCI后病理生理改变的发生机制对于脊髓损伤的  相似文献   
43.
老年人腹壁比较松弛,腹肌萎缩,承受暴力的能力差,容易造成腹腔脏器破裂.另外,老年人的神经元突触减少甚至消失、突触结构变形,使中枢神经元传递机制及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导致老年人反应迟钝、对疼痛敏感性差.其可导致急性腹膜炎及肠管坏死和大出血,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但肠道及肠系膜损伤往往合并其他实质性脏器损伤,物理检查对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早期诊断困难,常常误诊、漏诊.多层螺旋CT扫描时间明显缩短,扫描层厚变薄,分辨率增高,加上强大后处理功能,大大提高了对于早期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老年人肠及肠系膜损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刘路  杨林  邹敏 《上海口腔医学》2013,22(5):533-536
目的:探讨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ous calcium phosphate,CPP-ACP) 与不同浓度氟离子联合应用对脱矿釉质再矿化的作用。方法:取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30颗,乳酸凝胶法制备人工早期釉质脱矿后, 随机分为对照组(5% CPP-ACP组)、实验组1(5% CPP-ACP+500 mg/L F-组)和实验组2(5% CPP-ACP+900 mg/L F-组),采用MH-5型显微硬度仪测量处理前、后釉质标本的显微硬度,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微硬度测量显示,实验组2牙釉质的表面显微硬度变化显著高于实验组1(P<0.05)及对照组(P<0.01)。结论:CPP-ACP能够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氟对其有加强协同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氟浓度越高,协同作用越好。  相似文献   
45.
刘路  唐洪霞  王霞 《工企医刊》2004,17(4):32-33
前牙位于口腔前部.易因外伤或龋病致牙齿断端位于龈下,其余留牙根长度虽适合桩冠修复,但用传统方法修复效果很不理想。对此类患者,我们采用正畸牵引断根后烤瓷修复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与初始的心肌损伤(血液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缺血缺氧、原发性心肌疾病)有关,心肌由代偿到失代偿发展过程中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其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既往提出的“神经激素”学说并不能完全解释CHF的全部进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如TNF-  相似文献   
47.
<正>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ISN) was released in 2007,a nomenclature list consisting of 6 500 Chinese medical terms.ISN was the culmination of several years of collaborative diligent work of over 200 specialists who represent Chinese medicine in 68 countries.The overall goal for devising standard English nomenclature for Chinese medicine is to develop a practical international standard nomenclature for Chinese medical basic terms,to make it compatible with contempora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standards in the globalized health care service.In this article,provided is an overview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the multilingual translations,the processes behind the particular content of the Chinese-English ISN a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ngoing new projects,i.e.the multilingual versions of ISN(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Chinese-Spanish,Chinese-French and Chinese-Portuguese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前, 多发性硬化症 (MS) 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RIG-Ⅰ样受体(RLRs)是新发现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RRs), 位于细胞质内, 可识别病毒双链 RNA 的解旋酶, 并通过自身的半胱天冬酶活化募集结构域 (CARD) 与干扰素β启动刺激因子 (IPS) -1 发生相互作用, 形成 IPS-1 信号小体, 诱导干扰素Ⅰ型 (Ⅰ-IFN) 的表达, 从而启动免疫应答以及诱导抗病毒反应。研究发现, 缺乏 IPS-1 的小鼠疾病将继续恶化, 伴随高炎症反应, 从而加重轴突损伤和脱髓鞘病变。此外, 若启动免疫细胞上的 RLRs, 能缓解 MS 小鼠的炎症并预防髓鞘的断裂, 从而降低麻痹的发生率。本文就RLRs 治疗MS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F)的数字化观测,明确其解剖位置、形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40例成人胸椎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15.0软件重建测量BF宽(BFW)、高(BFH)、深(BFD);BF距椎体上、下终板(VHU、VHB)和左、右缘(VWL、VWR)间距;观察其在椎体中的位置与形态。 结果 (1)胸椎BFW总体呈V形分布,T6为最小值(3.69±1.29 mm); BFH在T1~3趋于平稳,T4~6渐减,T7~11渐增;BFD在T1~3渐增,T3~10趋于平稳,T10~12渐减。(2)BF距上终板与下终板间距总体呈上升趋势,T1最小:VHU为(7.05±1.27) mm,VHB为(7.21±0.87) mm,T12最大:VHU为(11.00±1.10) mm,VHB为(11.37±1.48) mm;距左、右缘间距在T1~4渐减,T5~12渐增,T4最小:VWL为(10.50±1.40) mm,VWR为(10.81±1.66) mm,T12最大:VWL为(15.74±2.55)mm,VWR为(16.23±2.82)mm。 结论 胸椎椎体后壁近中央处均存在BF,其形态结构复杂且在不同个体、不同节段中均存在差异。BF在T1~8、T10、T11位于椎体后壁近中央,T9和T12稍偏向左侧。BF在T1~3、T10~12形似棱锥体形,而T4~9形似长方体形。  相似文献   
50.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痤疮相互影响,但其具体机制不明。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解释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阐述"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痤疮之间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可能参与痤疮的发病及治疗。中医学的许多基本原理都包含着微生态学的内容和机理,针灸、中药的取效过程都利用了微生态系统的机制,提示中医药治疗痤疮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可能有其内在的微生物机制,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拓宽了痤疮临床诊疗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