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620篇
  免费   25871篇
  国内免费   3503篇
耳鼻咽喉   5273篇
儿科学   8295篇
妇产科学   10181篇
基础医学   54281篇
口腔科学   11957篇
临床医学   31336篇
内科学   79708篇
皮肤病学   8803篇
神经病学   27758篇
特种医学   142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86篇
外科学   61591篇
综合类   11777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65篇
预防医学   18091篇
眼科学   9762篇
药学   32094篇
  3篇
中国医学   2721篇
肿瘤学   29922篇
  2021年   3135篇
  2019年   3057篇
  2018年   4881篇
  2017年   3776篇
  2016年   3861篇
  2015年   4520篇
  2014年   6279篇
  2013年   7952篇
  2012年   10852篇
  2011年   11071篇
  2010年   6749篇
  2009年   6303篇
  2008年   10021篇
  2007年   10901篇
  2006年   10737篇
  2005年   9786篇
  2004年   9293篇
  2003年   9009篇
  2002年   8630篇
  2001年   28618篇
  2000年   29020篇
  1999年   23889篇
  1998年   5271篇
  1997年   4383篇
  1996年   3937篇
  1995年   3562篇
  1994年   3209篇
  1993年   2893篇
  1992年   16104篇
  1991年   14849篇
  1990年   14175篇
  1989年   13984篇
  1988年   12599篇
  1987年   12074篇
  1986年   11120篇
  1985年   10333篇
  1984年   6917篇
  1983年   5604篇
  1982年   2721篇
  1979年   5480篇
  1978年   3346篇
  1977年   2965篇
  1975年   2636篇
  1974年   3064篇
  1973年   2864篇
  1972年   2829篇
  1971年   2774篇
  1970年   2510篇
  1969年   2543篇
  1968年   225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以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设一班、三班共74名学生为实验组,二班38名学生为对照组。选择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为教学内容,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并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互动交流;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两组学生课前和课后分别进行微测试、不记名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期末考试,其中包含病例分析题,记录并分析每组学生期末考试和病例分析题成绩。所有数据用SPSS 20.0处理,行t 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课后微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8);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46),且期末考试中病例分析题得分高于对照组(P=0.026)。课前问卷调查显示,在学习内容了解程度和预习情况的评价上,实验组选择“良”的学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课后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学习兴趣的评价中选择“优”“良”的学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自学能力评价中选择“良”的学生比例、临床思维能力和教学满意度评价中选择“优”的学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在所有项目评价中选择“优”“良”的学生总体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课后实验组学习兴趣评价中选择“优”“良”的学生总体比例高于课前(P<0.01)。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可行且有效,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连医科大学制定实施了“5+3”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以导师制培养为载体,在医学本科教育全过程中,制定分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涵盖课程、讲座、实验设计、论文等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对首届“5+3”学生阶段性培养成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5+3”学生发表中文期刊、SCI,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省级创新项目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5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基础训练对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63.
64.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compa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ro- and anti-angiogenic growth factors, nitric oxide (NO) stable metabolites in maternal serum and embryonic left ventricular (LV) isovolumic relaxation time (IRT, ms)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in two groups of women: with pregnancy conceived by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RT, n?=?39) and normally conceived (control group, n?=?68) pregnancy. The concentration of vasoconstrictor endothelin 1 was 45.5 times more in ART than in control group. On the contrary, the concentrations of NO stable metabolites in ART were 1.9 times less than in control women. The assessment of angiogenic suppressors in ART women demonstrates the decrease in s-endoglin concentration was 1.6 times and in soluble receptor to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oncentration was 2.0 times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V IRT in ART embryos in comparison to control ones. These data sugges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ro- anti-angiogenic factors balance and increase in vascular impedance in ART-conceived embryos.  相似文献   
65.
66.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esence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where venous flow within the liver may be altered may delay the diagnosis of HCC and be...  相似文献   
67.
目的调查呼吸专科护士慢性呼吸疾病管理现状,为提高慢性呼吸疾病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国成人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护理管理指南》设计调查问卷,对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河北、湖北、海南7省市的205名呼吸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呼吸专科护士慢性呼吸疾病管理总分为(140.72±23.90)分。慢性呼吸疾病管理得分最低的3个条目有评估工具应用、个性化管理计划的实施、慢阻肺随访的次数及指导哮喘患者使用峰流速仪;呼吸专科护士所在单位慢性呼吸疾病管理平台建设均低于50%。结论呼吸专科护士慢性呼吸疾病管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评估是慢性呼吸疾病管理的薄弱点。需加强呼吸专科护士专业能力培养,规范慢性呼吸疾病全程管理,强化医院平台建设等,提高慢性呼吸疾病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8.
69.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1% tropicamide on anterior chamber aqueous flare (ACAF) measurements acquired with laser flare meter in patients with pseudoexfoliation.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