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中枢神经系的结核性病变一般多为结核性脑膜炎或结核瘤,而结核性脑脓肿是一种罕见的类型.自Krause (1910) Dandy(1932)提出在某些结核瘤内可存有脓汁而类似化脓性脓肿以来,Rand(1935)报告一例真实的结核性脑脓肿,并作了阐述.Obrador and Urquiza(1948)成功地切除了一个重70克的颞叶结核性脓肿,后Devadiga等(1969),Bannister(1970)描述了结核性脑脓肿的特征.Rab等(1975)报告一例经细菌学证实为结核性脑脓肿的病例,Whitere(1978)报告一例并复习世  相似文献   
82.
本文在60只蒙古沙土鼠研究了戊巴比妥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对缺血性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影响。动物随机分成三组:戊巴比妥组,对照组和模拟手术组各20只。戊巴比妥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30分钟给予戊巴比妥钠60mg/kg体重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1P,并作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模拟手术组除不结扎左颈总动脉外,其它处理均同对照组。术后3小时检查动物的神经系统表现及测定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含量。 发现戊巴比妥组动物卒中指数下降,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缺血性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升高至正常水平;动物的卒中指数与缺血性脑组织中NE、DA及5-HT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0.485,-0.497和-0.579,P均<0.01)。动物的缺血症状越重,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下降越明显。本文结果提示,戊巴比妥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缺血性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3.
我们曾对血管性及神经功能性头痛进行了针刺治疗前后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DBH)活性变化的研究以及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rbc AChE)活性变化的研究,发现针刺对DBH及rbc AChE均有影响(另文详细报道)。本文则对上述两类头痛患者在针刺治疗前甲皱微循环的形态进行了观察,以研究头痛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和探索甲皱微循  相似文献   
84.
左旋多巴及其脱羧酶抑制剂联用作为一种疗法以改善帕金森氏病的症状,为近十余年来抗帕金森氏病药物治疗的两大重大进展,也是神经介质在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但通过十多年的临床应用,逐渐注意到:不仅10~15%患者的左旋多巴血浆浓度虽达治疗水平仍无疗效,且开始对左旋多巴有疗效的患者中,不论患者属轻、中、重症,其疗效只能保持2~3年,以后逐渐下降,且出现不少限制左旋多巴使用的付作用.为了改善这种困境,一些研究工作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抗帕金森氏病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5.
多巴胺-β-羟化酶(DBH)系催化多巴胺β羟化成为去甲肾上腺素。故它可作为检查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指标,应用于神经病学、精神病学、针刺针麻机理以及其他领域(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研究。但迄今,尚未见中国正常人血浆DBH活性的研究。我们实验室在建立了人血浆DBH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的基础上,测定了156例正常成人血浆的DBH活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本文报导55例中、老年人20年的动态脑电图观察,目的在于分析老年人的脑电图和各年龄组以及临床表现间的关系。资料和方法在55例中,全部为男性干部。观察开始时的年龄为39—68岁。随诊观察1—4年者17人,5—9年者17人,1O—14年者26人,15—19年者30人,20年以上者10人。55例中除5例始终无高血压者外,其余均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患者。所有患者都作了全面神经系统检查,并观察了血压、眼底、心电  相似文献   
87.
多巴胺-β-羟化酶(DBH)的作用是促使多巴胺β羟化成为去甲肾上腺素。黑人与白人的血浆DBH测定值不同。目前尚未见中国正常成人血浆DBH活性研究的报道。现将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测试对象及方法 共156名正常健康中国成人,男79名,女77名,年龄20~71岁。静脉取血0.5ml  相似文献   
88.
以耳穴导电量为客观指标对耳针治疗前行预测试验,不同疗效的头痛患者其治疗后的平均导电量均比治疗前低,且治疗前头痛消失组的导电量比头痛减轻组低,这也说明疗效与治疗前导电量数值之大小有一定关系。故耳穴导电量不仅可反映头痛程度与疗效,且在治疗前可作为预测耳针效应之客观指标,从而有利于研究及提高中西医治疗头痛的疗效,并且耳穴导电量的测定有可能为研究个体特异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9.
瘤性卒中是由于颅内肿瘤,因各种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影响脑部血管的正常循环和血液供应,从而引起突发性貌似脑血管疾病者的统称,而在老年病人中尤为多见。日本大友英—等在1,213例尸检中,60岁以上脑瘤患者共19例,生前只有3例确诊,其误诊为脑血管病者占50%;Mclaurin等氏在450例颅内肿瘤病理检查中,34例在尸检时才被发现,其中15例生前误诊为脑血管病;早野信也氏在38例60岁以上老年脑  相似文献   
90.
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诊断是根据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病灶的客观证据及复发缓解史,而又不能作出其他解释。本文复习了MS之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单独病例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