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39篇
  免费   2022篇
  国内免费   1369篇
耳鼻咽喉   332篇
儿科学   402篇
妇产科学   199篇
基础医学   1341篇
口腔科学   357篇
临床医学   2434篇
内科学   1884篇
皮肤病学   248篇
神经病学   560篇
特种医学   933篇
外科学   1848篇
综合类   5894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2365篇
眼科学   250篇
药学   2607篇
  34篇
中国医学   2047篇
肿瘤学   987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665篇
  2021年   861篇
  2020年   742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536篇
  2016年   457篇
  2015年   763篇
  2014年   956篇
  2013年   1326篇
  2012年   1985篇
  2011年   2040篇
  2010年   1920篇
  2009年   1620篇
  2008年   1725篇
  2007年   1640篇
  2006年   1489篇
  2005年   1147篇
  2004年   819篇
  2003年   706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527篇
  2000年   420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61.
2种清洗设备洗涤医用器械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与超声波清洗机洗涤不同类医用器械的质量,找出不同器械的最佳洗涤方法,为制订各种器械洗涤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将回收器械随机分为A洗涤法和B洗涤法。A洗涤法:将回收器械直接放入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内按程序进行清洗、消毒和干燥。B洗涤法:将器械放入超声波机内按程序加酶浸泡、超声波清洗、冷水热水喷淋清洗消毒、上油烘干。比较2种洗涤方法的洗涤效果。结果A洗涤法洗涤后齿类器械剩余残留物为0.52‰,非齿类器械剩余残留物为0.07‰,2种器械洗涤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189,P=0.000),洗涤齿类器械效果差;B洗涤法洗涤齿类器械剩余残留物为0.04‰,非齿类器械剩余残留物为0.01‰,2种器械洗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008,P=0.313)。而2组洗涤法洗涤齿类器械效果有统计学意义(!2=44.097,P=0.000);非齿类器械洗涤后剩余残留物对比不明显,洗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667,P=0.102)。结论采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齿类器械洗涤效果佳;而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洗涤齿类器械洗涤效果差,但洗涤非齿类器械洗涤容量大,效果好。  相似文献   
62.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材料,简述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研究进展。对甘草酸抗肝炎病毒、疱疹属病毒、HIV病毒及SAS病毒等机制进行了综述。甘草酸抗病毒活性强,能抑制多种不相关的DNA、RNA病毒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但由于其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低,及长期使用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总的来说,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的前景良好,有其独特优势,但其抗病毒机制复杂,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在喉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对63例喉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进行AR和ER的测定。结果:AR和ER在癌旁正常组织和喉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阴性;在喉癌组织中AR的阳性表达率为68.3%,ER为69.8%,AR和、E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临床分型无关(均P〉0.05)。AR的表达率随喉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高,ER则相反(P〈O.01或P〈O.05)。有淋巴结转移者AR表达增强,ER表达降低,分别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性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喉癌的发病有关,AR和ER可作为了解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标志;但AR及ER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关,因此,尚不能用AR及ER的表达来解释喉癌发病率在性别上的差异,说明男女喉癌在发病率上的明显差异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五虎汤制剂及其有效部位群的镇咳、平喘、化痰作用进行药效学比较。方法:采用二氧化硫引咳、枸橼酸引咳、组胺—乙酰胆碱引喘和气管酚红排泄实验进行研究。结果:二者能显著延长二氧化硫及枸橼酸引咳的潜伏期;能显著延长组胺-乙酰胆碱混合液喷雾所致豚鼠喘息发作的潜伏期。结论:有效部位群各剂量组的疗效与同剂量制剂组在止咳、平喘、化痰作用上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5.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低位直肠癌是指距齿状线5cm以内直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自Miles在1908年提出腹会阴切除手术以来,该术式一直是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术式。如何保留这部病人的肛门,一直是直肠癌治疗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对盆腔解剖、直肠癌病理、生物学特性以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吻合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在横断性脊髓损伤(t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T9横断伤2、8h、1、3、5、7和14d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Cyclin D3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D3在正常以及损伤后脊髓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 West—emblot显示,Cyclin D3蛋白水平在tSCI后头、尾段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尾段明显:Cyclin D3的表达于损伤后8h开始逐渐升高,3d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第5天,之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表明Cyclin D3在正常脊髓中均匀分布,损伤后3d,Cyclin D3在脊髓白质和灰质中表达明显增强;免疫荧光双标记表明Cyclin D3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ronal nucleus(NeuN)、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cyclic nucleotide 3’phosphohydrolase(CNPase)有明显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t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也存在部分共定位。结论脊髓损伤后Cyc—lin D3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提示Cyclin D3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血液心脏停搏液和晶体停搏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肌保护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75例择期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血液心脏停搏液组(B-rh)和晶体心脏停搏液组(C-rh)。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5,8d晨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1(LDH-1)。结果术前除B-rh的LDH略高于正常水平外其它心肌酶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d两组的心肌酶分别升高到术前的3~19倍(P<0.05);术后3d两组的CK-MB虽说已恢复到正常值,但五种心肌酶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5dC-rh的CK和CK-MB,B-rh的CK,CK-MB和AST与术前相比已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8d两组的LDH与LDH-1仍未恢复正常(P<0.0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心肌酶释放均是B-rh的高。心肌酶的释放量与主动脉阻断时间(CCT)和体外循环时间(ECCT)呈良好的正相关。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ECCT无明显差异(P>0.05),CCT以B-rh为短[(77.2±34.6)min比(61.7±26.7)min,P<0.05]。结论从心肌酶的释放来判断,晶体心脏停搏液优于血液心脏停搏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糖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每晚(6~8h)均使用磁性远红外寝具,连续2个月。对照组用普通寝具。两组均于实验前后取全血,测定血脂、血糖及抗氧化指标等。结果 实验组实验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前;实验前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含量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实验后MDA含量较实验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实验前显著提高(P〈0.01);实验前后血清中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以上各项指标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降血脂作用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回逆现象,为研究其分化抑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D133免疫磁珠筛选系统,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D133^+细胞(BTSCs)分成4组进行培养:(1)含10%胎牛血清(FCS);(2)10%FCS+丙戊酸钠注射液(VPA);(3)无FCS+生长因子;(4)无FCS+生长因子+VPA。取不同时间点上的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利用免疫激光共聚焦分析与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无FCS条件下培养的BTSCs呈悬浮球状生长,高表达CD133和巢蛋白(nesti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G0/G1期细胞占大多数,G2/M期细胞接近0%,DNA都是异倍体,对VPA反应不敏感。含FCS培养的原本悬浮的细胞约4h开始贴壁。均呈圆形。此后逐渐向多形性分化,至7d时分化的细胞部分又返回至圆形。至10d-21d时,有的还能重新恢复球形,并呈悬浮生长。培养3d、7d、10d和21d时,CD133、nestin阳性细胞数先降后升,GFAP^+和β-TubulinⅢ^+细胞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含FCS培养液中加入VPA。细胞形态上未见上述的回逆现象,CD133和nestin表达的先降后升现象消失,GFAP和β-TubulinⅢ在第7天以后表达明显升高,但极大部分细胞共表达nestin。而神经干细胞(NSCs)在含FCS培养至10d时,即以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为主,未见CD133^+细胞。此外,含血清培养时BTSCs仍以异倍体为主。含少量的G2/M期细胞,加VPA诱导后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结论BTSCs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出现的多向分化表型不稳定,时有去分化所导致的回逆。加入诱导分化剂VPA培养,虽然能阻止回逆现象出现,并有代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标志物表达上升.但因其共表达nestin而仍属于未完全分化细胞,表明BTSCs分化始终处于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70.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99Tc^m—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 疑为肾发育不良患儿29例,行常规^99Tc^m—DMSA肾皮质显像和腹部B超检查。图像分析:将发育不良肾分为0~4级。结果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示29例患儿中24例为单侧肾发育不良,其中11例1级,7例2级,6例3级,余5例患肾未显影为0级,结合其他:检查诊断为肾发育不良。患肾分肾功能为0~24.9%(平均6.3%)。29例患儿中24例患肾肾皮质显像诊断为肾发育不良,5例患肾未显影,由其他影像学方法确诊,诊断灵敏度为82.76%。29例中19例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为肾发育不良。结论 ^99Tc^m—DMSA肾皮质显像诊断肾发育不良灵敏度高、可靠,可确定发育不良肾部位和判断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