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肾损伤大鼠低蛋白配伍α酮酸饮食后是否可直接影响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表达。 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建立3/4肾切除模型,分组如下(均n=10):正常蛋白饮食组(NPD,18%酪蛋白)、低蛋白饮食组(LPD,6.5%酪蛋白)和低蛋白配伍α酮酸饮食组(LK,5.4%酪蛋白+1% α酮酸)。另取10只大鼠行假手术后给予正常蛋白饮食作为对照组(sham)。12周后麻醉处死大鼠,收集各组动物血清。取10%浓度的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48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连蛋白(FN)的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FN及TGF-β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 结果 (1)动物实验:各组大鼠体质量、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肾切除各组大鼠血肌酐及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P < 0.05)。血肌酐水平在肾切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PD组血尿素氮及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NPD组(均P < 0.05),而LK组更低(均P < 0.05)。(2)细胞实验:NPD血清干预组细胞分泌AngⅡ水平[(12.70±0.12) mg/g蛋白比(8.04±0.62) mg/g蛋白]及AT1R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同时伴有FN[(39.84±0.06) g/g蛋白比(20.58±0.46) g/g蛋白]及TGF-β1[(83.85 ± 3.58) mg/g蛋白比(10.12±0.56)mg/g]基因转录和分泌水平的上升(均P < 0.05);LPD及LK血清干预组可显著抑制上述改变(均P < 0.05)。应用RAS阻断剂氯沙坦可显著降低NPD组中FN及TGF-β1的合成与分泌,对LPD组中二者的表达也有进一步的抑制作用(均P < 0.05),但对LK组无明显影响。 结论 低蛋白配伍α酮酸饮食可维持肾切除大鼠营养平衡,直接抑制系膜细胞RAS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文章基于已获知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即:CTSB在DLBCL中高表达并参与侵袭过程;CTSB在正常淋巴结中表达阴性,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高表达;在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株SUDHL2中过表达CTSB能够显著增加细胞的穿膜能力,进一步研究组织蛋白酶B增强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侵袭性的机制。方法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稳定细胞株体外侵袭能力,在过表达和沉默表达CTSB的DLBCL细胞株中,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各信号通路节点蛋白(如PI3K/Akt/GSK-3β,TGF-β,Wnt,Snail和ZEB-1等)的表达或活化情况。在过表达DLBCL的细胞株中使用RNAi技术和通路蛋白抑制剂如LiCl等下调通路蛋白活性,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各信号通路节点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通路抑制后对DLBCL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及质谱分析等技术检测和确定与其结合的蛋白进而探讨CTSB的功能机制。结果 CTSB在DLBCL组织内源性表达水平显著增强,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有无B症状、ALC水平高低、IPI指数高低、LDH水平是否升高等临床特征指标都会影响患者预后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CTSB能显著增强对DLBCL细胞侵袭能力、肿瘤细胞增值能力、转移能力。过表达CTSB的DLB‐CL细胞株中TGF-βSnail和ZEB-1活性,均会抑制DLBCL细胞侵袭能力。结论 CTSB促进DLBCL瘤细胞发生发展转移的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上调Syndecan-I实现的CTSB可增强DLBCL细胞侵袭能力,其机制是通过激活信号通路增强侵袭表型细胞分子,增强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测定脑胶质瘤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后续放化疗过程中的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探讨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对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9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后续放化疗的患者6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留取脑脊液标本测定D-二聚体水平;分别比较脑胶质瘤与脑膜瘤(对照组)、不同级别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术前与术后、进展前后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个级别脑胶质瘤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的截断值,总结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低级别胶质瘤组与脑膜瘤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Ⅲ级及Ⅳ级胶质瘤组与脑膜瘤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含量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随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各级别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低于术前组(P<0.01),全切患者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成都市青羊区358例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患者既往是否有自杀行为,分为有自杀行为组和无自杀行为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过自杀行为的占23.5%;有幻觉及妄想(OR=1.857,P0.05)、服药不依从(OR=2.320,P0.01)、照护者对疾病知识完全不了解(OR=2.816,P0.05)是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风险高,患者有幻觉妄想症状及治疗不依从、患者照料者对该病不了解是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初治(76例)、缓解(55例)、复发(22例)、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时的外周血进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检测,同时选用5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各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分别为:健康对照组 (4.00±1.14)%,恶性血液病初治时(4.15±0.53)%,恶性血液病完全缓解时(4.72±2.12)%,恶性血液病复发时(14.21±4.13)%,移植后发生Ⅱ度以上aGVHD时(0.75±0.21)%;复发时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明显升高,同初治及完全缓解时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移植后发生aGVHD时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下降,同初治及完全缓解时及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血液病初治时及完全缓解时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血液病初治时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同完全缓解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监测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对预测恶性血液病复发及移植后Ⅱ度以上的aGVHD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疗效。方法:4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2)。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营养支持;治疗组除予上述治疗外,还从上机第1天始每天同时给予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g/d),至顺利撤机或病死,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变化,观察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和存活率。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进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27.
钟英斌  李海明 《中国骨伤》2001,14(10):629-629
作者于 1994年 3月~ 1999年 12月 ,采用中医手法整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60例 ,经复查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0例 ,除 3例为成年人外 ,均为 4~ 14岁的少年儿童 ,其中 10岁 2 9例 ;肱骨髁上骨折以伸直型最为多见 ,屈曲型少见 ,粉碎型多见于成年人。 60例中 ,伸直型 5 4例 ,粉碎型 4例 ,屈曲型 2例。低位肱骨髁上骨折 ,也称肱骨下端骨骺分离 ,占 6例 ,统计于伸直型内。2 治疗方法2 1 麻醉及体位 作者选用腋路臂丛麻醉或局部血肿内浸润麻醉。患者平卧位 ,身体放松 ,患肢放于床边 ,被动外展约70° ,选两位助手分…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明确雄激素及其受体在肛周脓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肛周脓肿、肛瘘和混合痔患者196例,分为研究组112例(肛周脓肿和肛瘘),男89例,女23例,平均年龄(37.75±11.2)岁;对照组(混合痔)84例,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38.32±10.64)岁。观察血雄激素和雌激素水平、肛管齿状线区有无肛腺及肛腺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结果:血雄激素水平男性各年龄阶段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女性研究组血雄激素水平在30~39岁组低于对照组(P0.05);男性及女性研究组各阶段雌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管齿状线区肛腺阳性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腺中雄激素受体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肛周脓肿患者的血雄激素水平较正常人低,女性变化不大;肛周脓肿患者齿状线附近的肛腺阳性率较正常人低,肛腺中雄激素受体水平代偿性升高;机体存在血雄性激素-雄激素受体-肛腺反应轴,肛腺数量少却分泌旺盛,易导致腺管堵塞,堵塞后导致肛腺感染,形成肛周脓肿。  相似文献   
30.
1986年3月至1988年3月两年中,我院遇到吞下缝针衣、曲别针、铁钉、铁丝、锁匙扣、插销心、金戒指及牙膏皮等金属引起消化道异物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