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甘露醇预处理对垂体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经蝶入路垂体瘤摘除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预处理组(M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前15min两组患者分别于15min内静脉输注20%甘露醇0.5g/kg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为1MAC。拔管后30min内采用OAAS法进行苏醒质量评分,拔管后3 h内采用MMSE测试法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平稳拔管,M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拔管后两组患者OAAS评分均逐渐增加,M组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认知功能逐渐恢复,M组在2h内恢复到术前水平,而C组3 h内恢复到术前水平,M组拔管后1和2 h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预处理可明显缩短垂体瘤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加速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4—2018-04间开封东原康复医院收治的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实施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28个月,平均16.5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5.16±3.20)周。未出现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掌倾角为(7.40°±1.70°),尺偏角为(18.80°±2.60°)。桡骨茎突高度为(11.20±2.76)mm。依据Sarmiento评价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本组优良率为91.67%。结论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牢固、解剖复位理想、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风险小、腕关节功能恢复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联合神经刺激器(nerve stimulator)用于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需长时间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为对照组,采用头皮针盲探异感法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然后采用腋动脉穿透法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均给予1%利多卡因5mL试验剂量后再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Ⅱ组为实验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采用24G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留置,然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两点均给予1%利多卡因5mL试验剂量后再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两组术中根据麻醉时间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间断追加0.375%罗哌卡因10~15mL/次。术中持续监测SBP、DBP、MAP、ECG、SpO2,并观察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较Ⅰ组短(P<0.05),Ⅰ组和Ⅱ组神经阻滞优良率分别为80%和92%(P<0.05),改为全麻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不良反应。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定位明确,可以作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与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别采用MSCT与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诊断,观察MSCT和超声两者诊断的结果,并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估两种鉴别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属于恶性结节19例,包括乳头状癌9例,滤泡细胞癌6例,髓样癌5例;良性结节49例,34例合并囊性变,10例合并间质纤维化,5例合并出血及感染。临床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19例,良性结节49例;超声诊断为恶性12例,良性56例;MSCT诊断恶性结节20例,良性48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84.65%)、特异性(77.57%)、准确率(82.35%)优于MSCT的灵敏度(75.55%)、特异性(65.29%)、准确率(70.58%),两种诊断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均优于MS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比超声、CT以及X线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68例经手术确诊为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进行之前通过超声、多层螺旋CT以及X线进行扫描诊断,对比3种手段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CT在诊断阳性率方面优于超声,超声诊断在发病原因和梗阻部位方面的诊断准确率优于CT诊断(P0.05);此外,超声在各方面的诊断符合率均优于X线(P0.05)。结论超声诊断可作为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将CT诊断与多普勒超声诊断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于艳青聂颖  张燕辉 《现代护理》2006,12(18):1704-1704
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生,当心肌梗死发生后,只能通过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组织,修复坏死部位,而存活的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心室重塑,心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缺血性心力衰竭,而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常用方法是重建血运。近年来,将体外纯化培养的心肌细胞或非心肌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肌组织中替代纤维组织的治疗称为细胞心肌成形术(Cellular Cardio Myoplasty,CCM)。而自体骨髓于细胞具有多项分化的潜能,来源充足,不存在排斥反应等,被认为是CCM治疗的理想细胞。骨髓干细胞能分化为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在缺血局部形成新的毛细血管,增加心肌细胞数目,减轻心室重塑,恢复心肌收缩力。我院于2005年7~8月共行自体骨髓单核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患者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血红蛋白浓度监测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6~8月前瞻性收集择期脑肿瘤切除术30例,Masimo Radical-7脉搏碳氧血氧仪持续监测无创血红蛋白浓度,行血气分析检测有创血红蛋白浓度。结果 无创血红蛋白浓度[(128.3±18.2)g/L]显著高于有创血红蛋白浓度[(103.0±18.7)g/L;P<0.01],两者差值为(25.3±14.4)g/L(95%置信区间21.7~28.8 g/L),两者相关系数r=0.694(P<0.01)。结论 无创血红蛋白浓度与有创血红蛋白浓度呈中等正相关,指导术中输血的价值有限,但对术中进行有创血红蛋白浓度检测的时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生理功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通过压力导丝测定并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FFR)是近年来开始使用的一种操作简单且特异性地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生理学改变的方法,通过FFR能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功能严重程度,它对指导冠状动脉内支架优化置入及判定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我院2000年5月-2005年12月对92例冠心病患者的106支冠状动脉应用压力导丝测量了FFR,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时期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饮食依从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首次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进行饮食依从性电话回访调查。结果 108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院外饮食依从性水平较低,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依从性总分别为(10.31±2.06)、(9.45±1.80)、(9.01±1.95)分。术后不同时期影响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植入支架数量、社会支持等。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水平较低,应努力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并根据不同时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依从性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