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马瑞琴  张红岩 《吉林医学》2012,(29):6489-6490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总结食道心房调搏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0年至今已完成的6 472例经食道心房调搏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6 472例患者的认真耐心讲解和护理,使患者从心里认识到此检查的目的和重要性,所有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顺利地完成检查。结论:对行食道心房调搏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相似文献   
32.
白向荣  张科静  张红岩 《吉林医学》2012,33(11):2436-243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的护理配合。方法: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进行护理。结果: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1~10 d,3例于术中死亡,3例于术后48 h内因病情严重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其余患者休克得到迅速控制和纠正。结论:IABP作为急性心机梗死时行介入治疗,对于治疗AMI时心源性休克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探讨TFPI与AC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患者,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45 ~ 82岁,平均(62.97±10.39)岁;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43 ~ 72岁,平均(62.63土8.98)岁;10例正常健康人,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5~ 73岁,平均(59,50±10. 19)岁.取受检者静脉血,应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TFPI含量.结果 VAP患者血清TFPI含量升高,AMI患者血清TFPI含量亦升高(P<0.05),而UAP和AMI患者血清TFPI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FPI在UAP和AMI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增加,表明ACS患者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组织因子(TF)触发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冠脉内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MHF)指老年人并发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引起心脏功能损伤而致慢性心力衰竭(CHF)[1].目前发达国家≥65岁人群心衰患病率5.0% ~7.5%,>80岁患病率升至10%~20%[2].而我国心衰患病率目前也达到了0.9%,其中>65岁老年人群患病率已至1.3%[3].本文拟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病因构成、多病因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CHF患者136例,男74例,女62例;年龄64 ~ 88岁,平均(70.1±4.2)岁.均符合《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确诊为医院内感染病人的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228株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包括G~-杆菌156株,占68.4%,前5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G~+球菌58株,占25.4%,前3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SA分离18株,其中MRSA占23.6%,CNS分离21株,其中MRCNS 70.9%。真菌18株,占7.9%。G~-菌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二代头孢普遍产生较高耐药性,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也较高,对四代头孢效果较好,但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大于5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效果好,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但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已超过30%。G~+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改高,对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对呋喃妥因、利奈唑烷、糖肽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严重,应定期进行细菌耐药监测,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晚期肠癌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01月至12月间本院接诊的晚期肠癌病患30例,以护理方式为分组依据,将30例入选病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15例病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的五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指标,提高护理评价,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中药泡洗联合窄谱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4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单纯外用自制中药治疗,联合组用中药泡洗联合紫外线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周,治疗4周、8周后分别判定疗效.治疗前后及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型中CD3+,CD4+,CD8+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中药组有效率为53.13%,联合组有效率为71.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中药组有效率为68.75%;联合组有效率为90.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均明显高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泡洗联合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头痛发作时行为学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5-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4只,去卵巢后随机分4组:对照组(A组)、偏头痛组(B组)、低雌激素替代治疗组(C组)和高雌激素替代治疗组(D组)。1周后B、C、D组给予硝酸甘油10 mg•kg-1皮下注射制备偏头痛模型,A组以同剂量花生油皮下注射,观察注射后大鼠行为学改变,注射2 h后处死大鼠,5-H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行为学表现,D组爪红、耳红、尾红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爬笼、搔头次数明显减少,C组与B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染色,B组、C组、D组与A组比较,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HT阳性神经元增多(P<0.01),以腹外侧和背外侧明显,B组增加程度最明显,C组次之,D组增加程度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雌激素能减少PAG区5-HT阳性神经元的激活,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高雌激素能减轻偏头痛大鼠行为学改变,作用机制可能与雌激素影响参与偏头痛发作的神经活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39.
张红岩  任彩丽  吴颖利  杨凤  齐彦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882-1883,1885
[目的]了解离休老干部的代谢状况和特点。[方法]对参加体检且资料齐全的881例离休老干部按性别、年龄分组,并进行各组血糖(GLU)、血脂(TG和TCHO)和平均体重指数(BMI)的比较及各组高血糖、高血脂和高体重指数构成比的比较。[结果]女性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浓度明显高于男性,P﹤0.01;GLU90岁~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TCHO90岁~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高GLU检出率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离休老干部代谢水平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40.
张红岩  任野平  丁勇 《临床荟萃》2014,29(5):585-589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一种临床常用促造血因子为人们熟知,而最新的一系列研究表明,EPO 尚存在多种非造血方面的作用,包括抗凋亡作用、促血管生成作用、神经保护作用等,这可能对多系统如肾脏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通过对 EPO 的生理作用、结构、功能分析,重点阐述了目前已经发现的多种 EPO 相关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作用通路,试图通过丰富的分子生物学层面的资料,解释 EPO 这一经典促造血因子能够产生多器官良性作用的原因。论述了目前 EPO 除促造血功能外多器官功能在各个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为EPO 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