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7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尿管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5月住院治疗留置尿管泌尿系感染的40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与泌尿系感染的关系.结果 留置尿管出现泌尿系感染肿瘤患者中男性占35.00%,女性占65.00%,女性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有基础疾病患者占70.00%,留置尿管时间>2周感染患者占87.50%,膀胱冲洗后泌尿系感染患者占32.50%;留置尿管1、2、7、14 d出现泌尿系感染的比例分别占5.00%、7.50%、37.50%、50.00%.结论 留置尿管是引起院内泌尿系感染肿瘤患者的最主要因素;掌握导尿指征,避免插管是有效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最佳方法;在留置尿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置管留置时间、保证引流内环境的密闭性,可有效降低肿瘤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2.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本证主要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其病机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阴虚燥热,常见变证百出,如肺失滋润,日久常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可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燥热内结,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痰阻经络,蒙蔽心窍而为中风等症.因此做好消渴病人的病情观察,给以正确的辨证施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中药"乙肝散"抗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临床应用乙肝散抗肝纤维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白蛋白建立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分组加用不同浓度的乙肝散颗粒饲料,实验结束宰杀动物,检测血清HA、AST、ALT、ALB指标以及肝组织病理、肝组织化学染色、Ⅳ胶原免疫组化、a-SMA免疫组化、肝匀浆Hyp、和流式细胞仪a-SMA阳性细胞定量分析.结果高浓度组(B组)、低浓度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血清AST、ALT和肝组织匀浆Hyp水平,a-SMA阳性细胞定量分析,B组和D组血清HA均明显低于模型组(A组)(P<0.01),A组大鼠肝组织肝细胞普遍变性坏死,汇管区大量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Ⅳ胶原沉积,相互连接形成纤维隔,重新分割肝小叶,部分假小叶形成.B组和C组肝细胞坏死及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Ⅳ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明显减轻.结论中药乙肝散抑制肝细胞坏死,改善肝脏功能,抑制HSC活化,抑制胶原纤维、网状纤维、Ⅳ型胶原的合成,具有抗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菌株变异情况及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和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23株大肠埃希菌运用ERIC—PCR进行聚类分析,并用聚类统计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11株,检出率为47.8%;药敏结果显示ESBLs+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ESBLs-菌;聚类分析,将23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为四大类,相似系数从0.56~0.92。结论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的水解能力很强,大部分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较稳定;亚胺培南、关洛培南是目前少数对ESBLs+菌高度稳定的抗生素;应加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的监督,减轻抗生素的选择压力;ERIC—PCR指纹图谱基因技术分型方法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简便快捷,可用于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三七三醇皂苷(PTS)对预缺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二次线栓法制备SD大鼠缺血耐受模型,并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组、预缺血组(IP MCAO)和PTS组(IP PTS MCAO),分别给予10min的假手术、预缺血或预缺血加PTS,3d后使MCAO2h,再灌注22h后处死,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病理形态学变化及GFAP和bFGF的表达。结果PTS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梗死体积缩小和病理形态学改变均较预缺血组更为明显,GFAP、bFGF表达均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三七三醇皂苷(PTS)具有增强预缺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并上调GFAP、bFGF表达。  相似文献   
56.
甄真  赵三江  丁洋  周俊英  刘金星  李兵顺 《临床荟萃》2006,21(23):1705-170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9例慢性乙型肝炎、3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及12例健康供血者血清IGF-1,其中26例肝组织标本行IGF-1的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慢性肝炎患者随着肝细胞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IGF-1逐渐降低,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IGF-1分别为(173.18±49.50)μg/L(、101.36±35.73)μg/L、(87.63±20.19)μg/L(P<0.01);肝硬化组随着肝功能代偿能力的减退血清IGF-1明显下降,Child-Pugh A、B、C分别为(89.76±27.93)μg/L、(41.32±16.14)μg/L(、26.88±9.87)μg/L(P<0.01);炎症活动0级(G0)至G3IGF-1的光密度逐渐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IGF-1水平及肝组织IGF-1的表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的炎症坏死程度及肝脏合成储备功能,可作为预测病情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7.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前C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周俊英综述裴审校第三临床医学院传染科(050051)关键词乙型肝炎抗原/分析;乙型肝炎/免疫学中图号R512.6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临床可产生不同的肝脏疾病谱,机体的免疫应答对决定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结...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与方法:本研究用穴位注射丹参液,对抗大剂量异丙基肾上腺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结果和结论:穴位注射可提高大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使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加。穴位注射能改善心肌功能状态,对缺血性心肌具有一定的治疗和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抗自由基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19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内感染部位分布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 19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医院内感染39例(20.30%),其中活动性肝硬化98例,静止性肝硬化94例,医院内感染分别为28例(28.57%)及11例(11.70%),39例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与153例未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病死例数分别为20例(51.28  相似文献   
60.
应用尾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制造大鼠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分组加用不同浓度中药乙肝散饲料喂养12周,探讨中药乙肝散逆转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活化HSC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