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 方法 设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并采用SNSSADL评分方法对预后及出血不良事件进行评定。 结果 显示低分子肝素组其SN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结果则于21天时改善明显,3月仍有改善,但6月疗效不确定,预后显示:两组死亡率无差异,但低分子肝素组临床治愈、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出血不良事件虽较对照组多,但梗死后出血相似,以大便隐血、血尿、淤班等非致死性出血为主。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临床疗效而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功能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门急诊收治的3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9例,女131例,平均年龄(65.6±11.1)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参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路径给予规范治疗,在患者病情平稳后介入早期康复干预。采集患者可能与预后相关的临床信息,所有患者在入院24h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待患者病情稳定、早期康复介入前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对其功能预后进行评估。于早期康复结束后(即神经内科出院时)再次对患者进行NIHSS和FIM量表评定。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后,本研究发现高龄(OR=1.061,95%CI:1.024~1.099,P=0.001)、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779,95%CI:1.190~2.658,P=0.005)以及入院时较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OR=1.906,95%CI:1.585~2.293,P<0.001)均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LDL-C水平以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其近期功能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 Ⅱ)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4=例LN患者(均为活动期患者)、21例其他非LN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组PBMCs中TβRⅡ mRNA的表达水平,LN患者中未使用与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患者分别为16例和28例.结果 LN患者PBMC中T13R H mRNA水平1.7±1.0显著低于非LN组4.0±3.1及健康对照组4.1±2.5(P<0.01);LN患者中未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组T13R H mRNA的表达水平1.3±1.0低于用药组2.0+0.9(P<0.05);LN患者PBMCs中的T13RII mRNA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标准(r-0.309,P<0.05)及抗双链DNA抗体(r-0.401,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补体C3呈显著正相关(r=0.621,P<0.01).结论 LN患者PBMCs中的TβRⅡmRNA表达水平降低,TβRⅡ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显著相关;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TTβRⅡ mRNA的表达,减轻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34.
头颈部癌症是第六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640000例新发病例。虽然近年来头颈部癌症发病率略有下降,但口咽部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却大幅上升,发达国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都有改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疗效较常规组好。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AMI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明显降低,推荐临床应用于AMI的治疗。  相似文献   
36.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病因不明,患者因其病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10%~25%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1],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终身伤害.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盐酸美金刚(易倍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3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服用美金刚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美金刚治疗12周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提高3.6分,AD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例(8.33%)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反应。结论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8.
多塞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塞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的疗效。方法 185例血管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氟西汀治疗,治疗组早期合用多塞平,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采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4周后HAMD评分及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塞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9.
邵荣  王庆广  赵敏  刘定华  周刚 《山东医药》2008,48(42):94-95
血管性抑郁症是指由脑血管病或血管危险因素引起的老年期抑郁综合征。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普遍起效慢,患者依从性低,导致治疗失败。2005年8月-2007年12月,我们观察了短程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急性河豚毒素 (TTX)中毒患者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O2 )、动脉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 (AVDO2 )、脑氧摄取 (CEO2 )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 34例TTX中毒患者 6~ 12h、 2 4h、 4 8h、 72h、 7d各时间点SjO2 、AVDO2 、CEO2 的变化。结果 TTX中毒患者入院 6~ 12h时SjO2 、AVDO2 、CEO2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入院 2 4h后TTX中毒患者SjO2 逐渐恢复正常 ,但重度组AVDO2 、CEO2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当CEO2 低于 2 5 %时 ,患者预后差。结论 脑氧供需平衡变化反映了TTX中毒患者大脑神经细胞的机能和利用氧的能力 ,因此可将脑氧供需平衡变化作为判断TTX中毒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