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目的 探讨杂交捕获II代法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HPV-HCII)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因可疑宫颈病变就诊的1 240例患者行HPV-HCII及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高危型HPV-DNA阴性34.0%(422/1 240),阳性66.0%(818/1 240).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慢性炎症45.2%(561/1 240);上皮内瘤变(CIN) I级35.6%(442/1 240);CIN II 级10.3%(128/1 240);CIN III级 6.8%(84/1 240);浸润癌1.7%(21/1 240);腺癌0.2%(3/1 240);宫颈淋巴肉瘤1例,占0.08%(1/1240).随病变程度加重,高危型HPV-HCII阳性率逐渐增高,CIN III达95.2%,宫颈鳞癌100%,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42.4,P〈0.001).HPV-HCII的敏感度为92.7%(205/221),特异度40.5%(406/1 003),阴性预测率96.2%(406/422),阳性预测率25.0%(205/818).慢性炎症病毒负荷均值111.8,明显低于其他病变组,不同宫颈病变间病毒负荷均值无显著性差异(t=-5.534,P〉0.05).HPV-DNA病毒负荷量〈1病例中,高度以上病变4.0%.随病毒负荷量增加,高度以上病变比率增高,从17.6%~39.1%,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227.2,P〈0.001).结论 HPV-HCII检测宫颈病变敏感度高,特异度低,有良好的阴性预测率.HPV-DNA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34.
一、病例摘要例1:患者68岁,主因"绝经16年,发现盆腔肿物7年,腹胀3个月"入院。7年前发现左附件区肿物5.1cm×6.7cm,未诊治。3个月前自觉腹胀,1个月前妇科B超提示宫腔内高回声团,盆腔肿物大小16.9cm×17.1cm×10.1cm,无绝经后阴道出血及排液,于本院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息肉。既往高血压40年;冠心病30年;16年前左侧乳腺癌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评价分段诊刮、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分段诊刮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从而探讨分段诊刮及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分段诊刮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手段,可在术前了解子宫内膜癌的性质及分化程度,但不能判断是否有肌层的浸润、浸润的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而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具有较高术前评估的价值,并且可以较为准确的在术前评估宫颈有无受累.MRI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评估价值.结论 分段诊刮可在术前了解子宫内膜癌的性质及分化程度.对于可疑子宫内膜癌或经诊刮后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MRI能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范围及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对术前分期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与病理组织学比较 ,评价宫颈脱落细胞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 (C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对 1997年 12月至 2 0 0 2年 7月行宫颈脱落细胞CCT检查的 1372例患者在电子阴道镜下取宫颈活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CCT结果正常为 8 75 %(12 0 / 1372 ) ,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 6 0 0 6 % (82 4 / 1372 )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 2 5 2 9% (347/ 1372 )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5 5 4 % (76 / 1372 ) ,鳞癌及腺癌分别为 0 2 9% (4 / 1372 )和 0 0 7% (1/ 1372 )。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后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诊断为炎症者 5 2 4 1% (719/ 1372 )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Ⅱ和CINⅢ增加到16 84 % (2 31/ 1372 )。ASCUS患者 10 4 4 %病理组织学结果为CINⅡ ,2 0 6 %为CINⅢ ,0 4 9%为鳞癌。CCT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在LSIL中为 2 8 82 % ,在HSIL中为 5 2 6 3% ,在鳞癌为 75 0 0 %。CCT与病理组织学在人乳头瘤病毒 (HPV)诊断上有较大差异 (P <0 0 1)。结论 CCT与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作为判断宫颈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同时CCT有一定的假阴性及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37.
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10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102例临床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00050)靳家玉,梁士杰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于1992年度妇女普查3041例中,宫颈糜烂患者999例,发病率为32.85%。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及局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①观察康妇特栓对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疗效;②了解BV时阴道菌群情况。方法 对106‘例BV患者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将康妇特与甲硝唑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变化,并在初诊和第1次随访时进行阴道分泌物需氧菌培养。结果 ①大多数的BV患者有白带增多、白带异常的症状,检查时发现黄色分泌物占60.4%,胺试验阳性者大于80.0%,pH值绝大多数〉4.5,线索细胞均阳性。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第1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2.0%与86.0%(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第2次随访时实验组的分泌物形状及清洁度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23及0.001),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VS92.5%,P=0.002),患者满意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02)。③BV患者的阴道内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为甲类溶血链球菌、粪肠球菌、不动杆菌、棒状杆菌、草绿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①应提高对BV的认识,积极予以治疗;②康妇特在疗效上明显优于甲硝唑。  相似文献   
39.
6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产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目的探讨6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产儿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0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妊娠28~33+6周分娩的67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产儿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1例(双胎4例)围产儿中胎死宫内13例,治疗性引产过程中死产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8例,1例出生后4d因ARDS死亡,围产儿总死亡率380‰(27/71);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70%(5/71)。45例存活的新生儿中失访11例,34例新生儿随访1个月~6年,1例产后10d死亡,1例产后1+个月发现脑瘫,31例新生儿后期发育未见明显异常。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新生儿出生体重(P=0.000)、分娩孕周(P=0.001)、规律产检(P=0.03)、期待治疗的天数(P=0.04);与胎死宫内明显相关的因素为胎盘早剥(P=0.037)、严重FGR(P=0.001)。与围产儿死亡不相关的因素:孕妇年龄、产次、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围产儿死亡率较高,母体严重并发症和孕周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