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69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观察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对100例行腮腺区手术的患者,作了客现的碘-淀粉试验检查。结果表明:行浅叶切除术者,其发病率(100%)明显高于包括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腺体的区域切除术者(发病率为18.18%)。放射治疗虽可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病率,但放射治疗后仍有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腮腺淋巴结炎继发化脓性腮腺炎的CT及声像图特点,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10例腮腺淋巴结炎继发化脓性腮腺炎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进行CT和B超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腮腺淋巴结炎继发化脓性腮腺炎CT检查虽可见腺体内斑点状密度减低,密度不均,但腮腺轮廓完整:B超检查表现为腺体内点状低回声,或多个厚壁无回声区,随病变减轻,无回声区缩小并减少。结论 腮腺淋巴结炎继发化脓性腮腺炎可以通过CT及B超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与腮腺恶性肿瘤相鉴别,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超短波加离子导入疗法(A组)与电刺激加离子导入疗法(B组)治疗创伤性面瘫的效果。方法 对39例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通过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神经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功能的主观评价比较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 创伤性面瘫以青年男性多见,损伤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对于神经损伤轻、中度患者,A组与B组均能促进神经恢复,B组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早于A组。对于神经损伤重度患者,A组与B组神经恢复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不能减少并发症出现率。结论 超短波加离子导入疗法与电刺激加离子导入疗法均能促进面神经损伤的恢复,但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帮助。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对髁突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血管化腓骨肌瓣下颌骨缺损重建后评价患者的临床及颞下颌关节(TMJ)功能状态.方法 患者41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41例均为累及下颌升支上部且未超过下颌中线的颌骨良性病损,其中应用腓骨替代髁突法重建24例、游离髁突法重建5例、保留髁突法重建12例.采用Fricton TMJ功能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的TMJ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关节强直,术后最大开口度31~53 mm,平均值(42.8±5.7)mm.不同术式患者术后面部外形、进食及语音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TMJ功能指数,即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DI)及功能紊乱指数(cramiomandibular index,CMI)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留髁突组患者的TMJ功能优于腓骨替代髁突组.结论 保留髁突的血管化腓骨瓣下颌骨重建有助于恢复TMJ功能;以腓骨瓣末端替代髁突进行下颌骨重建时,重建髁突的位置和形态对于TMJ的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5.
涎腺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为了总结涎腺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有效治疗,作者对19例涎腺肌上皮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临床特点为:发病部位以腮腺为最常见,其次为腭部;部分肿瘤生长迅速,广泛侵犯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不很高,但血行性转移率高;治疗后极易复发;患者预后差。其生物学行为属高度恶性肿瘤。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原则上不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放射治疗不敏感。对于局限性肿瘤复发灶及时手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正> 翼外肌炎症时,患者常有明显张口受限。有的病程迁延数月,临床上不易与颞下间隙肿瘤鉴别。在未作出明确诊断时,治疗措施常较难确定。CT能较好地显示软组织病变,但如何将翼外肌炎症与颞下间隙恶性肿瘤相鉴别,未见专题报告。近几年来,我们诊治4例伴有严重张口受限的翼外肌炎症患者,发现CT图像上的一些特点,报道如下。检查方法 CT检查均在GE CT/9800上进行,均作横断面扫描,层面平行于听眦线,层厚5~10mm。在平扫基础上,均作常规静脉增强。1例患者在显示病变后,于相应表面皮肤上放  相似文献   
47.
口腔平滑肌肉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或向平滑肌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所组成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子宫、胃肠道、腹膜后腔[1~7]。发生于口腔者极为少见。本文报道一例发生于下颌牙龈的平滑肌肉瘤,结合文献对其发病及诊治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讨论。1 病例报告患者男?..  相似文献   
48.
腮腺区肿块在临床颇为常见,手术治疗前必须了解肿块的范围和性质,才能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本研究应用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各种手段,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对132例患者作超声检查,将腮腺肿瘤的声像图分为五型,分别以良性肿瘤、具侵袭性的良性肿瘤、低度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为多见,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相对照,诊断符合率为  相似文献   
49.
腮腺转移癌(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光岩  马大权  邹兆菊 《口腔医学》1987,7(4):182-183,222
<正> 腮腺肿瘤极大多数是原发的。但是,由于腮腺含有较为丰富的淋巴管和淋巴结,恶性肿瘤可能转移到此区。本文搜集1962~1985年间腮腺转移癌18例,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和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腮腺淋巴系统的解剖腮腺含有与头颈部各区相关的淋巴网,其中约有20~30个淋巴结,可分为腮腺浅淋巴结、腺实质淋巴结及腮腺深淋巴结三组。  相似文献   
50.
核素动态显像评价正常颌下腺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病理状态下的颌下腺功能,须对正常颌下腺功能进行测定。方法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mi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动态显像技术对10侧颌下区本底与颞部本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11对正常颌下腺腺体功能进行测定。结果2.18倍的颞部本底可以近似代替颌下区本底;正常颌下腺的摄取指数和分泌指数分别为(1.42±0.89)%和(109.4±39.8)%,摄取指数率和分泌指数率分别为(71.0±15.2)%和(77.2±17.2)%,功能指数为(89.9±7.4)%。结论应用颌下区本底作为颌下腺功能评价指标更能真实反映腺体的功能,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取得正常功能范围值为研究影响颌下腺腺体功能的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