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47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2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漯河市20例HIV感染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漯河市自1995年6月首次发现HIV感染者以来,截止1998年12月,累计发现并经确证了20例HIV感染者。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现将漯河地区HIV感染状况做初步分析。 1 疫情分布 1.1 地区分布 20例HIV感染者分布于漯河市三县一区,其中临颍县11例,郾城县4例,舞阳县2例,源汇区3例。 1.2 人群分布 20例HIV感染者中,有献血史者14例,曾多次受血者3例,感染原因不明3例。 1.3 职业分布 农民15例,占75%;企、事业单位职工2例,占10%;学生2例,占10%;无业人员1例,占5%。 1.4 年龄分布 10~19岁1例;20~29岁7例;30~39岁8例;40~49岁2例;50岁以上者2例。这些HIV感染者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者67岁;20~29、30~39岁这2个年龄组的青年人占感染者总数的75%。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调查国家级性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开展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105个监测点内医疗机构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开展情况,计算各检测项目的比例、比较其差异。结果 752家医疗机构开展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比例分别为97.5%(733/752)和91.4%(687/752);淋球菌培养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核酸检测的比例分别为48.4%(364/752)和23.4%(176/752);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各检测项目的比例均<40%。其中,省、地市及县区级医疗机构开展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比例均>90%,开展淋球菌培养的比例分别为66.9%(83/124)、46.9%(197/420)和47.4%(82/173),开展CT核酸检测的比例分别为29.0%(36/124)、25.0%(105/420)和19.7%(34/173)。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梅毒与淋病检测项目、CT核酸检测的比例高于民营/合资医疗机构,皮肤性病专科医院高于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华东和中南地区监测点开展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普遍高于其他地区,西北地区最低。结论 我国性病监测点医疗机构已普遍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测,但淋球菌培养、CT核酸检测开展不足。不同级别、类型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开展性病检测项目的比例不同,不同地区性病检测发展不平衡。应加强淋球菌培养、CT核酸检测的能力建设,加强基层、民营/合资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性病检测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3.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成功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重要策略,但由于其对现症感染及所致疾病无效,人乳头瘤病毒治疗性疫苗的研发成为当今的热点.对目前研究的人乳头瘤病毒治疗性疫苗包括载体疫苗、肽疫苗、蛋白疫苗、DNA疫苗、RNA疫苗和细胞疫苗的研究进行概述,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研究提供参考.其中,蛋白疫苗安全性好、无人类白细胞抗原限制可以通过添加佐剂来提高疗效,应该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首选.  相似文献   
74.
我国性病监测点15岁以下儿童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解我国性病监测点 15岁以下儿童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 ,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 1987~ 1996年我国性病监测点儿童性病发病情况进行连续监测 ,对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 15岁以下儿童性病流行特点为 :⑴儿童性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率由 1987年的0 .51/ 10万上升至 1996年的 8.62 / 10万 ;⑵以淋病为主 ,平均构成为 85.58% ,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 ,非淋菌性尿道 (宫颈 )炎和梅毒在逐年增高 ;⑶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男女病例数之比为 1∶2 .35;⑷ 0~岁组儿童性病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 ,1996年达 4 4 .68/ 10万 ;⑸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高于农村。上述表明 ,我国性病监测点儿童性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5.
1996年~ 1998年对市区托幼机构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消毒效果监测 ,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1 监测方法物体表面、保育员手及室内空气细菌污染监测的采集方法 ,均按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中的“微生物污染监测技术规范”操作。消毒卫生标准 :空气中的细菌数不得超过 2 50 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8cfu/cm2 ,与饮水、饮食接触的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5cfu/cm2 ,50cm2 内不得检出大肠杆菌。2 监测结果三年监测结果显示 ,物体表面、玩具大肠杆菌污染率有增高趋势。餐具、保育员手有污染现象 ,玩具、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为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对医疗单位及个体诊所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方法:1999-2001年对市直5家医院,县直5家医院及市区25家个体诊所进行消毒监测,按国家标准GB15982-1995,GB15982-1995进行。结果:3年来3个级别的合格率虽逐年提高,市直医疗单位合格率高,县直次之,差异有显著;各类样品中合格率较高的有压力灭菌器、使用中的消毒液、紫外线灯,合格率低的为空气。结论:医疗的消毒质量逐年提高,消毒控制工作,愈趋规范,消毒质量愈好。  相似文献   
77.
2005年全国淋病与梅毒病例报告覆盖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全国淋病与梅毒病例报告覆盖情况,为性病疫情管理、漏报调查和疫情估计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2005年2、5、8和11月全国31个省份的淋病与梅毒病例网络直报数据,计算以县(区)为单位的病例报告覆盖率。结果2、5、8、11月全国淋病病例报告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56.66%、66.33%、68.90%和68.27%,梅毒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42.61%、55.56%、59.46%和60.59%。经济发达或东南沿海地区(如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浙江、江苏、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的病例报告覆盖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经济落后或西部地区(如河北、山西、内蒙、陕西、甘肃、云南、贵州、青海和西藏等)的病例报告覆盖率较低,一般在50%以下。结论我国淋病与梅毒病例报告覆盖率总体上偏低,直接影响性病疫情的准确性,应进一步加强我国性病疫情报告的管理与督导工作,尤其应加强对经济落后及西部地区的支持。  相似文献   
78.
2002年全国STD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8,自引:7,他引:78  
目的:掌握全国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点,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STD疫情软件汇总分析全国STD疫情报告系统上报的年度报表。结果:2002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报告7种STD(艾滋病除外)744848例。较2001年下降6.17%。报告发病率为58.15/10万。尖锐湿疣、淋病、梅毒分别下降13.60%、11.87%、3.78%,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生殖器疱疹分别增长3.04%、1.15%。结论:2002年全国STD报告病例数较2001年下降。是诸多因素造成的结果。NGU的报告病例数继续超过淋病居首位,STD流行谱在发生改变,提示防制措施和资源分配应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9.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理空间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精确定位和可视化等优势,已由最初应用于测绘学和环境科学,逐步应用到公共卫生领域.近年已成为性病艾滋病监测的一个重要工具,对确定性病艾滋病疫情空间分布模式、开展聚集性分析、发现疫情核心区、探讨危险因素、追踪传播来源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0.
试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我国性病发病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我国性病发病率进行模型拟合和短期预测,发现全部性病和淋病发病率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相对误差小(0.56~6.2%),梅毒的拟合效果稍差。预测1997~2000年我国性病发病率继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