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提取分离板蓝根中均一分子量多糖成分,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从板蓝根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经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板蓝根多糖A。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检测纯度及相对分子量。经UV、IR、NMR和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法研究各多糖的化学结构。结果:板蓝根多糖A的相对分子量为11700,主要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糖苷键构型以α为主,连接方式以1→3键连接为主,并同时存在1→2和(或)1→4的连接方式。结论:板蓝根多糖A的纯度均在96%以上,是一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食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06例食管肿瘤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观察各种肿瘤的早诊率、淋巴结转移率及年龄分布情况,对比分析各种食管肿瘤的特点。结果:5406例患者中,29例双原癌(同时合并贲门腺癌),5377例食管单器官肿瘤。鳞癌占95.5%(5164/5406),腺鳞癌占1.8%(99/5406),腺癌占0.5%(29/5406),其他类型4%(213/5406)。全部病例中早诊率为9.1%(490/5406),淋巴结转移率为39.6%(2142/5406)。各型早诊率和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84和12.677,P值分别为0.597和0.178。小细胞癌与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4,P=0.030。结论:食管胸中段是各型肿瘤的好发部位,鳞癌最多见,腺鳞癌次之,其次为小细胞癌、腺癌及癌肉瘤等。各型肿瘤早诊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均相似,仅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鳞癌。提高食管肿瘤的早诊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提高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对 12 6 7例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及吻合口复发癌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探讨其漏诊、误诊原因 ,提出内镜活检的正确方法。结果 本组内镜诊断与病理活检平均符合率为 94 0 %。其中食管癌符合率为 95 7% ,贲门癌为 91 6 % ,胃癌为 88 9% ,吻合口癌为 94 5 %。活检组织块数为 1块时 ,其阳性率为 82 2 % ,3块以上时其阳性率可达 97 1%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5块以上时可达 10 0 %。结论 内镜活检应避免取表面坏死组织及表面粘膜组织 ,应取深部肿瘤组织 ,组织块数至少应在 3块以上。  相似文献   
44.
培养的异体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培养的异体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消化培养法,对角膜移植术后剩余角膜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载体为冰冻保存人羊膜,培养的细胞形成单层后,移植到已去除病变组织的眼球表面,观察眼表结构的愈合情况。结果31例(34眼)眼表疾病患者进行了培养的异体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所有病例术后早期(2月内)均形成良好眼表,但随访3~41(平均15.4±11.6)个月后,有3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再次复发,1例急性眼碱烧伤于术后2月时发现角膜轻度血管化和结膜化,其他患者在随访期内均维持稳定的眼表情况,视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培养的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因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眼表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5.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CSEA)具有腰麻(SA)起效迅速、肌松完全 ,以及硬膜外麻醉(EA)连续用药、时间可控性强、便于术后止痛等优点。现将我们近一年来所作CSEA300例的资料进行总结 ,回顾分析其并发症及潜在危险 ,从而探讨CSEA的安全性。1.一般资料ASAⅠ~Ⅲ级择期手术病人300例 ,其中妇科手术165例 ,前列腺增生手术80例 ,骨科手术55例 ;女性210例 ,男性90例 ;年龄25~67(48.6±5.2)岁 ;体重48~82(53.3±6.1)kg。2.方法采用一次性联合穿刺包 (萧山市健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出…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索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体外条件。方法: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1.077g·mL-1)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的骨髓中分离出MSCs进行体外扩增。收集第2代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逐渐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β-巯基乙醇(BME)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后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巢蛋白(nse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培养后的MSCs强表达CD29;较强表达CD44、CD166和CD105;不表达CD45、CD34和HLA-DR。诱导剂诱导后,MSCs分化为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显示78%的细胞NSE表达阳性;大约51%细胞nsetin表达阳性;所有细胞GFAP均阴性表达。结论:成人MSCs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且具有较高的阳性分化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对人体器官的影响及返回平原多长时间内人体内脏器官的超声改变可以恢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13名青年军人进驻高原前(1400m)、高原地区(5200m)守防1年、返回平原后(1400m)5个月、1年后的肝、肾、脾脏器进行超声检查。结果移居高原一年研究对象的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的超声改变,与进驻高原之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年人群移居高原一年者,返回平原五个月肝脏、脾脏、肾脏等形态可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48.
食管鳞癌贲门腺癌同时性双源癌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双源癌少见,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76%~6.40%。陈虹等报道河南省林州(原林县)地区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同时性双源癌的发生率为0.7%,临床漏诊率较高(83.3%~100.0%)。根据文献报道多在手术探查或术后病理检查中发现。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然是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法,确保手术切缘无残留癌达到R0切除是手术成功的标志之一,要达到这一目的,无疑术前确诊对决定治疗措施、制定手术方案尤为重要。我们回顾性分析37例食管、贲门双源癌的临床资料,以提高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方法用DMEM培养液冲洗引产胎儿的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浓度调整到5×105个/ml,接种于12孔培养板中(1ml/孔),放在37℃、含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48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d换液1次继续培养。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接种后4h部分细胞开始贴壁,24h大量细胞贴壁并且胞浆伸出突起,变成梭形,培养10~14d后细胞融合成片铺满瓶底;传代培养的细胞1h即可贴壁,4h细胞开始伸展扩大,7~10d即可铺满瓶底。结论用密度为1.077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胎儿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观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患者的胃肠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快速康复外科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的合理应用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较快,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推荐在胃肠外科治疗中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