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58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Gilber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例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服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7~10d后总胆红素均降至正常。结论:Gilbert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不需要治疗,对于重型病例,黄疸严重者,予口服酶诱导剂苯巴比妥。  相似文献   
32.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心电门控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观察桥血管位置、管腔通畅情况。结果 在CT图像上,8例患者的12根桥血管均可用于评价,并且未发现明显再狭窄和闭塞。结论 16层螺旋CT可无创性对冠状动脉桥血管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3.
社会支持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实验组)和健康志愿者113例(对照组),应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分析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年龄、经济条件和家庭状况的关系。结果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年龄≥60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年龄<60岁者,经济条件好的社会支持水平高于经济条件差者,丧偶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低于未丧偶者。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年龄、经济条件和家庭状况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患者减少心理压力,增强自信,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34.
目的: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细胞因子参与其过程的多个环节。实验拟验证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因子在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药物干预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1在新乡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选择健康Wistar成年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10)、模型组(n=30)和药物组(n=30)。后两组又分为缺血0.5h,再灌注2,4,8,12,24h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对照组只设12h一个时相点作为总体对照。②实验方法:大鼠麻醉后,药物组在右股静脉注入甲泼尼龙(30mg/kg),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入生理盐水(0.75mg/kg)。采用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开胸不夹闭。③实验评估:在各时相点观察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改变;血清学检测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因子的动态表达。结果:①模型组缺血再灌注12h炎细胞浸润最显著,药物组炎细胞呈散在浸润。②模型组和药物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因子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缺血再灌注8h为例,白细胞介素1分别为(99.21±14.37),(85.77±11.31),(21.87±10.32)ng/L;白细胞介素8分别为(794.85±24.07),(536.95±19.72),(103.94±11.59)ng/L,P<0.05],峰值分别在缺血再灌注4,8h;同时相点药物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因子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8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甲泼尼龙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用于血液乙型肝炎筛查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方法通过平行测定厂家提供的质控品20份,用即刻法分析其的循环数(x-±2s)和变异系数(CV,%);以质控品循环数在-x±2s范围内为质量控制标准,在同等条件下,检测180份同一批号质控品的循环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期间共用3批试剂,更换试剂批号重新即刻法质控。质控品的x-±2s和CV分别为32.1±1.9,5.92%;31.8±2.8,8.8%;31.7±2.6,8.2%。在此质控标准下,检测同一批号质控品180份,177次检测结果在控,3次检测结果失控。室间质评结果与靶值完全一致。结论用定值的质控品控制实验室的乙型肝炎病毒NAT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因人员更换等实验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误差,使实验室间乙型肝炎病毒NAT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6.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庆玲  张艳芳  王智彬  陈晶 《临床荟萃》2003,18(15):F002-F00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 10 %~ 15 % [1] 。研究发现它与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有关[2 ] ,本文回顾分析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房颤和不并发房颤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以探讨房颤发生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均为 1997年 5月至 2 0 0 2年 8月收入我院心脏中心确诊为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患者。房颤组 36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9例。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既往未发现房颤病史 ,在发病后连续 3~ 7天的心电监护中有新出现的房颤 ,②在本次住院期间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③不伴有心脏瓣膜病或…  相似文献   
37.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则会影响皮瓣血运,引起皮瓣坏死,切口愈合延迟。2001年10月~2004年12月,我科行乳腺癌根治手术97例,现将预防和治疗皮下积液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7例,33~68岁,平均50岁;浸润性导管癌66例,小叶癌18例,导管内癌7例,小叶原位癌2例,粘液腺癌1例,髓样癌3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方法①胸带加压包扎:术毕切口覆盖无菌敷贴,腋下及胸骨柄空隙处用消毒棉花填满,避免压力不均匀,用多头胸带交叉、重叠加压包扎。②创面彻底引流:腋下及胸骨旁置多侧孔、高弹性硅…  相似文献   
38.
1病历摘要 患者,女,29岁。2002年8月6日,因官内节育器避孕失败,第二胎妊娠14周,要求引产来我院。患者于2年前,第一胎足月顺产一女性活婴,体重2520g,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2个月前,因停经40天、尿妊娠试验阳性,诊为宫内早孕,在住地诊所行吸宫人流术。宫内无胎产物。术后仍停经。1周前,患者自己扪及下腹包块,经当地医院B超检查,诊为双子宫畸形,一侧妊娠,转入我院。再次B超检查也诊为双子宫畸形,右侧官内有节育环,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7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肺部感染、高血压、发热、出血量大小、梗死面积、肝肾功能损伤等指标,评估患者有无谵妄发生。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回归分析以找出脑卒患者澹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谵妄共77名(20.5%)。脑出血患者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低龄、肺部感染、发热、大量出血均为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急性脑梗死多因素回归分析示高龄、发热、大面积梗死均为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较易发生谵妄。肺部感染、发热、年龄、出血量或梗死面积是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内脂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有研究认为它是一种炎症因子,我们观察罗格列酮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的影响,探讨内脂素与炎症和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初诊T2DM患者96例,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8例,每日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mg、二甲双胍750 mg,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各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内脂素、hsC-RP、EDV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两组FPG、FINS、HbA1c、HomaIR有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内脂素、hsC-RP、EDV明显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无明显变化。内脂素与hsC-RP(r =0.49, P<0.05) 、EDV(r =-0.56, P<0.05)、HbA1c(r =0.26, P<0.05)、HomaIR(r =0.33, P<0.05)相关, hsC-RP、EDV、HomaIR是影响血清内脂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罗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内脂素发挥抗炎及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