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的选择策略.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62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张力带固定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42.7岁;骨折按照Schatzkeer分型:A型13例,B型8例,C型10型,D型3例,E型1例,F型1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28例)及Cable-Pin(8例)固定;钢板固定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平均43.9岁;骨折按照Schatzkeer分型:A型8例,B型6例,C型7型,D型2例,E型1例,F型2例;采用普通解剖钢板或锁定接骨板固定.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评定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优良率.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获得6~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张力带组:优14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3.3%;钢板组:优11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4,P=0.361).张力带组有5例患者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其中B型3例,C、D型各1例;钢板组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无骨折移位,但D、F型各有1例患者出现骨化性肌炎.结论 张力带技术对于简单移位骨折固定可靠,但粉碎性、斜行及脱位型骨折则适用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逆行髓内钉髌腱角置入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优势。方法本组21例股骨髁上骨折,按AO分类,A1型15例,A2型4例,A3型2例,均采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经髌腱角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5-20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3个月。疗效按HSS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95%。结论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髌腱角置钉的方法是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直视置钉、不损伤伸膝装置等优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剖宫产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剖宫产麻醉方法作出参考。方法 96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布托啡诺复合生理盐水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指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4.38±0.52)h长于对照组的(2.85±0.38)h,术后苏醒时间(0.98±0.26)h、麻醉起效时间(8.05±0.2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5±0.32)h、(10.25±0.5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麻醉中使用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了解芦山地震5年后雅安城市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现状及相关因素,为灾难性事件后老年人群心理健康及认知功能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3月,选取雅安市区≥60岁老年人885名例,使用老年人一般信息调查表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健康相关信息、受灾情况分布,采用MoCA量表(北京版)评估认知功能。结果:芦山地震后5年雅安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14.9%,其中轻度为9.1%,中、重各为2.9%;不同受灾程度地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80岁和≥80岁组的老年人更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OR=2.98(95%CI:1.72~5.15),OR=6.08(95%CI:3.51~10.55),均P<0.001],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老人不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OR=0.15(95%CI:0.05~0.44),P<0.001]。结论:高龄为芦山地震后5年雅安城市老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A组)、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植骨(B组)以及经伤椎椎弓根钉三椎体内固定(C组)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9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A组32例,B组28例,C组35例.结果 本组82例获随访12~18个月,三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及N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B、C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均较A组有明显差异,B、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C组较A组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矫正度丢失少,疗效满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回顾分析青壮年胸腰段爆裂骨折行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6年4月,对54例青壮年胸腰段爆裂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行后路植骨,并于术后12~20个月行内固定装置取出。资料完整、得到随访的32例。通过X线片,测量包括Cobb′s角,伤椎上下终板成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参数,分析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伤椎局部变化情况,并采用VAS(visualanalogscale,VAS)疼痛指数评价病程中腰背痛程度。[结果]术后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56个月,平均43个月。内固定术后复位满意,疼痛缓解明显,椎弓根螺钉断裂4例。随访期间,伤椎椎体高度和伤椎上下终板成角丢失不明显(P0.05),Cobb′s角有一定丢失(P0.05),疼痛程度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青壮年,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良好复位和高度维持,术后取出内固定装置,可恢复局部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8.
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患者48例,评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15~100(60.2±15.4)min,术中出血量50~500(150.4±99.0)ml,术中X线透视次数1~10(4.2±2.2)次.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8(12.4±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20(13.1±2.4)周.无术后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系统操作简便,利于骨折愈合,并发症少,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理想的选择,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9.
腹膜外阑尾炎临床尚不多见,据文献统计约占0.5%。因其临床、体征常不典型,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将我院1980~1986年收治的9例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加以分析。一、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1岁,平均31岁;6例属首次发病,3例曾有类似腹痛病史;9例均在发病后2天内就诊。  相似文献   
60.
患者男,45岁。右腋窝扪及肿物,伴疼痛已4月,近来觉疼痛加重,肿物逐渐增大且高出皮肤.右上肢活动不便而来诊。手术见:包块位于皮下脂肪内,无完整包膜.组织呈暗褐色,质稍硬,无搏动.深部与腋动脉紧靠.仔细分离后摘除肿物。术后愈合尚好。病理报告:肿瘤由血管内皮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