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DSA技术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动物实验中DSA图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材料与方法 分析100只大白兔肾动脉、25头次小猪肝动脉栓塞前后的DSA图像。结果 大白兔肾动脉图像中,优者75只次,占75%;良者20只次,占20%; 者5只次,占5%。小猪肝动脉图像中,优者18头次,占70%;良者4头次,占16%;差者3头次,占12%。结论 动物术前准备、术中呼吸运动的控制,对比剂的适当应用、滤过材料的选择、术后图像的后处理等对保证动物实验中的DSA图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特性。方法:对67例中的56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进行分析,采用常规造影剂量与加大造影剂量比较,髂外动脉与股动脉造影比较及曝光延时的比较。结果:正常11例,病变56例,双侧病变10例。加大造影剂量,股动脉注药及特殊曝光延时,使用准确的延迟时间,可提高阻塞病变远端血管和侧支循环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感染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COVID-19病例的CT影像140例,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120 kV,31 mAs)70例,其中轻症51例,重症15例,危重症4例;常规剂量组(120 kV,自适应毫安秒)70例,其中轻症48例,重症17例,危重症5例。比较两组病例有效剂量(E)、图像信噪比(SNR)、对噪比(CNR),由两位高、中年资影像诊断医生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43,P<0.05)。低剂量组的SNR和常规剂量组的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CNR和常规剂量组的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均满足诊断需求,轻症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与危重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5);但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对COVID-19患者进行低剂量CT扫描,可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4.
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学是临床诊断COVID-19的重要指标,放射科技师与护士直接面对患者,处于抗疫第一线,感染风险大。为进一步规范全国COVID-19影像检查的院内感染防控,保护医患安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牵头组织全国委员和国内相关医院专家讨论编写了本推荐意见。本推荐意见阐述了放射科抗击COVID-19疫情中的应急管理,分区检查,个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的培训、考核与督查等内容,同时阐述了放射技师需要学习并掌握COVID-19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不同疾病患者同时检查的流程优化和消毒规范,旨在指导放射科技师面对疫情强化防范意识,做好自我防护,且针对不同的设备配置客观条件和待检者规范有序进行影像检查,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5.
患者,男40岁,汽车驾驶员。在对撞车祸中致头、颈及双下肢多处伤,深昏迷。当地医院以“Ⅲ级脑外伤,寰椎骨折脱位、左股骨、胫腓骨中段骨折,右股骨下端,胫腓骨粉碎性开放性骨折。”行急救抗休克、颅骨牵引、右大腿中下1/3平面截肢,左下肢石膏外固定处理。58 d后转入我院骨科。6周后行左股骨、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及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发现股骨折远段内收内旋位才能得到较理想的复位,经摄左髋关节正、侧位片,诊断“左髋关节后脱位”。2周后再……  相似文献   
66.
本实验使用丝裂霉素c白芨胶行犬肾动脉栓塞,将30条犬随机分MMC白芨胶,MMC碘油,MMC白芨胶+白芨、单纯白芨胶,MMC稀白芨胶、MMC溶液,对照7组。着重讨论大肾动脉栓塞前后DSA成像问题,指出了合理使用麻醉剂、安定、抑制肠蠕动等药物,以及犬腹部加压,选用DSA的TID程序,可望获得高质量的DSA图像。  相似文献   
67.
CT在腰椎疾病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腰椎各种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但据文献报道,采用与椎间盘层面平行的逐层扫描技术有10%~20%的误、漏诊率,特别对早期椎体峡部及椎管病变等漏诊率更高.多层螺旋CT(MSCT)弥补了以往常规CT的不足,改变了CT对腰椎的扫描方法及诊断方法,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1-2].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以及对腰椎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16层螺旋CT腰椎扫描方法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吴晋  张晴  余建明 《海峡药学》2014,(12):88-90
目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采用Waters色谱柱 C18(柱长250mm,内径4.6mm,填料粒径5μm),水-乙腈-1%(V/V)三氟乙酸溶液(62∶37∶1)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 min -1,柱温40℃,UV检测波长为242nm,进样量10μL。结果高效液相测定的瑞舒伐他汀钙的线性范围为4.856μg· mL -1~48.56μg· mL -1(相关系数 r =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5%(9份回收的 RSD 为0.75%)。结论瑞舒伐他汀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方法准确可行,专属性强,操作简便,可作为瑞舒伐他汀钙片的含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9.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枕部或/及肩部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同侧头痛为主的综合征[1]。该病发作时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针刀、推拿手法、单纯牵引三种中医外治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婴幼儿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的源像距(SID)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先进行仿真胸部体模(成都剂量体模)实验性曝光,采用同一管电压(65 kVp)和不同SID进行曝光组合,记录每次曝光的毫安秒(mAs)、单位面积剂量: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婴幼儿胸部DR,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初次人院的50例婴幼儿行胸部DR(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个月~2岁,平均年龄10个月),住院期间复查1次作为对照,初检组均使用110cmSID,复检组均使用90cmSID进行DR胸部摄影.由3名资深影像学专家对获取的100幅图像质最进行评判,评判结果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使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和t检验.结果 100例初检及复查婴幼儿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P>0.05);而不同的SID曝光的面积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胸部DR的不同SID,其辐射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90cmSID在婴幼儿胸部DR中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