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T静脉血管成像和肺动脉血管成像联合扫描(CTVPA)作为一种新的扫描模式,一次检查完成两个不同部位的扫描,既诊断了肺动脉栓塞,又确定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无,为临床提供的信息超过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观察颅脑外伤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探讨心电图变化的意义.方法 观察168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心电图变化,并分组进行对比观察.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监测心电图变化.结果 168例患者,80例为重度颅脑外伤;69(41.1%)例并发心电图异常.重度颅脑外伤组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的例数明显多于轻度颅脑外伤组(P<0.01);心电图异常组出现死亡或者病情恶化的例数明显多于心电图正常组(P<0.01).此外,22例死亡病例中16例(72.7%)显示心电图异常. 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提示患者病情重,预后比较差.  相似文献   
73.
CT静脉血管成像和肺动脉血管成像联合扫描(CTVPA)作为一种新的扫描模式,一次检查完成两个不同部位的扫描,既诊断了肺动脉栓塞,又确定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无,为临床提供的信息超过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
目的动态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容积重建技术(VR)在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应用价值。方法2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兔脑基底动脉DCVS模型,分别在第1、4、7、14d行MS-CTA检查后,立即处死动物并在光镜下测量基底动脉直径。MS-CTA使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原始图像三维后处理采用容积重建(VR)技术。结果MS-CTA VR图像上,DCVS在第1d出现,第7d达到高峰,第14d可见基底动脉痉挛有一定程度缓解,光镜下基底动脉直径的时相变化与MS-CTA相似。结论MS-CTA VR能快速准确地评价DCVS的血管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早期兔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模型的质子磁共振波谱 (1H -MRS)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演变规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2 0只 ,实验组 12只 ,对照组 8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分别在模型建立前和建立后 0 .5h、1h、2h、4h、6h、8h、12h和 2 4h进行DWI和1H -MRS检查。结果 :兔MCAO后 0 .5hADC值开始下降 ,随时间延长 ,ADC值迅速下降 ,至 8h左右降至最低点 ;MCAO后随时间延长 ,DWI上异常高信号区逐渐增大。MCAO后 0 .5hNaa即开始下降 ,随后 6h内Naa在此较低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MCAO后 6h ,Naa再次明显下降。Cho和Cr在MCAO后 2 4h内也趋向于下降 ,但其下降幅度不及Naa明显。兔MCAO后 0 .5h即可在 1.33ppm处检出Lac峰 ,随MCAO时间的延长 ,Lac峰持续升高。结论 :1H -MRS和DWI能无创性地反映脑梗死后局部代谢和形态的动态演变过程 ,是诊断早期脑梗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40~70岁年龄段正常汉族人颅脑各区域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特点,建立正常中老年人群颅脑ADC值变化趋势的基准。方法选择30例无阳性颅脑病征的正常汉族受试者,按年龄段分为3组,使用GE Medical System 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头部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测量额叶灰质、白质、壳核、丘脑及小脑感兴趣区ADC值,分析各年龄组不同区域脑组织ADC值的关系。结果同一年龄的正常中老年人不同部位的脑组织ADC值不同,其中以额叶灰质最高,其次为壳核、额叶白质与丘脑,小脑最低(均P<0.05)。不同部位脑组织左右两侧间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中老年人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壳核、丘脑与小脑ADC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部位脑组织的ADC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且40-60岁上升趋势较缓,60岁之后除小脑外,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壳核、丘脑上升趋势加快。结论正常中老年人群同一部位脑组织的ADC值随年龄增长而上升,60岁之后总体上升趋势加快。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超急性期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预测亚急性期(发病后5~7 d)脑梗死体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6 h内完成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于发病后5~7 d复查常规MR检查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0例。应用美国GE Healthcare 3.0 T超导MR扫描仪后处理工作站自带的专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上异常区域体积的测量。经相关和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比较基于PWI和ADC图这2种方法预测亚急性期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增长之间的差异。结果:ADC图、脑血流量(CBF)图、脑血容量(C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达峰时间(TTP)图预测梗死体积值与复查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异常区域体积值之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P均<0.05)。其中ADC图预测梗死体积与V2之间的相关性(r=0.954)比PWI各参数图预测梗死体积与V2间的相关性高(P均<0.05)。ADC不匹配与梗死体积增长间呈明显线性相关(r=0.744,P=0.001);而CBF不匹配、CBV不匹配、MTT不匹配、TTP不匹配与梗死体积增长间均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采用设备自带后处理软件,基于超急性期ADC图预测亚急性期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增长的方法比基于PWI各参数图的方法可行性更强,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梗死体积变化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采用320排CT分析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BA)的正常解剖和异位起源情况。方法:对于173例在我院行B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通过观察其轴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图来分析其分支类型、开口起源位置和异位起源。结果:本研究中,最常见的BA分支类型是II型(1R1L),占37.0%,在右侧BA中,有45.6%是以与肋间动脉共干形式存在;在左侧BA中,61.5%是单独起源的。本组占45.1%的患者含有至少1支异位BA。最常见的异位起源位置是降主动脉起始部,其次是主动脉弓。结论:尽管BA管径细小,解剖变异较大,但是在高对比剂注射速率下,320排CTA能很好地显示BA的正常解剖及异位起源,可为咯血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内动脉血管成像(MSCTA)及脑灌注成像(MSCTPI)对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经临床证实的早期脑梗死患者行MSCTPI及MSCTA检查.通过灌注分析软件生成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三种参数的函数图像.MSCTA的扫描数据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颈内动脉.结果:24例患者中,1例MSCTPI检查表现为过度灌注,5例表现为延迟灌注,1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灌注不足,2例灌注正常.MSCTA发现24例患者48支颈内动脉中,40支有动脉管壁钙化斑块,37支颈内动脉可见到软斑块.其中32支颈内动脉呈不同程度的狭窄,5支颈内动脉闭塞,11支血管无狭窄.22例在常规CT及MRI图像上为中及大体积梗死(>5 cm3)的患者,MSCTPI发现与梗死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且均比常规CT及MRI图像上病灶体积大,MSCTA显示颈内动脉呈中重度狭窄或闭塞.2例未发现明显灌注异常的患者,为小体积梗死灶(<5 cm3),MSCTA显示颈内动脉正常.结论:MSCTPI联合MSCTA可诊断早期缺血性脑梗死,并评价其血液灌注情况,同时还可客观评价缺血区颈内动脉的状况.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6月合并高血压的MCA动脉瘤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MCA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54例合并高血压的MCA动脉瘤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 =2.277,P =0.022)、纵横比(OR =10.270,P <0.001)、不规则形态(OR =4.747,P <0.001)和动脉瘤位置(OR =3.161,P =0.001)是高血压患者MCA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UC=0.866),预测准确度为82.68%。结论:纵横比、不规则形态、位置和性别是高血压患者MCA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列线图预测高血压患者MCA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具有可行性,为临床个性化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