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神经肌肉病是神经病学教学和临床中的难点之一。我们设置一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和一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典型病例进行病案教学,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病例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临床思维,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值得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扩大应用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2.
食管癌血供的DSA研究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癌血液供应特点,明确食管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DSA征象,指导食管癌的TNM分期和综合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66例经食管钡剂X线造影及病理学证实的上、中胸段食管癌患者予以支气管动脉及其他可能肿瘤供血血管造影,依造影结果在靶血管内化学药物灌注(食管癌介入治疗)。结果食管癌有多支、多源、节段性供血的特点,DSA动脉造影可显示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征象,能明确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食管癌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结论DSA造影能明确食管癌区域淋巴结及肺转移等情况,是预测和指导食管癌外科根治性切除的一个客观指标,介入治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术前应用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3.
灌注及弥散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估磁共振 (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及灌注加权成像 (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导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4例急性 (≤ 6h)缺血性卒中患者行DWI、PWI扫描 ,DWI及PWI的不匹配区为缺血半暗带 ,根据半暗带是否存在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结果 脑梗死患者 33例 ,其中 2 3例 (52 3 % )有明显半暗带存在 (PWI >DWI) ;1 0例 (2 2 7% )无明显半暗带 (PWI=DWI)。临床表现为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者 1 1例 (2 5 0 % )。结论 PWI及DWI对照研究有助于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半暗带 ,指导溶栓治疗 ;临床表现结合DWI有助于除外TIA  相似文献   
54.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前后血清酶和FT3、FT4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2003年我们对甲亢30例和非甲亢30例手术前后的血清酶和FT3,FT4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以探讨甲亢患血清酶改变的临床意义如下。  相似文献   
55.
大咯血通常指每日咯血量超过 40 0ml,急性大咯血每日可达 2 0 0 0ml。大咯血是内科急症 ,病死率很高 ,文献报道大咯血病死率达 5 0 %~ 85 % [1] 。大咯血内科治疗棘手 ,外科治疗创伤大 ,手术并发症多 ,且部分病人不能耐受手术。本组应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 13例 ,效果好。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45~ 80岁 ,平均 66岁。所有病人术前行X线胸片、胸部CT检查 ,肺癌病人经病理证实 ,支气管扩张症 3例行支气管造影证实。其中晚期肺癌 6例 ,支气管扩张症 5例 ,肺结核 2例 ,…  相似文献   
56.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640例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2001—08/2006—08经皮肺穿刺术中资料完整640例,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56例,女184例,年龄10~81(平均53)岁。肺部病灶534例,纵隔病变60例,胸膜、胸壁病变46例。病灶直径0.8~9.8(平均5.3)cm。病灶至胸膜距离O~15(平均7.5)cm。  相似文献   
57.
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其致病菌为布氏杆菌.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长期发热、多汗、肝脾肿大、关节疼痛最常见,其神经系统病变主要累及脑脊髓膜及近膜结构,可表现为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脊髓膜炎、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等.当患者以神经系统局部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时,如临床医生对本病表现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因此有必要对本病予以概述,以获得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2例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经免疫组化证实ER、PR、HER-2均阴性,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具体用药为: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天为1周期,至少2个周期。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每2周期后评价疗效,并随访观察肿瘤进展时间。结果: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获完全缓解(CR)1例(3.1%),部分缓解(PR)10例 (31.2%),稳定(SD)12例(37.5%),进展(PD)9例(28.1%),总有效率(CR+PR)为34.4%(11/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9.0%,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对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9.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两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我科4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均采用多两紫杉醇+卡堵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并观察其毒剐反应.结果 评价46例,有效率(CR + PR)58.7%(27例),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和消化道反应.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性鼻咽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奈达铂(NDP)联合吉西他滨(GEM)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NDP+GEM方案,对照组采用DDP+GEM方案。结果:观察组26例,有效率(RR)为34.6%(9/26);对照组22例,RR为27.3%(6/22),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P联合GEM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且消化道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