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军队卫生学是军事预防医学的一门重点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实践性。近年来,在军事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开展微课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文章通过初步探讨微课在军队卫生学这门学科的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2.
L-Carnitine拮抗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L-Carnitine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新生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L-Carnitine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细胞百分率及DNA断片化率,作为反映L-Carnitine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指标。结果:在5-5000nmol/L范围内,L-Carnitine预处理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均显著保护效应,在5,50及500nmol/L时均显著降低DNA断片化率;L-Carnitine在50nmol/L时与单纯缺氧/复氧组比较可显著降低凋亡细胞百分率。结论: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影响之一是可诱导心肌细胞亡。L-Carnitine对培养心肌细胞培养缺氧/复氧损伤具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3.
δ阿片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其配体可抑制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和调节电压依赖的钙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最近研究还发现,δ阿片受体选择性配体可介导细胞内储存钙的释放,并且调节各种蛋白激酶.本文就δ阿片受体的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  相似文献   
84.
GSK3β激活参与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缺氧对心肌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及其偶联的信号转导分子激活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心肌细胞暴露于含1%氧的混合气体中,造成缺氧0、3、6、12、24 h后,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GSK-3β mRNA及蛋白磷酸化的变化;RT-PCR法检测caspase-9、-3 mRNA表达的改变,分光法检测caspase-9酶活性.结果 缺氧24 h心肌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缺氧3~24 h GSK-3β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而Ser9位点磷酸化水平在缺氧6~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caspase-9 mRNA表达在缺氧3 h即开始增高,在随后观察的时相点内持续处于高表达状态,caspase-9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其mRNA表达一致,在缺氧3 h开始增高,并在缺氧6~24 h逐渐升高;caspase-3 mRNA表达在缺氧12 h、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缺氧可以激活GSK3β,并进一步激活GSK3β下游介导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激酶家族成员caspase-9、-3,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5.
雷达部队电磁辐射对作业人员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雷达部队作业环境电磁辐射对作战人员情感状态和神经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进行自觉症状调查。采用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的POMS量表和神经行为功能综合测试仪对辐照人员和对照组进行调查测试。结果 辐照组明显感到视觉疲劳;POMS量表中辐照组疲惫感明显增加;目标追踪实验辐照组总的打点数(χ2=6.808,P<0.05)显著小于对照组。左右手交叉实验总次数辐照组显著小于对照组(χ2=14.820,P<0.01)。结论 电磁辐射对职业人群的心理状态、手部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电磁辐射后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家族(JAKs)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与小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90mW/cm2的电磁波一次辐照大鼠20min,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GSA-IB4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检测JAKs家族蛋白质在海马脑区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电磁辐射后3h至24h大鼠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GSA-IB4表达明显增高;Jak1、Jak2、Jak3蛋白磷酸化水平在电磁辐射后都有所升高,Jak1于辐照后即刻开始升高,12h达到峰值,而Jak2磷酸化水平在辐照后即刻就达到峰值,并且24h内都维持在较高水平,Jak3仅在辐照后3h以内明显升高,72h后所有Jak家族成员蛋白磷酸化水平恢复至正常。结论 电磁辐射可明显诱导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活化,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Jak1,Jak2,Jak3磷酸化水平出现不同形式的升高,表现为差别激活,三条JAK/STAT信号通路在电磁辐射致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可能具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87.
微波暴露对大鼠海马脑区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微波暴露对大鼠海马脑区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变化,为阐明微波的生物效应与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峰值功率密度为90、5 W/cm2的微波全身一次性辐照大鼠20min,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微波辐照后不同时相点大鼠海马脑区hsp70 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观察微波辐照后HSP70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90、5W/cm2微波辐照后,大鼠的肛温[分别为(40.40±0.19)、(38.22±0.68)℃]以及比吸收率(SAR)值[分别为(15.09±0.81)、(5.56±0.31)W/kg]明显升高.2个微波暴露组在20 min暴露后均可见hsp70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上调.结论 微波辐照有明显的热效应,是hsp70合成极为敏感的诱因,并可能启动了脑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8.
电磁辐射急性暴露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电磁辐射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以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 的微波辐照昆明小鼠(4~6周龄,体质量20~25 g,40只,均为雌性)20 min,采用RT-PCR、ELISA检测微波辐照后不同时相点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表达量的变化,分析微波辐照对Th1/Th2平衡的偏移.结果 90 mW/cm2 的微波急性辐照会导致INF-γ表达量的增高,辐照后第5天达到峰值,增幅为135.5%(P<0.01);90 mW/cm2 的微波急性辐照使IL-4的表达有降低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平均功率密度为90 mW/cm2 的微波急性辐照会导致昆明种小鼠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89.
教师把科研精神、科研思维、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和科研实践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主要探讨如何结合科研工作,促进军事劳动卫生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0.
背景: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是细胞调节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有实验表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能被蛋白激酶C家族中的众多成员磷酸化,为进一步研究微波辐射造成氧化应激损伤的产生机制,是否可以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途径观察微波辐照对抗氧化调控系统的影响?目的:分析微波辐照对血管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的磷酸化及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材料:血管内皮细胞株,H332PO4,Protein-A Sepharose(Sigma公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单抗(H-300,Santa Cruz),蛋白激酶Cα单抗(Santa Cruz),玻纤滤膜(Whatman公司)凝胶扫描系统(Gel Doc 2000,Bio-Rad),液闪测定仪(LKB-117瑞典)。方法:实验于2003-03/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研究室完成。①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以DMEM培养液培养至细胞生长至旺盛期,加入32Pi孵育标记2h,将细胞培养瓶置于37℃水浴盒中,在反射系数近似零的微波暗室接受微波辐照,为辐照组,辐照平均功率密度为30mW/cm2,辐照时间30min;以未接受辐照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共沉淀-放射自显影法测定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用凝胶扫描系统对细胞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对照组细胞直接进行分析。②蛋白激酶C蛋白激酶活性分析及表达量测定:辐照组及对照组细胞培养方法、条件,辐照方式、剂量、条件同前。于辐照后2,4,8,24h裂解细胞,提取胞浆和胞膜蛋白,采用r-32P-ATP标记液闪法进行蛋白激酶C活性测定;采用凝胶扫描系统对蛋白条带灰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对细胞进行蛋白激酶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细胞胞浆的着色程度,对照组均直接给予测定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辐照组及对照组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检测结果。②细胞蛋白激酶活性分析及表达量测定结果。结果:①辐照组及对照组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测定结果:辐照组辐照后2,4,8h,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条带灰度强于对照组细胞,辐照4h,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达到峰值水平,条带灰度扫描半定量分析显示辐照2,4,8h辐照组细胞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3%,261%,141%(t=2.974,4.209,4.047,P<0.05),24h恢复正常。②辐照组及对照组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量及活性检测结果:微波辐照2,4,8h,辐照组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以4h最明显,辐照后24h恢复正常;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辐照组细胞辐照4h胞浆着色强度强于对照组;r-32P-ATP标记液闪法显示辐照2,4,8h,辐照组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6%,93%,47%(t=2.801,3.654,3.035,P<0.05),24h有回落。蛋白激酶C激活的峰值发生在照射后4h。结论:微波辐照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在一定时段内增强,同时可引起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增加,其活性变化时间效应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磷酸化水平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