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赵哲  高清平  鞠丹  赵俊 《临床荟萃》2012,27(15):1325-1328
目的 探讨灵芝三萜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水平灵芝三萜作用于THP-1细胞48小时后,噻唑兰(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钙依赖磷脂结合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MTT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与灵芝三萜0 mg/L比较,灵芝三萜80、120、160、200 mg/L抑制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P<0.01),分别为(21.58±3.15)%、(54.36±4.49)%、(62.10±4.23)%和(70.20±4.21)%,呈剂量依赖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显示,80、120、160、200 mg/L的灵芝三萜作用THP-1细胞48小时后产生诱导凋亡作用,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8.6±4.30)%、(28.1±5.88)%、(40.46±6.39)%、(54.22±2.00)%,随着灵芝三萜浓度的增加有增加趋势(P<0.01).FCM检测细胞周期,80、120、160、200 mg/L的灵芝三萜作用THP-1细胞48小时后,G2/M期、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灵芝三萜有抑制THP-1细胞增殖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阻止细胞周期在抑制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2.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斑蝥胶囊联合不同放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0年9月,收集复方斑蝥胶囊联合不同放化疗方案(试验组)对比不同放化疗方案(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采用GRADE Profiler 3.6.1证据等级质量评价工具对RCT和队列研究进行证据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共纳入15项RCT,共计114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示高于对照组[RR=0.80,95%CI(0.73,0.88),P<0.00001];按化疗方案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方案、三维适形放疗方案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0.81,95%CI(0.74,0.89),P<0.0001];按生存时间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杀伤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甲胎蛋白含量、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显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E介入治疗的治疗有效率更优的证据确切。GRADE评价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的证据等级为中级,生存率及骨髓抑制发生率的证据等级为低级,其余指标均为极低级。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不同放化疗方案用于PHC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尤以联合TACE介入治疗的疗效最佳,且治疗有效率的证据等级为中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黏蛋白13(MUC13)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及EMT的影响与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分析MUC13在肺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qPCR法和WB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NCI-H1395、NCI-H1975、H1299、A54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中MUC1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si RNA技术敲低A549细胞中MUC13表达,实验分为si-MUC13组、NC组和si-MUC13+IGF-1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MUC13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B法检测敲低MUC13对A549细胞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EGFR、p-EGFR、PI3K、p-PI3K、AKT、p-AKT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UC13 mRNA和蛋白在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均P<0.01),选取表达水平较高的A...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总结3例心脏移植的初步经验.方法 3例扩张性心肌患者进行了双腔静脉法的同种原位心脏移植,围手术期间给予受体的维护、供心离体时间长的保护、血流动力学的支持、抗排异反应及感染方面的处理.结果 3例患者均存活,心功能由Ⅳ级提高到Ⅰ、Ⅱ级,分别随访19、28、49个月,2例因未正常服药发生排异反应.结论 选择合适的供体和受体、良好的供心保护技术、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抗排异反应方案得当、防止感染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正规服用抗排异药物是避免或减少排异反应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5.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痛风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中医症状及临床指标间存在的关联性,探究加味四妙散治疗慢性痛风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痹阻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同时设健康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非布司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四妙散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中医症状积分、生化学指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β、TNF-α和IL-6水平,分析IL-1β、IL-6、TNF-α与中医证候积分及生化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慢性痛风患者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 <0.01);慢性痛风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大便黏滞及舌象与IL-1β、TNF-α和IL-6呈正相关,关节压痛、关节发热及身体倦怠与IL-1β、TNF-α呈正相关;黏腻、口苦及小便与TNF-α呈正相关,脉象与IL-1β呈正相关,IL-1β与FPG、TC、ESR、VAS评分呈正相关,TNF-α与BMI、UA、HDL...  相似文献   
4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电图作为诊断冠心病常用而又简单的方法在各级医院起着很大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大部分病人有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但静息心电图结果却正常,这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我们对这部分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旨在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病理特点。方法对临床诊断的3例眼、咽型肌营养不良行骨骼肌活检、组化染色、光镜、电镜分析。结果临床特点:眼睑下垂、咽下困难、构音障碍,可累及四肢骨骼肌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光镜下病理表现:肌纤维直径大小不一,仅见少量变性、坏死、再生肌纤维,间质组织增生,小角化肌纤维散在,部分肌纤维内存在边缘空泡。电镜:边缘空泡为髓磷脂小体和吞噬空泡。结论骨骼肌活检是确诊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对空肠弯曲菌(Cj)的双向电泳(2DE)系统可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为空肠弯曲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一株空肠弯曲菌,培养48小时后制备全菌蛋白,进行双向电泳。比较不同上样量和不同批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批次和不同上样量的胶进行比较,蛋白质的匹配率均可达到90.89%;未匹配蛋白主要是一些低丰度蛋白;增加上样量可增加低丰度蛋白的检出,但可产生蛋白质的共迁移,因此选择合适的上样量很重要;不同批次蛋白质点在等电点方向的位置偏移为0.62±0.37mm,在SDS-PAGE方向的位置偏差为0.72±0.51mm,相对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73。结论:表明空肠弯曲菌2DE的系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很高的可重复性,符合蛋白质组学的要求,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总结围手术期对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经验。方法 术前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术中应用抑肽肺保护液,术后给予血管活性药等治疗。结果 47例病人中,死亡2例(4.3%)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手术后并发症2例(4.3%),1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二氧化碳蓄积。结论 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可减少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与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43例,女42例;年龄(52.3±8.0)岁(范围28~66岁);双节段63例、三节段22例。采用ROI-C治疗45例(ROI-C组),采用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40例(钛板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Cobb角、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结果8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6.9±2.0)个月(范围12~22个月)。双节段ROI-C组手术时间为(110.37±8.25)min,较钛板组(139.5±10.54)min短;术中出血量为(15.74±8.10)ml,较钛板组(23.71±9.70)ml少。三节段ROI-C组手术时间为(130.00±5.70)min,较钛板组(162.83±5.59)min短;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颈椎Cobb角分别为15.31°±1.55°、15.20°±0.42°,优于术前11.23°±2.03°、9.20°±1.14°;钛板组为15.89°±1.13°、16.08°±1.88°,优于术前11.25°±2.01°、9.00°±1.60°;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VAS评分分别为(1.83±0.66)分、(2.60±0.52)分,低于术前(7.49±0.51)分、(7.60±0.52)分;钛板组为(1.79±0.50)分、(2.41±0.51)分,低于术前(7.61±0.63)分、(7.42±0.52)分;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ROI-C组双、三节段JOA评分分别为(15.00±0.84)分、(14.70±0.95)分,优于术前(7.20±0.87)分、(6.60±1.27)分;钛板组为(15.29±0.85)分、(14.83±0.58)分,优于术前(6.89±1.03)分、(6.92±0.67)分;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JOA改善率均为优。ROI-C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1例(2.22%,1/45),钛板组发生吞咽困难8例(20.00%,8/40),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2)。结论ROI-C与前路cage联合钛板固定治疗双、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但采用ROI-C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