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8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1.
目的 观察 2种不同G CSF动员剂 (分泌型与包涵体型G CSF)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方法 A组予以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 ,30 0 μg ,每日 2次 ,皮下注射 ,连续 5d ;B组予以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30 0 μg ,每日 2次 ,皮下注射 ,连续 5d。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的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 3、4、5、6天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和WBC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在应用两组不同的动员剂后 ,外周血中WBC计数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 5天 ;在A组CD34+ 细胞数量与时间变化曲线高峰为第五天 ,但在B组CD34+细胞数量与时间变化曲线显示CD34+ 细胞数量在 3~ 4d内呈急剧升高趋势 ,但在第 5天后升幅明显减缓 ;显示B组动员后外周血中干细胞下降较慢 ;患者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与WBC计数变化呈正相关 (r=0 .835 ) ,与性别、体重、年龄及AMI发生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在AMI患者中应用 2种不同G CSF动员剂 (分泌型与包涵体型G CSF) ,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 (CHF)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共入选CHF患者 14例 ,CHF患者入院后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 5 7ml,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 1支或多支狭窄动脉通道 ,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缺血相关动脉通道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缺血相关动脉远端。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PBSC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窦停或Ⅲ°AVB、室颤 ,可出现低血压等。术前及术后 3、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功能及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G-CSF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5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CSF(商品名惠尔血),300~600μg/day皮下注射,连续5天,第6日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然后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一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天行外周血WBC计数检查,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的细胞数量.并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乏力,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心绞痛或心衰加重等并发症发生,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结果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天外周血中WBC量分别为(8.42±2.59)×109/L、(31.28±8.34)×109/L、(35.24±9.38)×109/L、(37.03±13.07)×109/L、(35.34±14.68)×109/L、(20.35±9.22)×109/L;CD34+量分别为(14.89±11.46)×106、(67.78±50.88)×106、(124.79±136.13)×106、(208.92±206.97)×106、(206.10±184.57)×106、(66.63±56.56)×106;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3、4、5、6、7天外周血中WBC、CD34+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五天;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WBC数量变化呈正相关(r=0.940),与年龄变化呈负相关(r=-0.398).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不良反应占37.8%(17/45),其中骨痛发生率为15.6%(7/45),低热约6.7%(3/45),乏力约4.4%(2/45),皮疹约4.4%(2/45),心衰加重约4.4%(2/45)自发性脾栓赛约2.2%(1/45);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G-CSF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安全可行,且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WBC变化曲线高峰均出现在第五天,且WBC与CD34+细胞数量之间具有正相关,与体重、性别、AMI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AMI患者,分成干细胞移植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接受药物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干细胞移植组在此基础上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6个月时干细胞移植组心脏收缩末容积(ESV)明显减小(P<0·05);舒张末容积(EDV)无显著性变化(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高(P<0·05);左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指数(WMSI)明显减低(P<0·001);对照组于介入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ESV、EDV、LVEF及WMSI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ESV下降,LVEF升高,WMSI降低(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AMI可以在近期有效地缩小缺血梗死面积,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5.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急性坏死 ,病情凶险 ,病死率较高 ,已引起全球的广泛重视。目前认为 ,心肌细胞缺乏增殖分化能力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不能再生 ,只能由成纤维细胞填充 ,最终为瘢痕组织替代 ,并逐步发生心室重构。而心室重构正是造成心梗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等 ,虽然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症状 ,但均难以从根本上恢复心肌细胞数量 ,改善心脏舒缩功能。Beltrami等[1] 研究显示 ,心肌梗死后有少量心肌细胞发生分裂增生 ,但是数量有限 ,仅仅局限于…  相似文献   
116.
1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收集因AMI行PCI治疗患者165例,其中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86例,单纯行PCI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改AMI患者冠脉血流,降低无复流现象,改善急诊PCI疗效。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对参与辽宁省沈阳市城区动脉硬化及其相关疾病调查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将其分为MS组及非代谢综合征(NMS)组。分析受试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与MS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125名35~64周岁居民,MS的总发生率为36.1%,女性高于男性(43.5%vs18.4%,P<0.01)。MS组DBIL浓度低于NMS组[(2.07±0.86)μmol/Lvs(2.29±0.96)μmol/L,P<0.01]。随着MS组成因素增多,胆红素水平呈下降趋势。男性MS者TBIL及DBIL水平高于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IL水平低者更易患MS。【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MS相关,DBIL与MS相关性更大,随着血清DBIL水平的降低,发生MS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9.
冠状动脉内植入国产支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国产冠状动脉支架 (金新支架 )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 10例 ,年龄 39~ 70岁 (平均 5 5 2岁 ) ,男 7例 ,女 3例 ,分别在前降支 (2支 ) ,回旋支 (3支 ) ,右冠状动脉 (5支 )植入金新动脉支架 (其中 7例预扩张后植入 ,3例直接植入 )。结果 支架植入前冠脉病变局部狭窄为 80 %~ 10 0 % (平均 85 % ) ,植入后残余狭窄为 0 ,术中无急性血管闭塞和急性血栓形成 ,随诊 6~ 8个月无心脏病事件 (急性心梗、心绞痛、猝死 )发生。结论 金新支架释放和支撑能力好 ,支架扩张程度完全 ,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无急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0.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以“发现血压高6个月”为主诉于2005年8月19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意中测血压为210/130 mmHg (1 mmHg=0.133 kPa),口服波依定(非洛地平缓释片)、蒙诺(福辛普利)等疗效欠佳。查体:血压170/90 mmHg(右侧)、190/100 mmHg(左侧);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3/6级粗糙的吹风样的收缩期杂音,向周围及颈部传导。股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未触及。经胸及经食道心脏彩超示:①左心系统扩大;②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峡部狭窄,最窄处内径5 mm;缩窄上下主动脉口径分别为15.7 mm、24.8 mm(图1),压力分别为208/112 mmHg、105/100 mmHg,压力阶差为103/12 mmHg。入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二叶主动脉瓣畸形,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