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230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1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81.
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TT)对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CD3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骨科中心收治的行TTT手术治疗的Wagner 3、4期糖尿病足患者28例,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1、7、14、21、28、35天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VEGF、Ang-2、CD34水平,观察术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第1天,术后第1、7天患者血清中VEGF、Ang-2、CD34水平较低,术后第14天上述指标均升高,术后第21、28、35天各因子血清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T可以使糖尿病足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升高,促使微血管再生,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82.
目的调查2019-2020年海军某特战部队训练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 分析新军事训练大纲施训后该部队训练伤的伤情特点及诱因规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该部队2019-2020年训练伤的发生情况, 并对训练伤损伤部位、损伤类型、预后、对训练的影响、训练伤与作训科目的关系及训练伤的诱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2019及2020年该部队官兵训练伤四肢损伤依然高发, 2020年较2019年头颈部损伤发生率有所上升;训练伤类型以慢性劳损、拉伤扭伤为主;2年中均存在训练伤预后不良情况, 导致训练强度降低的比例有所增高;致伤风险科目主要为自主训练科目、器械训练和400 m障碍等;场地与技术方面的致伤诱因比例下降, 体能不足、负荷过大、心理恐惧等成为可能的高致伤诱因。结论海军某特战部队依照新军事训练大纲施训后, 2020年较2019年训练伤发生率虽无明显增高, 但呈现出一定的新变化特点, 训练伤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应根据训练伤新的变化特点及时加以调整, 科学制定训练方法, 利用新手段和新技术加强训练伤的预防及恢复。  相似文献   
883.
目的 探讨嘌呤能配体门控离子通路3(purinergicligand-gatedionchannel 3,P2X3)受体介导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内脏痛大鼠结肠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5-HT再摄取转运蛋白(serotonnin transporter, SERT)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P2X3受体激动剂组、P2X3受体激动剂+电针组,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rnzen sulfonic acid, TNBS)灌肠液灌肠制备IBS内脏痛大鼠模型。模型制备3周后运用电针、髓鞘内注射、电针和髓鞘内注射相结合等方法进行干预。采用结肠组织病理染色、腹部回撤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 AWR)评分观察IBS内脏痛模型是否制作成功,运用AWR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IBS大鼠内脏痛敏的变化及IBS大鼠结肠5-HT、SERT的表达变化。结果 (1)电针能降低IB...  相似文献   
884.
目的:分析3.0T 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联合在鉴别前列腺癌及Gleason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癌症组,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纳入增生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癌症组患者Gleason分级,并根据Gleason分级将其分为高分化组、中低分化组。比较癌症组与增生组DWI参数[信号强度(SI)、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WI参数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比较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患者的DWI参数(SI、ADC、eADC),以ROC曲线评估DWI参数联合诊断高分化前列腺癌的价值。结果:癌症组患者SI、eADC均显著高于增生组,ADC显著低于增生组(P<0.05);ROC曲线中,SI、ADC、eADC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79.17%。高分化组SI、eADC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组,ADC高于中低分化组(P>0.0...  相似文献   
885.
宫内外复合妊娠早期诊断困难,临床处理棘手,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本文对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1例宫内外复合妊娠合并输卵管及黄体破裂休克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相关病例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至2012年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73例,分为房颤组与无房颤组,收集基线资料以及炎症因子结果。结果房颤组年龄比较非房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72±10岁vs 65±12岁P<0.001),说明房颤组患者年龄大于非房颤组。急性心肌梗死是否经冠脉介入治疗与房颤的发生无明显关系,但是右冠状动脉病变与房颤发生有关(50%vs 38%P<0.001)。院后第2~4天CRP水平房颤组显著高于无房颤组(12.6±9.4 vs 4.7±5.3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右冠状动脉病变以及CRP水平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7.
目的 探讨在精神科护理绩效评估中引入积分制管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科室绩效二次分配方案,进行恒量指标评估和变量指标评估,并首次将精神科护理工作时数作为护理工作量的评估标准之一,比较实施积分制管理前后护士满意度、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施积分制管理后,护士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提高护士满意度的同时,又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在精神科护理绩效恒量指标和变量指标评估中实施积分制管理对发挥护士潜能、提高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88.
正穴位注射疗法是指通过结合腧穴的功能主治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采用小剂量中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将腧穴、经络和药物作用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穴位注射疗法的问世,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应用已涉及临床各科,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目前穴位注射在妇科疾病的运用概况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89.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性疾病,多项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有效改善CD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本文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CD的相关机制研究资料,归纳分析发现针灸对于CD的治疗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肠内局部调节和肠外神经调节两个层面。肠内主要包括对肠道菌群、肠上皮细胞功能和对肠道局部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肠外主要包括对脑功能效应的调控和对“脑-肠轴”相关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本文还针对当前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中干预方式和穴位选择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围绕“脑-肠轴”系统阐释针灸治疗CD的神经-免疫机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对针灸治疗CD的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优化临床针灸治疗CD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0.
<正>下肢小血管是保证人体下肢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负责将从髂动脉流下来的血液传导至足底动脉并分配给足部组织[1]。下肢小血管病(LESAD)是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少的外周血管疾病,易被临床医生忽略,疾病发展到后期会出现溃疡、坏疽,甚至有截肢的风险,并且还有引发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可能,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在治疗LESAD时具有独特优势,对其中医证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临床上更规范地治疗LAS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