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11篇
预防医学   9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8篇
  2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应用miRNA表达谱芯片筛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与氧化应激相关的miRNA,为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培养D407细胞,分别使用100、200、400μmol/L H2O2处理细胞24h后,Trizol试剂抽提细胞总RNA,使用Exiqon miRCURY LNATM microRNA表达谱芯片(miRBase 16.0数据库)检测不同浓度处理后D407细胞miRNA的表达差异,并将不同浓度处理后的变化进行聚类分析。使用Stem loop realtime 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miRNA调控的靶基因。

结果:芯片所包含的1 425个已知miRNA中,共有367个在不同浓度H2O2处理后表达发生变化。通过Treeview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miR-31等17个miRNA随H2O2浓度的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miR-206等7个则逐渐升高。PCR验证显示芯片结果准确性较好。

结论:H2O2作用前后RPE的miRNA表达存在明显差异,miRNA作为转录后水平的调节分子,参与了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在AMD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阿尔兹海默病(AD)属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学习障碍和人格改变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病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AD 也已成为临床常见病,但其确切的病因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也无阻止病情进展的有效药物,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也仅能轻微改善患者症状[1]。AD 疾病的进展可导致脑功能损伤,造成患者痴呆,其属于脑老化性疾病,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是 AD 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病理生理研究发现褪黑素(MT)的缺失与 AD 的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松果体腺是哺乳动物分泌褪黑素的主要器官,其属于脂溶性吲哚类激素,对生物节律、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炎性反应都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褪黑素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广泛分布于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脑区,如下丘脑和海马等,对海马突触的可塑性具有调节作用,参与记忆过程的易化作用。王琳等[2]研究发现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Neu-P11与褪黑素均能增强大鼠物体识别记忆,且 Neu-P11的效应是给药时间非依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腺腺体发生钙化,褪黑素的分泌也逐渐减少,AD 患者存在褪黑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分泌节律异常。近年来褪黑素及其类似物成为治疗 AD 的潜在药物被广泛研究,本文结合 AD 的发病机制对其治疗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铝中毒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口服氯化铝方法建立小鼠AD模型,用跳台试验和避暗试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并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小鼠海马CA2~3区nNOS表达的变化。结果 口服氯化铝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小鼠均表现为跳台和避暗试验错误次数增多,nNOS表达下降.结论 铝中毒可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原因可能与nNOS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不同MYCN基因扩增状态的腹部神经母细胞瘤(NB)CT表现。方法 纳入172例腹部NB患儿,根据MYCN基因拷贝数分为MYCN组(n=47)及未扩增组(n=125)。比较组间肿瘤分布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界、钙化、囊变及坏死等CT征象差异;比较组间肿瘤实质的平均CT值及其与同一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差值的差异。结果 组间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形态、钙化、囊变及坏死、跨越中线生长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静脉期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肿瘤与血管关系及邻近脏器侵犯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扩增组静脉期肿瘤实质平均CT值及与同一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差值均显著高于MYCN组(P均<0.05)。结论 MYCN基因不同扩增状态的腹部NB肿瘤CT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5.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的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卵巢JGCT的临床及术前CT资料,1例仅行CT平扫,12例行CT增强。结果:13例患儿的主要表现为性早熟(8例)、腹痛腹胀(3例)或腹部肿块(2例);术前血清雌二醇升高11例(4例伴总睾酮升高)。CT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侧(5例左侧,8例右侧)肿块,囊性2例,囊实性10例,实性1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呈中-明显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1例(11/12)见子宫动脉-卵巢支增粗,其中3例伴卵巢动脉或其他血管增粗,5例见卵巢静脉扩张。10例伴子宫增大,2例伴大量腹水,1例伴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结论:儿童JGC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性早熟、激素水平等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
宫颈癌后装放疗时膀胱直肠小肠受照剂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宫颈癌腔内放疗时不同体积的膀胱、直肠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共47例,给予剂量点处方剂量600 cGy的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标准计划下不同体积的膀胱、直肠和小肠对相应受照剂量的影响。将膀胱按体积大小分成<80 cm3组、80~120 cm3组和>120 cm3组,直肠按体积大小分成>60 cm3 组和≤60 cm3组,分析其体积与剂量分布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方法分析D1 cm3D2 cm3D30%D50%结果 与膀胱体积<80 cm3组相比,80~120 cm3组和>120 cm3组的膀胱D30%D50%受照剂量增高(F=5.074、5.088,P<0.05),小肠D1 cm3D2 cm3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肠体积>60 cm3 组相比,≤60 cm3组的直肠D1 cm3受照剂量减小(t=-2.045,P<0.05)。结论 宫颈癌近距离放疗时,保持膀胱的适当充盈,直肠体积的减少,可使直肠、膀胱和小肠的受照射剂量均相对降低,从而减少放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胸部CT表现。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42例,根据胎龄和吸入氧浓度分为轻、中、重度,均接受64层螺旋CT扫描及薄层重建,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胸部CT表现。结果 胸部CT多表现为囊泡影(27/42,64.29%),双肺透光度减低、呈广泛或局部磨玻璃样改变(26/42,61.90%),条片状致密影(23/42,54.76%)及条索状、网格状、蜂窝状(16/42,38.10%);胸膜增厚4例,胸腔积液2例。囊泡影发生于双肺上下叶者15例(15/27,55.56%),其中10例发生于右肺中叶;仅发生于肺下叶者8例;仅发生于肺上叶者3例(3/27,11.11%);发生于双肺下叶及右肺中叶者1例。轻、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中,囊泡影检出率分别为53.33%(8/15)、57.14%(8/14)、84.62%(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累及肺叶数(中位数)分别为1.0、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常见的CT征象为囊泡影、局部或广泛磨玻璃影、致密影、条索状、网格状、蜂窝状影。囊泡影可发生于双肺,以肺下叶居多,胸膜下多见;囊泡影累及肺叶数越多,提示患儿临床表现越严重。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脑络欣通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处理组、治疗3 d组、治疗7 d组,每组20只。复制MCAO(脑中动脉栓塞)/R大鼠模型。治疗3 d组造模后连续给予脑络欣通方3 d、治疗7 d组造模后连续给予脑络欣通方7 d,预处理组造模前给予脑络欣通方药7 d,3组每天灌胃给药2次,8.54 m L/k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7 d。解剖大鼠并取出脑组织,分离纹状体。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测定梗死侧纹状体局部脑血流量(r CBF);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测定5-HT(5-羟色胺)mRNA、DA(多巴胺)mRNA、NE(去甲肾上腺素)mRNA、5-HIAA(5-羟吲哚乙酸)mRNA的表达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发生明显缺血现象,脑血流量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升高(P0.01),其纹状体中的5-HT mRNA、DA mRNA、NE mRNA、5-HIA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方预处理组、治疗3 d、治疗7 d组脑血流量明显恢复,脑梗死体积显著下降(P0.01),纹状体中的5-HT mRNA、DA mRNA、NE mRNA、5-HIA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脑络欣通方具有明显预防和治疗MCAO大鼠脑损伤的作用,通过增加MCAO/R大鼠的脑血流量,降低MCAO/R大鼠脑梗死体积,提高MCAO/R大鼠的纹状体组织中5-HT mRNA、DA mRNA、NE mRNA、5-HIAA mRNA单胺类递质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缺血后再灌注对大脑纹状体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