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髋臼加盖技术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臼加盖技术行生物型THA治疗30例DDH患者(30髋),观察手术前后双下肢长度差异、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和水平距离、移植骨块与髂骨融合时间,记录术后骨溶解、骨长入、臼杯松动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38.8±16.9)个月。双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11~55(25.3±17.2)mm下降到术后0~12(3.7±3.5)mm(P<0.001),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由术前35~65(46.1±16.7)mm下降到术后18~30(23.7±5.9)mm(P<0.001),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由术前35~55(42.8±8.9)mm下降到术后18~29(23.3±2.7)mm(P<0.001)。移植骨块与髂骨融合时间5~12(7.7±4.9)个月。HHS由术前39~65(41.8±14.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4~100(93.5±7.9)分(P<0.001)。至末次随访,无一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均获得骨长入固定。结论采用髋臼加盖技术行生物型THA治疗DDH,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病例组,另选取未骨折的110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分析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腰椎均值及股骨颈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粗隆、粗隆间及总髋部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病例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BALP、CICP、CTX-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均值和股骨颈的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不具有相关性(P0.05);粗隆、粗隆间、总髋部的骨密度均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有相关性,应在患者早期骨代谢水平变化时给予一定的预防治疗,以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14.
潘江  冯华明 《河北医学》2016,(8):1249-125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方法:选择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入院时、治疗7d 及14d 末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价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数)评价生活能力。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 CSS 及 Barthel 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7d 及14d 末,两种患者 CSS 评分较入院时降低、Barthel 指数评分较入院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13例、进步8例和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2例、进步14例和无效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可著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动物实验证实骨基质明胶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小,可在早期促进软骨及骨形成。目的:观察骨基质明胶吸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节段性骨缺损病例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2组治疗,一组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充分嵌合于骨断端,另一组仅将骨基质明胶嵌合于骨断端,并行牢固内外固定。术后拍摄骨缺损部位正、侧位X射线片。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骨基质明胶组骨折端可见大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软骨及纤维骨痂填充,可见骨细胞、骨组织和骨小梁,已形成骨髓腔。骨基质明胶组骨折端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少量新生不规则骨纤维组织及骨骼肌组织,伴有多核巨细胞和少量炎性细胞,缺损区边缘带有骨痂组织。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骨基质明胶组术后愈合时间较骨基质明胶组缩短(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骨引导和骨诱导作用,效果优于单纯骨基质明胶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环不稳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44例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9例;年龄18~27岁,平均38.8岁。道路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21例,砸伤6例;按Tile分型:C1.1型20例,C1.2型8例,C1.3型11例,C2型5例;合并前环不稳者先行前环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置入骶髂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35例,行后路经皮微创双侧髂骨钢板固定3例,行经腹直肌旁切口腹膜外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6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机选择伤后5~18d。术后X线及CT扫描重建显示骨折复位固定好,3例后路手术中有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44例均痊愈出院,无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的复位固定是重建骨盆环稳定性的重要环节;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内固定稳定,是首选的手术方法;对术前牵引复位不满意者可选择后路或前路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APBSC)/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共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36例患者随机分为APBSC/BMG组(A组)及BMG组(B组)各18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行牢固内外固定。结果术后平均愈合时间A组为5个月,B组为8个月,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PBSC/BMG复合移植较单纯BMG移植治疗骨缺损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8年8月期间43例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用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对手术疗效进行评定,并对手术入路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按照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其优良率为74.42%,出现桡神经挫伤1例,尺神经炎1例,肱肌异位骨化1例。结论术中解剖复位,重建稳定,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疗效。经尺骨鹰嘴截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入路方式,具有牢固固定、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可调式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5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按照ASES肩关节评分:疼痛4.8分±0.2分;肌力4.5分±0.4分;稳定性4.5分±0.3分.至末次随访时,患者患肩均无明显疼痛;无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患者主观满意度均满意.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措施,严谨的术中操作、重建假体的解剖学关系、肩袖的良好重建及术后积极的康复锻炼都是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路径下内镜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5例中央型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路径内镜下椎管扩大成形、椎间盘摘除、神经根及椎管减压治疗,术后随访2年以上。记录手术完成情况,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评估腰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综合疗效并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6.44±15.12)min,术中透视(9.72±3.34)次,出血量(18.11±4.31)mL、住院时间(4.12±1.12)d;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腰、下肢VAS评分、ODI逐渐降低,JOA评分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cNab标准手术优良率为88.57%;术后发生一过性腰腿痛2例,慢性腰痛1例,复发2例,无神经损伤加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路径下内镜治疗中央型LSS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