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9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67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600篇
内科学   246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98篇
外科学   173篇
综合类   864篇
预防医学   437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03篇
  19篇
中国医学   406篇
肿瘤学   121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血清GP73,分别测定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2周、4周)以及术后3~12个月复发的21例重新入院患者的GP73的浓度.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GP73平均水平为(240.5±81.4) ng/ml,手术治疗后2周GP73平均浓度为(114.4±34.1)ng/ml,治疗后4周平均浓度为(57.6±23.3) ng/ml,治疗前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后浓度(P<0.05).肝癌复发的患者重入院后GP73浓度[(181.2±72.4) ng/ml]明显高于GP73术后的浓度(P<0.05).结论 GP73作为一个新型肝癌血清标记物在判断肝癌预后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建立基于双抗夹心微孔板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的人血清Ⅳ型胶原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Ⅳ型胶原多抗进行包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Ⅳ型胶原单抗,以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调整优化各种反应液的工作浓度和各类反应条件后建立双抗体夹心的检测方法;评价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应用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与进口试剂进行比对实验.结果 所建立方法的灵敏度为15.5 ng/ml,线性范围25 ~ 850 ng/ml,批内、批间变异均小于8%.检测Ⅳ型胶原的临床高、中、低值血清回收率分别为98.5%、94.3%和102.6%;在4℃和37℃条件下分别进行了3、5、7d的稳定性考察,线性相关系数均>0.99,标准偏差<7%;比对实验分析显示与进口试剂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建立了定量Ⅳ型胶原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有较好的准确性、灵敏度、重复性,与进口试剂检测结果等效.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1日~2019年2月1日收治的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3月1日~8月1日收治的4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研究组总遵医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CSS、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比较腰方肌阻滞(QLB)和连续硬膜外镇痛在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4~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腰方肌阻滞组(QLB组)、连续硬膜外镇痛组(PECA组)和腰方肌阻滞+连续硬膜外镇痛组(QLB+PCEA组),每组各20例。于剖宫产术后,给予PCEA组和QLB+PCEA组产妇连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泵配方为150 mg罗哌卡因、50μg舒芬太尼用生理盐水配至250 ml。给予QLB组和QLB+PCEA组产妇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采用腰方肌后阻滞,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两侧各25 ml。记录以下指标:①三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产妇的静态疼痛VAS评分;②PCEA组和PCEA+QLB组产妇术后24 h、48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③PCEA组和QLB组产妇在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组和PCEA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CEA+QLB组产妇的术后6 h静态疼痛VAS评分(1. 75±0. 50分)、以及12 h静态疼痛VAS评分(1. 00±0. 0分)分别较PCEA组产妇术后6 h(3. 19±1. 11分)和12 h(2. 31±0. 79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4 h、48 h的静息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但24 h、48 h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CEA组24 h(9. 79±8. 41次)、48 h(11. 68±9. 63次),PCEA+QLB组24 h(3. 11±2. 22次)、48 h(5. 96±4. 57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CEA+QLB组产妇较PCEA组产妇,24 h内使用的舒芬太尼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48 h内使用的舒芬太尼量减少,PCEA组(46. 13±2. 42μg),PCEA+QLB组(9. 71±1. 48μ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9)。QLB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PCEA组为20. 0%,显著高于QL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后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减少围手术期舒芬太尼用量和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比较改良的引流条安置方法与传统的引流条安置方法对腋臭小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利用抛硬币的方法将入选的81例腋臭患者左右两侧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采用小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A组采用改良的引流条安置方法,引流条分别从腋窝术区上臂侧、切口、胸壁侧穿出。B组采用传统的引流条安置方法,引流条从上臂侧或胸壁侧穿出。对比腋臭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的引流条安置方法组在皮下积血评分第一天(1.57±0.76)、第二天(1.23±0.43)、皮瓣贴附(95.06%)、拆线时间(11.33±1.80天)均优于传统组皮下积血评分第一天(1.94±0.99)、第二天(1.49±0.59)、皮瓣贴附(85.19%)、拆线时间(12.41±1.9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的引流条安置方法组在皮瓣血供评分(1.27±0.48)、感染情况(2.5%)与传统组皮瓣血供评分(1.31±0.54)、感染情况(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引流条安置方法可以降低腋臭小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术后皮下积血、皮下空腔形成等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腋臭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中医刮痧疗法改善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症状的效果。方法120例骨科长期卧床并发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刮痧全息穴区,同时配合艾灸、走罐、按摩等干预。观察2组便秘改善情况,比较2组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结果观察组便秘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刮痧疗法能有效改善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57.
文文今年3岁,身体比较弱,容易感冒,常常前一个感冒还没好,下一个感冒症状又出现了;打针、吃药基本没停过,搞得文文妈精神高度紧张,既担心感冒诱发其他疾病,又担心过多地用药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后来听说小儿推拿效果不错,文文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文文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医生在文文的头上、手上及背部揉揉捏捏,几次下来,文文的感冒很快就痊愈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拿治疗,文文的抵抗力明显提高,患感冒的次数也明显减少.小儿推拿真得有那么神奇吗?一起跟专家来了解下吧! 认识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宝宝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通过穴位点按推拿、巯通经络、调节脏腑等方式,来激发宝宝肌体的自身调节作用,达到改善宝宝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外治方法.它属于一种纯绿色疗法,疗效显著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同时,通过对孩子进行推拿按摩,这种亲密的肌肤接触,既可增进亲子感情,还可以让宝宝少吃药,甚至不吃药,来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推拿的手法有很多种,而小儿推拿常以推、拿、摩、揉、捏等法为主.  相似文献   
158.
目的:筛选出具有促进骨骼肌细胞L6表面GLUT4转位活性的委陵菜黄酮衍生物。方法:将实验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胰岛素组(以胰岛素刺激20 min)和黄酮衍生物组(加不同衍生物刺激24 h),用类ELISA法测定细胞膜上GLUT4的量。结果:对黄酮衍生物1~14影响L6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转运的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1、5、6、8~11在10μg/mL作用浓度下,促进GLUT4转位的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3.60±0.30)倍、(3.66±0.26)倍、(2.87±0.49)倍、(3.97±0.37)倍、(2.82±0.45)倍、(3.37±0.67)倍、(4.43±0.61)倍(P<0.05)。化合物6与胰岛素叠加作用为空白对照组的(4.31±0.22)倍(P<0.05)。结论:委陵菜黄酮衍生物促进GLUT4转位的作用为首次报道。黄酮衍生物1、5、6、8~11有明显地促进L6表面GLUT4转位的作用;化合物6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9.
目的通过对双重血浆置换患者的精心护理,从而降低治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20例次双重血浆置换治疗过程及股静脉留置导管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避免了意外情况的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保证了治疗质量,患者感觉良好。结论精心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的效果及降低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建立人牙周韧带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hPDLC)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体外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研究hUCMSC定向分化为hPDLC的可能性,探索新的可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方法 利用跨室培养装置(Transwell)培养板建屯hPDLC与hUCMSC体外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ocalcin,OCN)及骨涎蛋白(bone sialopmtein,BSP)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从蛋白水平定量分析诱导后hUCMSC在分子水平的改变.结果 hUCMSC在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中可以被hPDLC诱导为多角形或梭形,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 显示,共培养3、7、14及21 d后的hUCMSC在蛋白水平OCN和OPN表达上调[OCN共培养前(0.88±0.21),共培养21 d(1.42±0.17);OPN共培养前(0.93±0.13),共培养21 d(1.43±0.22)];BSP表达逐渐下调[共培养前(1.60±0.09),培养21 d(0.75±0.20)],与共培养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CMSC在一定条件下可向hPDLC定向分化,并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