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7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21.
2004年1—7月,我院应用美国产的Versapulseselect钬激光机辅以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结石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5例,女15例;年龄31~66岁,平均40岁。均为单发结石,直径8~25mm,平均15mm;右侧30例,左侧36例,双侧4例;上段15例,中段19例,下段46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大鼠马桑内酯癫痫点燃模型脑部星形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170的表达。方法:用发作级数评分观察马桑内酯点燃大鼠,免疫组化法测定P-170蛋白的表达。结果:点燃大鼠脑部广泛区域的P-170表达较未点燃大鼠和正常大鼠显著增强,P-170的表达与马桑内酯(CL)的剂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SD大鼠马桑内酯癫痫点燃模型可用于建立一种耐药性癫痫模型。  相似文献   
23.
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证实针灸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个中心共480例患者纳入研究,439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组)和治疗组(基础加针灸组、针灸组).基础组治疗用强的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地巴唑,针灸组治疗用毫针刺加灸,基础加针灸组则二者结合.共治疗4周.采用症状体征、House-Bfackmann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个中心完成情况良好,4个中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研究方案执行较好.3个组分组均衡,基线状况良好,可比性强(P>0.05);3个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针灸组疗效最好(P<0.05,P<0.01).轻度面瘫和急性期面瘫疗效优于重度面瘫和非急性期面瘫(P<0.01).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分级和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贝尔麻痹临床疗效肯定,其效果优于基础对照组和基础加针灸组.  相似文献   
24.
周东  吴欣桐  李劲梅 《西部医学》2019,31(6):821-827
【摘要】 癫痫共患病在癫痫患者中十分常见,包括了精神类疾病和非精神类疾病。虽然目前对癫痫共病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是仍然存在被低估,造成治疗不足的情况。加强对癫痫共病的认识,不但可以及早加强风险防范,兼顾癫痫治疗的远期获益,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健康。本文从癫痫共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深入对癫痫共患病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进而为制定更合理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 分析大型三甲医院分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相关特点,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分院?成都上锦南府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共收治17104例患者,其中男性8667例(5067%),女性8437例(4933%),年龄4~100岁,平均(5237±1775)岁,以首页的主要诊断即第一诊断按照WHO 国际统一疾病分类法(ICD 10)并结合神经内科“Midnights”定性原则作为疾病分类标准,采用 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头晕和眩晕、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精神障碍、周围神经疾病所占比例依次为2045%、1176%、846%、743%、740%。2012年~2018年神经内科罕见病所占比例依次为505%、833%、966%、1028%、1079%、1126%、1144%。结论 大型三甲医院分院神经内科位列前五的病种为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头晕和眩晕、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精神障碍、周围神经疾病,罕见病所占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各级医院神经内科应加强卒中中心的发展及对罕见病的认识,推进双向转诊及分级诊疗,以使患者能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26.
27.
脑出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该病病死率,致残率高[1-3]。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主要有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等。分析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及时诊断,防治脑出血以及改善其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回顾分析了广元市人民医院55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8.
朱春伟  周东 《安徽医药》2019,40(2):191-194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HES)结合7%高渗盐水(HS)在颅脑损伤伴多发性创伤患者复苏中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外科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3例颅脑损伤伴多发性创伤患者,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取HES结合7% HS液体复苏,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水1 500~2 000 mL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0分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乳酸、血浆渗透压水平,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分钟和治疗后60分钟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心率、血乳酸、血压、血浆渗透压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0分钟,APTT比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0、60分钟,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GCS评分(P<0.05)。观察组死亡率34.37%,对照组为48.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输液不良反应等情况。结论 HES结合7% HS应用于颅脑损伤伴多发性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具有快速扩容、降颅压、回升血压等特点,且其对凝血功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9.
目的调查医科研究生对本校学习风气的评价,并具体调查了研究生对自己学习(科研)期望和态度的看法,为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教育引导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制问卷,比较某医科大学研究生总体、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录取类别、不同培养层次、不同学位类型、不同专业对学风、学习期望、学习态度的看法。结果医科研究生总体对于本校学习风气的评价主要为"较好"(48.3%),其次是"一般"(25.7%)和"很好"(22.3%);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录取类别(χ2=49.188,24.517,29.248;P<0.05)之间不同。研究生总体对自己学习(科研)的期望主要是优秀(43.7%)和良好(42.2%);不同年级、不同培养层次、不同录取类别之间有差异(χ2=37.788,35.836,61.120;P<0.05)。研究生总体对自己学习(科研)态度的评价主要为比较严谨(60.5%)和很严谨(19.7%);不同年级、不同培养层次、不同录取类别之间有差异(χ2=17.350,15.423,40.327;P<0.05)。结论医科研究生整体学风较好,尤其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和计划研究生;整体学习期望较高,学习态度较好。  相似文献   
30.
创新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建设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是充分利用自身优质资源,为研究生搭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建立基础与临床研究互动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对我校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路和做法加以总结,为探索研究生培养规律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