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辅助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将60例诊断为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氨磺必利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与对照组30例(单纯度洛西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治疗效果,并采用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两组的药物副反应。结果 (1)经治疗后,自第2周末起两组被试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自第4周末起,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经治疗后两组CGI-GI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自第4周末起,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3)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SE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磺必利对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有增效作用,且不增加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2)和对照组(n =22)。研究组给予舍曲林联合rTMS治疗,治疗总次数为10次。对照组给予单纯舍曲林治疗。在治疗前(基线)、治疗第2、4周以及8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进行评分;第8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间HAMD-2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第2、4、8周HAMD-24评分[(20.32±2.46)、(14.41±2.04)、(11.36±3.50)分]与对照组[(22.73±2.83)、(16.36±1.79)、(13.41±3.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治疗第2、4、8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1)。研究组显效率为86.4%,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显效率为63.6%,总有效率为90.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0,P〉0.05)。第8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P〉0.05)。结论高频rTMS对抑郁症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注意偏向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的特点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前后的变化。方法:对28例难治性抑郁症(研究组)患者在MECT前和MECT后2、4、6、8周进行情绪图片刺激的点探测任务测试,同时选择与研究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28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之间反应时和注意偏向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反应时尽管MECT后较MECT前有显著缩短(P<0.05),但始终长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对负性情绪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分尽管在MECT后显著降低(P<0.05)且后4次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向,MECT对这种偏向可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对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年龄在12-18岁之间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46例,分为单纯应用奥氮平治疗组(实验组1)及应用脑波联合奥氮平治疗组(实验组2),选择2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予奥氮平治疗8周前后予《简明精神状况检查量表》(BPRS)评分,各组分别予P300检测,分别比较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实验组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均比对照组延长,实验组1、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均比治疗前缩短(P〈0.01);实验组1、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及0.01)。实验组2PZ点潜伏期比实验组1缩短(P〈0.05);实验组2FZ、CZ、PZ、OZ点波幅均比实验组1升高(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BPRS评分高于实验组2(P〈0.01),实验组2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1(P〈0.01)。结论脑波治疗通过调节、平衡人体的脑电活动及兴奋水平,具有辅助改善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认知功能上的优势。方法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氟哌啶醇治疗组各30组,同期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于基线期、治疗4周后及12周后对两患者组进行人际知觉任务(IPT-15)、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对照组在基线期接受IPT-15评定。结果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PANS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P均0.05),但各时间节点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评分治疗时间节点(基线期、4周以及12周)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时间节点×组别交互作用显著(P0.05)。治疗12周末,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人际知觉功能缺陷,阿立哌唑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人际知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运动障碍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及几种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运动障碍的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倚特点及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对其注意偏倚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治疗8周前后予不同情绪图片刺激的点探测任务测试.选择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反应时及注意偏向分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平均反应时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F=7.168,P=0.009),经过8周治疗后有明显的缩短(F=5.732,P=0.031),但比正常对照组长(F=5.194,P=0.036);实验组治疗前对负性情绪图片刺激的注意偏向分明显高于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分(P=0.001),治疗8周后,该注意偏向分明显降低(P=0.012),但比正常对照组长(P=0.027).结论 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倚,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对这种偏倚可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对30例抑郁症患者及与其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0名健康对照的事件相关电位失匹配性负波进行检测,发现抑郁症患者频率偏离以及时间偏离失匹配负波电位波幅均低于健康对照,说明抑郁症患者存在听觉注意认知加工过程的异常,即认知功能缺陷。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后,抑郁症患者的频率偏离以及时间偏离失匹配负波电位波幅明显提高,HAMD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失匹配负电位可以作为认知功能状态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9.
认知控制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客观电生理指标,而ERP的N_2波反映的是大脑的认知控制功能,大脑额颞叶皮质是认知控制功能的主要神经基础,顶枕叶皮质参与认知加工过程,个体的认知控制功能足大脑多个皮质功能区协同整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就不同刺激范式下N_2波特征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