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转录激活因子3(ATF3)、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masp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脑各病理分级脑膜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71例脑膜瘤和32例正常脑组织中ATF3、maspin和M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级别脑膜瘤患者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结果 ATF3和MMP2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maspin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随着脑膜瘤病理级别的增高,ATF3和MMP2的表达量逐级增高,而maspin表达量逐级递减。ATF3和M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maspin蛋白和mRNA表达与脑膜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ATF3、maspin和MMP2可能协同参与了脑膜瘤发生,ATF3、maspin和MMP2可能与脑膜瘤恶性进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3.
良性颅内压增高是临床较少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视神经乳头水肿的高颅压症状.我科于1996-2007年收治良性颅内压增高患者16例,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切除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09—2019-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回顾分析不同患者性别与年龄、肿瘤的Knosp分级、单侧或双侧海绵窦侵袭、大小与位置(鞍上或蝶窦)、质地、切除程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Knosp分级与单双侧侵袭、体积大小与位置、肿瘤质地是影响切除程度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nosp分级、肿瘤大小与肿瘤质地为影响切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分析肿瘤Knosp分级与肿瘤大小,术中评估肿瘤质地,熟练操作与应用技巧,有助于提高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检测黏蛋白16(MUC16)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下调MUC16基因表达对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9年5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神经胶质瘤患者86例及因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MUC16蛋白表达水平,培养U87细胞并分为MUC16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U87细胞中MUC16表达情况,以及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MUC16蛋白在神经胶质瘤患者中阳性表达率73.26%,正常脑组织为2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UC16蛋白在不同WHO分级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16干扰组MUC16 mRNA相对表达量,24、48、72和96 h时吸光度(A)值、24和48 h时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胶质瘤组织中MUC16呈高表达,且与WHO分级呈正相关,下调U87细胞中MUC16基因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采用脑室镜联合腹腔镜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堵塞的发生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至2013年6月16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A组28例在脑室镜联合腹腔镜下进行,B组58例仅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C组80例行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所有患者进行1个月~5 a的随访,观察并对各组间术后分流管堵塞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堵管1例,堵管率为3.57%;B组堵管12例,堵管率为20.69%;C组堵管29例,堵管率为36.25%。A组堵管率明显比其他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联合腹腔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有效降低分流管堵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组分为CT组(n=51)和内科组(n=51),内科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CT组在内科组治疗基础上给予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CT组和内科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和72.55%(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率分别为5.88%和7.84%(P﹥0.05),随访期间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2.16%(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2w、4w的血肿体积逐渐减少(P﹤0.05),组间及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2w及4w的NIHSS评分逐渐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逐渐增高(P﹤0.05),组内及组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上述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创血肿清除术具有靶向定位精准、降低术后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及死亡风险、血肿清除率高等优点,应用于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损伤,利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8.
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区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鞍区结构复杂,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共治疗鞍区肿瘤术后电解质紊乱患者11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尽可能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创伤,准确寻找颅内微小病灶,提高手术精确度,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手术微创目的。方法术前将病人的CT影像学数据资料装载于手术导航神经系统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建模(包括头皮、病灶、重要功能区及标志点)、靶点设定、手术切口入路设计,精确定位微小病灶位置,术中实时定位监测手术进程,随时纠正手术偏差。结果术中导航对颅内病变、重要结构定位准确。定位误差均在3mm以内。结论手术导航系统能以最短、最安全的路径精确地寻找微小病灶的位置、术中标识病灶的范围,将寻找病灶的损伤降至最小,完全切除病灶,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增加肿瘤的控制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手术 ,尽可能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创伤 ,准确寻找颅内微小病灶 ,提高手术精确度 ,降低手术并发症 ,达到手术微创目的。方法 术前将病人的CT影像学数据资料装载于手术导航神经系统计算机工作站 ,进行三维建模 (包括头皮、病灶、重要功能区及标志点 )、靶点设定、手术切口入路设计 ,精确定位微小病灶位置 ,术中实时定位监测手术进程 ,随时纠正手术偏差。结果 术中导航对颅内病变、重要结构定位准确 ,定位误差均在 3mm以内。结论 手术导航系统能以最短、最安全的路径精确地寻找微小病灶的位置、术中标识病灶的范围 ,将寻找病灶的损伤降至最小 ,完全切除病灶 ,降低死亡率、病残率 ,增加肿瘤的控制时间 ,提高手术效果 ,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