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0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428篇
内科学   307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823篇
预防医学   25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365篇
  4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疗效.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和预后。方法调查了1136例症状发生后12h内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评估其VT/VF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和对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预后的影响。研究根据PCI术中发生VT/VF与否分为VT/VF组和无VT/VF组。结果1136例急性STEMI患者中在导管室PCI术中发生VT/VF62例(5.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下列为发生VT/VF的预测因子:吸烟[相对危险度(OR)1.89,95%可信区间(CI)1.19-2.96],缺乏应用β受体阻滞剂(OR2.54,95% CI 1.45-4.27),从胸痛症状发生至入急诊室的时间〈180min(OR2.83,95% CI 1.62-5.37),术前造影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OR2.44,95% CI 1.45-3.89)和右冠状动脉作为梗死相关动脉(OR2.11,95% CI 1.35-3.02)。随着危险因子的增加VT/VF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从没有危险因子的0发生率到具有全部5个危险因子的14.0%发生率。VT/VF组与无VT/VF组患者住院期间和1年的预后相似(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在导管室急诊PCI中VT/VF发生率低、治愈率高,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和1年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发现存在发生VT/VF危险的患者,并强烈提示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厉建兰  丁丽  王冬梅  孙茜 《山东医药》2008,48(33):45-46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及32例部分性葡萄胎、93例完全性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5、例绒毛膜癌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进行检测。结果显示,MMP-9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随着滋养细胞疾病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强度显著升高(P〈0.05)。认为MMP-9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过程及其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4.
Objeel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hG-CSF on mobilizing bone marrow-MSCs, reendothelialization and intima hyperplasia in carotid artery of rabbits post balloon catheter injury, nethods Rabbits were treated with rhG-CSF (25 μkg, twice daily, i. p, n =35) or saline (n =32) for 5 days, then, carotid arteries of rabbits were injured by balloon catheter.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MSCs was detected with FACS. The morphology of injuried artery was exam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 PCNA was determ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1) Number of peripheral MSCs was similar at baseline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24 hours and peaked at 7 days and remained increased till 14 days post rhG-CSF. (2) Significant endothelial cell deletion was evidenc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scatter endothelial cells was observed in the rhG-CSF group at 1 week post injury. Two weeks after injury, new endothelial are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hG-CSF group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At 4 weeks post injury, endothelial connection was evidenced and regularly displayed in rhG-CSF treated group. (3) PCNA-positive cells in the tunica intim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rhG-CSF treated rabbits at 7, 14 and 28 days compared that in control rabbits (all P < 0.01). Conclusion rhG-CSF could mobilize the bone marrow-MSCs and promote re-endothelialization and attenuate intima hyperplasia post balloon catheter injury in carotid arteries of rabbits.  相似文献   
85.
86.
87.
目的 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是与痴呆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利用APP基因敲除小鼠探讨铝诱导的认知障碍损伤,及APP对中
毒性认知障碍损伤的作用。方法 3月龄同窝阴性小鼠分为野生对照组(WT)和铝处理组(WT+Al),APP敲除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APP-/- )和
模型处理组(APP-/- +Al),每组10只。铝处理组在粮食中加入相应剂量的乳酸铝,同窝阴性小鼠和APP-/-小鼠给予常规鼠粮作为对照,乳酸
铝处理8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神经病理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和Caspase-3的活性变
化。结果 与WT相比,WT+Al小鼠在原平台区域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减少了28.1%和18.8%,而APP-/- +Al小鼠在原平台区域停留时间
和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减少了44.1%和51%。Western blotting显示,WT+Al小鼠和APP-/-+Al小鼠脑组织中p-GSK-3β分别减少了17.4%和46.4%。结论 APP基因敲除促进铝诱导的神经毒性和学习记忆损伤。APP基因敲除导致GSK-3β的磷酸化水平降低、活性增高。由于GSK-3β活性增加对痴呆症具有促进作用,推测APP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在痴呆症发生过程中发挥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 .方法 34例住院病人,男性2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54±11.17)岁.植入单腔ICD(VVI)21例,双腔ICD(DDDR)3例,三腔ICD(CRT-D)10例,平均随访(20.72±16.98)个月.结果 (1)ICD的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6例(占17.6%),其中单腔ICD 3例,三腔ICD 3例.(2)原因:1例(单腔ICD)对噪音误识别;4例患者是对心房颤动(AF)伴快速心室率的误识别,由于AF的心室率达到心室颤动(VF)检测区的标准,将其识别为VF.1例(V350型,ST.Jude公司)CR-D患者因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误电击7次,原因是ICD能正确识别SVT,但出厂设置了对SVT的最长诊断时间为60 s,SVT持续60 s后不消失,ICD自动按室性心动过速设置程序进行治疗,行3阵ATP治疗未转复继续电转复.(3)2例患者在VF区设立了快速室性心动过速(FVT)区,4次AF的心室率达到FVT检测区频率,经1阵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后转复.(4)共误放电40次.单腔ICD患者14次,三腔ICD患者26次.6例患者均发生在短时间内连续电击事件,1例患者曾在3 h内发生7次电击事件.结论 AF伴快速心室率(达到VF区的频率)是各种ICD误识别的主要原因,因此控制AF的心室率是减少ICD不适当治疗的基础.过多的电击治疗会给患者很大的痛苦和恐惧,建议加强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89.
以乙烯基萘(VN)为聚合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乙烯基萘(PVN)纳米微球。通过对其羧基化与β2微球蛋白(β2-M)抗体偶联,制成免疫检测试剂。分别用聚苯乙烯(PS)和 PVN 检测试剂测定β2-M 含量,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对自制的 PVN 纳米微球胶乳增强免疫比浊( LE-TIA)检测试剂的性能进行评价。自制的羧基化 PVN 纳米微球免疫试剂成功对标准样本进行了检测并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比 PS 检测试剂更加灵敏。利用该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条件可以成功制备粒径大小可控、单分散的羧基化PVN 纳米微球,是比 PS 更优的 LETIA 新载体,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少见疾病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硬膜外血管瘤的MRI表现,并与其他髓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4例均发生在胸椎椎管内,3例沿脊髓长轴生长呈长梭形,1例呈哑铃形,经椎间孔向外生长。T1呈等、稍低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后均呈明显均一强化。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血管瘤是少见的良性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