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8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内镜辅助诊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涎腺内镜技术了解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导管内在表现和阻塞原因。方法 应用涎腺内镜对 18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的导管进行观察 ,了解导管壁和导管内变化 ,以明确导管阻塞发病原因。结果  18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的内镜下导管内壁变化显示 ,引起腮腺导管阻塞的内在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管炎 (表现为导管内壁充血 ) 1例 ;导管炎伴脓栓 (或粘液栓子 )形成 3例 ;导管炎伴炎性增生 13例 ;导管炎伴结石 (结石常粘附在导管壁 ) 2例。结论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导管阻塞原因以导管内壁增生、局部狭窄为主 ,涎腺内镜能直接观察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导管内的阻塞原因 ,并可同时进行相应治疗 ,内镜诊断可以反映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2.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内镜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是涎腺导管由于各种阻塞原因引起的腺体反复肿胀疼痛 ,常和进食有关 ,偶伴有导管口流脓。涎腺导管造影及病理主要表现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扩张不整等炎性改变的病变[1~ 3 ] 。涎石是导管阻塞最常见的原因 ,最多见于颌下腺 ,约占 80 %~ 92 % ,腮腺占 6 %~ 19% ,舌下腺及小涎腺占 1%~ 2 %。其它阻塞原因包括涎腺导管狭窄、扭转、异物、粘液栓子和息肉等。由于涎腺导管阻塞 ,出现排唾障碍及逆行感染等的一系列症状。慢性阻塞性涎腺炎常规的检查方法是X线平片 ,超声波检查和涎管造影检查 ,可粗略地判断阻塞原因和定…  相似文献   
113.
关节镜直视下取出误入上颌窦的牙或牙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微创取出进入上颌窦内牙或牙根的方法。方法:2004年3月~2005年2月期间.3例患者在外院拔除上颌磨牙或牙根时,牙或牙根意外进入上颌窦,其中男l例,女2例;平均年龄36.5岁(28-40岁);l例为左侧上颌第三磨牙,另外2例为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术前全景片证实上颌窦内有高密度异物。经上颌窦前壁开窗.在关节镜直视下取出进入上颌窦的牙或牙根。结果:关节镜直视下成功取出3例误入上颌窦的牙或牙根,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直视下取出误入上颌窦的牙或牙根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楚、操作时间短等优点;但须具有经过关节镜专门培训的人员方可进行。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的下颌骨髁突组织块对机械压力的反应和变化。方法: 兔下颌骨髁突组织块分别在0(对照)、15和75 kPa机械压力下体外培养3 d,观察髁突的大体形态、组织切片,进行micro-CT扫描,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Ⅱ型胶原蛋白(COL2)、X型胶原蛋白 (COL10)、SOX9和MMP13的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SPSS 16.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 kPa组,髁突关节面光滑,软骨呈白色,关节面中心受压后变平,但软骨仍完整。75 kPa组,髁突关节面变粗糙,颜色变黄、暗淡,关节面中央受压变平的面积更大,中心区域软骨破裂。镜下可见,15 kPa组的软骨层变薄,软骨细胞排列比对照组更紧密。75 kPa 组中,整个软骨层被破坏并与中心区域的软骨下骨分离。COL2和SOX9的表达在15 kPa压力下显著增加(P<0.01),在75 kPa压力下显著下降。COL10和MMP13的表达在75 kPa压力下显著增加(P<0.01)。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压力组的骨密度(BMD)、骨体积/总体积比值(BV/TV)和 骨小梁厚度(Tb.Th)显著增加(P<0.01)。结论: 体外培养的髁突组织块在15 kPa机械压力下保持完整性和功能,并发生适应性改建。75 kPa的压力对软骨产生破坏,软骨层受损、破裂并从软骨下骨处剥离,可能进一步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5.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是用药物刺激生长激素分泌,用以判断生长激素储备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药物有精氨酸、左旋多巴、可乐定、胰岛素等 。其中精氨酸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引起血尿的病例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 例儿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后出现的良性无痛性、自限性的肉眼血尿病例,系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总结颞下颌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1997年5月—2009年9月在我院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034例(2431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少见的并发症,包括知名血管出血、咬肌神经损伤、器械折断、排异反应、外耳道穿孔等,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结果:2034例(2431侧)患者中,知名血管出血5侧,咬肌神经损伤5侧,器械折断3侧,排异反应2侧,外耳道穿孔2侧。结论: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此项技术需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检测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血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7、8、9的表达水平,并检测TLR7、9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对37例pSS患者和24例对照组患者血细胞中TLR7、8、9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2组之间的差异.应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TLR7和TLR9在pSS患者腮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pSS组的TLR7、9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SS组的TLR7是对照组的2.17倍,pSS组的TLR9是对照组的2.33倍.而TLR8在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发现,TLR7、9在pSS组患者腮腺组织中的导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上皮岛均为阳性;而对照组腮腺组织中仅导管上皮细胞为阳性.结论:TLR7和TLR9在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中存在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18.
牙源性上颌窦炎不仅需要牙髓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更多时候还需要手术配合。手术既包括患牙根尖切除术以及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也包括传统或改良的Caldwell-Luc手术、鼻内镜等涉及上颌窦窦腔的手术。本文就牙源性上颌窦炎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应用MRI定量分析功能矫治器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 可复性盘移位(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DDWR)治疗中对关节间隙的影响,初步探讨间隙改变的实质及意义。方法:选择42例应用功能矫治器复位单侧DDWR 的Ⅱ类错畸形,以正常侧作为对照,在斜矢状MRI图像上,计算治疗前、后关节间隙指数(joint space index,JSI)的改变。定量测量功能矫治器治疗前(T1)、戴用功能矫治器初期(T2)和治疗结束(T3)后关节间隙的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T2与T1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周(2周~1个月),T3与T1的平均间隔时间为9个月(6~14个月)。年龄小者治疗周期短。对DDWR患者,治疗前患侧JSI显著大于对照侧;治疗结束,患侧JSI与对照侧相似。表明在T1阶段患侧关节前间隙明显大于后间隙。在T2阶段,患侧前间隙减小,后上间隙明显增加。与T2比较,T3阶段关节前间隙变大,后上间隙明显变小。与T1相比,患侧治疗后前间隙变小,无显著差异;后上间隙变大,有显著差异。结论:DDWR患者通过矫形治疗前移下颌骨,复位关节盘,关节间隙分布更趋均匀。矫形治疗主要改变后上间隙,对前间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研究青少年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面部不对称畸形的特点及其与盘前移位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磁共振确诊为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10~20岁青少年单侧盘前移位连续病例,进行X线头颅定位正位片检查并测量,采用SPSS 18.0软件包,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左侧移位组和右侧移位组下颌骨(颏部、下颌角、髁突)、上颌骨(前鼻棘、颧牙槽嵴)和牙列(上、下牙列中点)不对称的特点。结果:105例10~20岁(平均16.76岁)青少年单侧盘前移位患者中,下颌偏斜患者67例(63.81%)。单侧盘前移位患者移位侧下颌骨垂直向高度不足,下颌角离散度增大,颏中线和上、下颌牙列中线向移位侧偏斜(P<0.05)。左侧盘前移位患者上颌骨未见显著不对称(P>0.05),右侧盘前移位患者上颌骨显著不对称(P<0.05)。结论:青少年单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面部不对称,且与单侧盘前移位患病侧紧密相关。面部不对称以下颌骨最为明显,表现为颏部偏向移位侧,以及下颌骨整体向移位侧旋转;上颌骨则表现出移位侧垂直向发育受影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