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5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71.
为探讨手法扩肛联合药物注射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对62例肛裂患者常规手法扩肛后,采用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2~3ml)混合液局部注射和换约治疗,对疼痛明显者加用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局部注射。结果显示,本组一次性治愈61例(98.4%),好转1例,有效率为100%。创面愈合时间为7~15d。结果表明,手法扩肛联合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局部注射和换药治疗肛裂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查高龄患者下腹部手术时,先注入硬膜外0.5%左旋布比卡因4 ml后再置入硬膜外导管与腰麻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后按需注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并加以比较。方法 60例高龄下腹部手术患者,年龄80~95岁,体质量46~82 kg,ASA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2组各30例。选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A组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4 ml,B组注入1%利多卡因4 ml,并且2组各加入20μg肾上腺素作为实验量。B组用腰穿针顺硬膜外穿刺针入蛛网膜下腔,注入布比卡因3 mg加芬太尼20μg等比重药液2 ml。然后2组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平卧后A组注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8~10 ml初量,A、B组术中酌情注入追加量4~6 ml,维持阻滞平面T8~6,最高达T4,最低达S5。观察比较2组局麻药用量,血压、心率变化,感觉、运动阻滞,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平面平均起效时间和最高平面平均时间及Bromage评分1、3级平均起效时间B组短于A组(P均<0.01);达到Bromage评分1、3级的患者比例和RAM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高龄患者下腹部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局麻药用量少,血液动力学较稳定且安全有效。置管前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4 ml,然后注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初量和追加量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其除起效慢外,血液动力学也较稳定,副作用轻,安全有效,亦能达到较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在难治性咽瘘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两例患者诊断分别为下咽癌(环后区, T2N2M0)和喉癌(声门区, T1N0M0),年龄为48岁和62岁,行下咽肿瘤切除术和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声带部分切除术,术后下咽癌患者行放化疗,喉癌患者行放疗,分别于同步放化疗后5 d、放疗后146 d出现难治性咽瘘,应用自制改良VSD装置治疗,对两例患者咽瘘愈合过程进行观察。 结果 2例患者使用改良VSD装置治疗后分别于第6天、第3天瘘口红肿消退,第58天、第38天创面明显缩小,后行咽瘘修补术,第74天、第63天咽瘘愈合。 结论 经过改良的VSD装置可以根据创面情况灵活应用,有助于头颈部肿瘤治疗后并发的难治性咽瘘的治疗。  相似文献   
74.
喉切除术后咽瘘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本文讨论了减少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外科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共对365例经由喉全切除术和喉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喉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喉全切除术333例,喉大部分切除术32例。结果 365例喉切除术后28例发生咽瘘,发生率为7.7%;其中喉全切除术后27例发生咽瘘,发生率8.1%;喉大部分切除发音管重建术后1例发生咽瘘,发生率3.1%。结论 采用喉咽食管黏膜分层缝合方式,以及术后颈部持续负压引流对于降低咽瘘发生率关系密切。喉大部分切除发音管重建术的咽瘘发生率低于喉全切除术,可能与喉大部分切除保留一侧梨状窝黏膜,喉咽黏膜缺损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75.
张延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3011-3012
美德是一种道德意识概念,它是对个人或集体固有的、美好的、稳定的道德品质的概括和肯定性的评价.医学美德是医护人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修养、锻炼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品质.手术是临床外科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疗效迅速、不易复发以及损伤性、危险性、失误的不可逆性、较强的协作性等待点.手术护理是躯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综合运用的过程,在手术护理过程中遵循“仁爱慈善、公正诚实、审慎认真、勇于进取、廉洁正派”的伦理规范将有助于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提高医疗效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6.
GJB2基因条件敲除小鼠耳蜗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Cx26突变导致耳聋的机制.方法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技术观察GJB2基因条件敲除小鼠模型(cCx26ko mice)小鼠出生后耳蜗表面形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观察发现出生第9天(P8)和出生第13天(P12)小鼠耳蜗Corti器表面形态、毛细胞以及Deiters细胞等支持细胞均呈正常发育的一个演变过程,出生第22天(P21)小鼠耳蜗Corti器表面形态由底圈到中圈可见外毛细胞广泛散在性静纤毛的融合、脱落及外毛细胞缺失,Corti器网状板皱缩,并可见局部Corti器网状板破损,内毛细胞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 GJB2基因缺失可以引起小鼠耳蜗Corti器外毛细胞静纤毛的缺失,Corti器网状板皱缩,局部Corti器网状板破损.对耳蜗结构的影响发生在小鼠出生后21d以前.  相似文献   
77.
1概述 系统性血管炎是指以血管壁炎症和/或纤维素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病变限于血管直径〈40μm微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时则为小血管炎。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血管炎,继发性小血管炎指有明确病因者,如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78.
目的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含中国人常见GJB2基因突变片段的载体,为构建突变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提供基础。方法首先利用定点诱变法在体外构建235delC.299-300delAT和176del16bp绿色荧光蛋白非融合载体,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扩增突变基因片段,然后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到TA载体上,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和测序法鉴定重组质粒序列正确性。结果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和测序方法证实扩增片段为目的片段。结论成功地构建了235delC、299-300delAT和176del16bp突变基因片段TA克隆载体,为构建突变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进一步研究突变致聋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 10月~ 1999年 12月我院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2 4例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5例 ,年龄 2 4~ 76岁。其中 <5 0岁 7例 ,5 0~ 6 0岁 7例 ,>6 0岁 10例。均有急性中毒昏迷史 ,昏迷时间 1~ 48小时。其中 5例 ,曾于昏迷时行高压氧治疗 1~ 5次 ,神志清醒后自行放弃治疗。其它 19例未曾行高压氧治疗 ,临床起始表现智力低下 ,反应迟钝 ,表情呆板 ,经 2~5 d病情继续恶化且达高峰。其中痴呆 17例 ,表现为不认家人 ,不知冷暖 ,不知饥饱 ,当众溺便 ,记忆力消失 ,外出找不到归途 ,丢失衣物 ;精神失常 14例 ,表现为…  相似文献   
80.
病人男性,65岁,因左足跟部疼痛伴肿胀不能着地4个月就诊。患者于4个月前出现左足间歇性隐痛并逐渐出现局部肿胀,无明显诱因。查体见左足外侧明显肿胀,不红,皮肤完整。跟骨有压痛,以外侧为甚,皮温稍高,触之有囊性感。左足内外翻及背屈受限,趾屈尚可。左侧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