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早期血肿增大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报道不一.为此,我们对2008年2-11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56例ICH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分析其血肿增大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颅压增高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频谱与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TCD评估颅内压及其转归的价值。方法:对31例颅内高压患者于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CD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脑脊液压力和血压。结果:颅内压轻度升高时半数以上脑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无明显异常,降颅压后部分血流速度恢复正常;颅内压中重度升高时,除血流速度异常外,频谱形态明显异常,且随着颅内压的进一步升高,血流速度迅速下降,终末期出现振荡血流、"钉子波",降颅压后也无改变。结论:TCD可用于无创检测颅内压,并可对其转归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丁苯肽在预防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外,治疗组另外予口服尼莫地平30 mg,每日3次;丁苯肽0.2 g,每日3次,疗程3 m。在病程3 m后进行MOCA评分,评分26分判定为出现认知障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MOCA总评分及各子项目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3m后,治疗组MOCA总分及各子项目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组中有4例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对照组中有13例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丁苯肽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因素的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收治的13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采用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估患者VCI情况;收集患者相关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导致ACI患者发生VCI的影响因素;构建...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300例新发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房颤、烟酒嗜好、病灶部位等相关临床资料,并于发病30d后评估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得分以确认有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房颤、收缩压、关键部位病灶、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关键部位病灶、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1.489,P=0.021,95%CI:1.054~1.956;OR=1.134,P=0.027,95% CI:1.011~1.130;OR=3.124,P=0.028,95% CI:1.167~3.012;OR=2.476,P=0.029,95% CI:1.897~2.245;OR=2.132,P=0.032,95%CI:1.097~2.323). 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关键部位病灶、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资料可以作为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7.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脑血管病患者的不断增多,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VCI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获得性高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VCI是可防可治的认知功能障碍,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这意味着认识VCI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有针对性进行干预,对于减少VCI患者的出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我们回顾近年国内外有关VCI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早期血肿增大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报道不一.为此,我们对2008年2-11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56例ICH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分析其血肿增大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9.
王燕  安晓雷 《中国医药科学》2013,(24):149-150,152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在DEACMP所致认知障碍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为DEACMP患者60例,随机分为认知护理组及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认知护理组给予一对一的认知功能训练,疗程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量表各子项目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认知护理组患者MOCA量表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DEACMP患者早期进行认知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认知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