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药(EGFR TKI)治疗晚期肺癌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SinoMed、VIP以及万方数据库,搜集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EGFR TKI治疗晚期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扩大检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s,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英文文献11项研究(其中2篇文献分别包含2项独立研究),共3 8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化疗/EGFR TKI相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EGFR TKI增加了患者≥3级高血压(RR=5.92,95%CI:3.53~9.93,P<0.000 01)、≥3级蛋白尿(RR=8.11,95%CI:2.57~25.60,P=0.000 4)、≥3级出血事件(RR=2.41,95%CI:1.51~3.86,P=0.000 3)、≥3级血栓栓塞事件(RR=1.62,95%CI:1.08~2.43,P=0.02)发生风险,未增加患者致死性不良事件(RR=2.69,95%CI:0.76~9.54,P=0.13)发生风险。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贝伐珠单抗7.5 mg·kg-1未增加患者≥3级蛋白尿(RR=2.11,95%CI:0.23~19.58,P=0.51)、≥3级血栓栓塞事件(RR=1.33,95%CI:0.76~2.34,P=0.31)发生风险。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EGFR TKI增加了患者高血压、蛋白尿、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但未增加致死性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而7.5 mg·kg-1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EGFR TKI可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2.
正"结核病",这个词语对现代人来说似乎已十分遥远、陌生。结核病又叫"肺痨",被人们称为"白色瘟疫",它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结核病在以前被当做不治之症,有"十痨九死"之说。自从抗结核异烟肼等抗肺结核药物被发明后,结核病的治愈率大幅攀升,一度肺结核已成为少见病。但近年来由于糖尿病高发,HIV病毒传染愈演愈烈,免疫抑制剂的大范围使用,使结核感染再次呈现出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把22个国家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国家,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核医学科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口服碘131(131I)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经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970例,总结131I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针对各种不良反应给予的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97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均顺利出院,50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5%。其中头颈部反应258例,消化道反应398例,造血系统反应2例,生殖系统反应1例。在发生不良反应的502例患者中,401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其出院时均得到有效缓解,53例患者在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中告知不良反应已消失,48例诉症状已逐渐减轻。结论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可出现一过性的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碳酸锂在^131I治疗Graves甲亢中的辅助疗效。方法选取Graves甲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131I治疗组和^131I+碳酸锂治疗组,每组患者各50例,两组间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I+碳酸锂治疗组服^131I前后15d内分别给予碳酸锂治疗(2次/d,每次0.25g);^131I治疗前采用超声和触诊的方法估算甲状腺质量,两组甲状腺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一次性服^131I口服液并于治疗后15、30、45d监测颈前放射性吸收剂量率;治疗前和治疗后30、45、90、180d分别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SH水平,治疗后半年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131I治疗后颈前放射性吸收剂量率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不同监测时段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2.46、132.47,P均〈0.01);治疗后15、30、45d放射性吸收剂量率两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1I组:t=88.51、113.70、59.42,P均〈0.01;^131I+碳酸锂组:t=83.44、112.76、70.18,P均〈0.01);但两组相同监测时段的放射性吸收剂量率比较,^131I+碳酸锂组均明显高于^131I治疗组(t=8.81、15.18、10.10,P均〈0.01)。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段,两组的血清TSH平均水平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0.55-4.78mlU/L),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P〉0.05)。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段的血清几和几水平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5、22.45,P均〈0.01):治疗前两组血清fT3、fT4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后30d的血清几、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131I组:tff3=5.23,tfT4=10.14;^131I+碳酸锂组:tfT3=5.12,tfT4=9.98,P均〈0.01),此后逐渐下降,治疗后90d基本恢复正常;两组治疗后同期iT3、fT4水平比较,仅治疗后30d ^131I+碳酸锂治疗组明显低于^131I治疗组(t=8.22、19.18,P均〈0.01),其余各期两组的fT3、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I治疗后半年疗效评价,^131I治疗组与^131I+碳酸锂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2%(36/50)和76%(38/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05)。结论碳酸锂可延长^131I的有效半衰期、预防^131I治疗后一个月内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反应性升高、加强甲状腺毒症的控制,对于^131I治疗前停服抗甲状腺药物、不能耐受或无效和有效半衰期短的患者,Graves甲亢辅以碳酸锂治疗有助于^131I治疗短期疗效的提高和避免^131I治疗后短期甲状腺毒症的恶化。本研究尚未观察到碳酸锂有助于提高Graves甲亢^131I治疗的远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45.
蒋婷  杨泽龙  李凌云  白倩  李瑞华 《西部医学》2013,25(8):1132-1135
目的探索Ⅱ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软骨脱细胞基质(Cartilageacellular extracellular matrix,CAEM)通过低温冷冻法制备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COLⅡ和HA及CAEM按15∶3∶45的比例混合,通过低温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测定其孔隙率、吸水率、降解率,检测支架的理化性能,并行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支架结构情况。用CCK8法评价其细胞毒性及粘附性情况。结果 COLⅡ-HA-CAEM复合支架孔隙率为87.3%±3.7%,吸水率为1522.0%±29.3%,21天降解率为29.2%±2.4%,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COLⅡ-HA-CAEM复合支架对细胞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其生物学性能良好。结论 COLⅡ-HA-CAEM复合支架能为软骨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提供优良的微环境,在组织工程软骨重建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相关性。方法根据CD133和KDR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TIA、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EPCs数量呈降低趋势,颈动脉重度狭窄与轻度和中度狭窄相比有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较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EPCs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EPC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急性缺血可能会增加EPCs的动员。  相似文献   
47.
先天性皮肤缺损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出生1d.其母系孕1产1,妊娠足月剖宫产,无羊水早破、羊水污染,Apgar评分10分.出生时即发现双足、小腿下段皮肤缺损.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均健康,母亲孕期健,无放射、有毒物质接触史,无家族史,无传染病史.体检:体温36.2℃,呼吸43次/min,心率136次/min,体重3.1kg,身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究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妊娠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2月本院164例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1年自然妊娠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自然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排除失访病例,纳入研究的155例患者术后1年自然妊娠74例,占比4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2.41,95%CI 1.20~4.85)、不孕类型为原发性不孕(OR=2.79,95%CI 1.38~5.62)、不孕年限>5年(OR=2.19,95%CI 1.17~4.08)、输卵管梗阻部位为远端(OR=3.10,95%CI 1.36~7.06)、有盆腔手术史(OR=3.87,95%CI 1.83~8.19)、术中盆腔造影剂弥散不均匀(OR=2.75,95%CI 1.30~5.79)均为术后未自然妊娠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自然妊娠影响因素多样,继发性不孕、不孕年限短、输卵管近端梗阻、无盆腔手术史的年轻...  相似文献   
49.
冯黎维  朱红  蒋婷 《华西医学》2009,(10):2765-2766
目的:探讨大型灾害造成儿童皮肤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采用清洁、暴露,冷敷、合理选用石膏等方法对7例地震致日光性皮炎伴骨折的儿童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7例患儿痊愈出院,经出院随访未出现色素沉着及瘢痕。结论:儿童机体抵抗力低,皮肤屏障功能弱,易被紫外线侵害,在大型灾害发生时如采取合理的预防治疗手段可有效地降低不必要的伤害,及时的诊断与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防止色素沉着及瘢痕的产生。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我国各级医院对消毒灭菌工作非常重视[1].特别是对一些由厂家自行清洗和包装、超大超重、形状各异,不符合国家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所要求的灭菌器械包体积≤30 cm×30cm×50cm、重量≤7kg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