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目的] 观察足三里穴位“益气活血汤”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气虚血瘀型阿片类止痛药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12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超声药透组(42例)、穴位贴敷组(43例)、乳果糖治疗组(41例)。超声药透组采用超声药透“益气活血汤”作用于双侧足三里。穴位贴敷组采用艾灸贴敷“益气活血汤”作用于双侧足三里。乳果糖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14d后,观察3组患者的便秘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癌痛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 共122例患者完成全部试验。超声药透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余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药透组PAC-QOL评分的改善程度大于穴位贴敷组和乳果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药透组、穴位贴敷组治疗后疼痛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果糖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RS评分比较,超声药透组疼痛缓解率优于穴位贴敷组及乳果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药透组及穴位贴敷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乳果糖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气活血汤”经超声药物透入作用于足三里治疗气虚血瘀型阿片药物所致便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且可以同时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2.
骨科医疗纠纷逐渐成为各家医院手术科室之首,各种纠纷给患者及其家属和临床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心理的压力。本文根据近年文献和案例从患方、医方和疾病并发症的角度分析了骨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因“发现颈部肿物15d”入院。体检:双侧甲状腺未及明显肿物,颈前中线舌骨下方可及2cm×2cm×2cm肿物,质韧,压痛,边界清,不随吞咽和伸舌活动。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喹硫平和利培酮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伴B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激越行为量表(CMAI)及治疗中出现的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EHAVE-AD和CMAI评分显著下降(P<0.01),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前后BE-HAV-AD总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情感障碍和焦虑两因子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反应、口干、便秘、头昏等较喹硫平组显著(P<0.01)。结论:喹硫平和利培酮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相当,喹硫平对情感症状和焦虑的疗效更明显、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6.
杨丽  王熙 《四川中医》2013,(12):101-102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确诊的原发性失眠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两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用中药敷脐治疗,对照组(50例)用单一阿普唑仑进行对照,观察疗程为4周。通过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比较及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结果进行测评。结果:中药敷脐能有效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eSQ[、SDS、SAS积分值,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敷脐法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在观察中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央芪膏外敷配合高频热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高频热疗组)18例、治疗组(央芪膏外敷配合高频热疗组)18例,连续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疼痛、甲胎蛋白(AFP)的变化等。结果:央芪膏外敷配合高频热疗较单纯高频热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明显减轻疼痛、降低肿瘤标志物AFP的水平。结论:央芪膏配合高频热疗产生了协同增敏的作用,疗效确切,可作为一种新治疗方案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所应用。  相似文献   
78.
薛丽  蒋献  王熙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12-113
探讨皮肤病学教研室在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中,建立立体化、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完善网络教学考试系统、建立实践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等,创新性地构建具有专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创新的教学体系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p27Kip1(p27)、polo-like kinase1(PLK1)在食管鳞癌(ESCC)与其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其基因表达差异与ES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70对ESCC与其癌旁组织中p27、PLK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比较70对ESCC与其癌旁组织中p27及PLK1的相对表达,p27在46例(66%)癌组织中相对表达下降,24例(34%)癌组织中相对表达增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PLK1在63例(90%)癌组织中相对表达增高,7例(10%)癌组织中相对表达下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癌组织中PLK1及p27相对低表达与患者的病理进展、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分期相一致(P<0.05);癌组织中PLK1伴p27胞浆表达阳性的患者与癌组织中PLK1伴p27胞核表达阳性的患者比较,术后生存期明显缩短(P<0.01)。结论:p27与PLK1在ESCC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癌组织中PLK1伴胞浆p27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0.
王熙  张莹雯 《环球中医药》2022,15(2):357-362
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导致了细胞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肿瘤微环境进行干预的治疗是近年来肿瘤界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中医学独特的整体观念与肿瘤微环境的概念有着相通之处,中医药改善肿瘤微环境疗效确切,其理论基础及现代机制已有诸多探索研究.因此,笔者对近年来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认识及干预肿瘤微环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