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患者男,22岁。口服酰胺米嗪(卡马西平)300片及安定20片7.5h,于2005年3月29日22:30急诊入院。体检:T36.0℃,P92次/min,R20次/min,BP110/70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Sp02)0.76。患者深度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4mm,对光反射消失,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率92次/min,律齐。腹平软,肝脾不肿大,生理反射消失。既往有癫痫病史。胸部X线提示:双侧纹理增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均正常。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入院前心电图采集和电话通知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入急诊室至球囊扩张时间[进门至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2B)时间]的影响. 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并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3组:无入院前心电图(无心电图)组、有入院前心电图(有心电图)组和依据入院前心电图进行电话通知(电话通知)组.主要分析指标为D2B时间.次要分析指标为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 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402例,其中无心电图组137例(34.1%),有心电图组176例(43.8%),电话通知组89例(22.1%).3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心肌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心电图组比较,有心电图组和电话通知组患者D2B时间缩短,3组分别为113 min、96 min和86 min(均P<0.01).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4例(2.9%)、4例(2.3%)和3例(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入院前心电图采集和早期电话通知能缩短STEMI患者D2B时间,使更多的患者D2B时间<90 min.入院前与医院建立电话联系可缩短再灌注时间.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黄岑苷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加入0.000、0.625、1.250、2.500、5.000、10.000 mg/L黄芩苷,分别孵育24、48、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1.22 mg/L黄芩苷孵育A549细胞24 h后,收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 1(Cyclin D1) 、p2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Cyclin D1、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黄芩苷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2 mg/L黄芩苷作用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0.68±0.16、0.48±0.05、0.27±0.06)比较,PCNA mRNA表达(0.22±0.03)、Cvclin D1 mRNA表达(0.08±0.02)显著下降(P<0.01),p21 mRNA表达(0.47±0.07)显著升高(P<0 01) 与对照组(1.75±0.05,1.59 ±0.24,0.59±0.02)比较,黄芩苷组PCNA蛋白表达(0.34±0.02)、Cvclin D1蛋白表达(0.50±0.02)显著下降(P<0.01),p21蛋白表达(1.39±0.05)显著升高(P<0.01).结论 黄芩苷可通过下调PCNA、Cyclin D1表达,上调p21表达,发挥其抑制A549肺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本研究探讨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关系。方法 选取吉林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7例,其中男64例,女43例。正常人127例,其中男73例,女54例。排除高血压病及其它器质性疾病。所有研究对象用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方法检测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结果 共扩增成功122例正常人和101例高血压患者DNA标本。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基因型TT、CT、CC分布分别为6、28、67和5、59、58,其中C、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别为0.20、0.80和0.28、0.72。原发性高血压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T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基因T(-344)C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可能是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65.
快速医用生物胶508系列产品是合成型高功能黏合剂可直接用于人体内外,快速医用生物吻合胶为508系列产品之一,医用生物胶在胸心外科作消化道和血管的吻合尚在初始阶段。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快速医用生物胶(广州白云医用生物胶公司生产,规格1ml/支)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胃套入式吻合20例,收到满意治疗效果,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基因第4内含子27bp重复序列、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人选青年EH患者345例,正常人281名。提取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方法检测多态性。结果对照组和EH组HindⅢ(+)基因型分布分别为67.3%(107/159)和55.4%(102/184),两组间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EH患者HindⅢ(-)基因型增多。对照组和EH组问NOS34a/b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EH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Y染色体非重组区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60岁以上男性254例,其中正常人群(对照组)8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69例。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方法检测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对照组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组基因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高血压病患者HindⅢ(-)基因型增多。HindⅢ(+)基因型较HindⅢ(-)基因型收缩压(145.1±25.7)mm Hg(1 mm Hg=0.133 kPa)vs(154.1±24.8)mm Hg,P=0.006,平均动脉压(105.9±15.4)mm Hgvs(110.7±14.9)mm Hg,P=0.019,脉压(58.8±17.6)mm Hgvs(65.1±18.7)mm Hg,P=0.007均明显降低。结论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其可能是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68.
69.
短QT间期 (QT <30 0ms)者易发生室性早搏 (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和心室颤动 (室颤 ) [1] 。本文报告 1例导管消融短QT综合征室速、室颤的成功经验。患者男性 ,2 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 14年。其父猝死。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未见异常。血生化与心肌酶学检查均正常。 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 2 80ms ,QTc随心率增快而矛盾性延长 ,因联律间期短和多变的室早、多频率室速和室颤 ,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局部麻醉下经右股动、静脉送入标测和消融导管。测得A H间期 12 0ms,H V间期 5 0ms,右室不应期≤ 180ms…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早发冠心病的748例患者,入院期间进行空腹肝胆超声检查。结果:NAFLD患者发生率为49.6%(371/748)。NAFLD组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多支病变比率明显高于非NAFLF组(χ2=4.455,P=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糖尿病和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是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中NAFLD发生率高达50%,其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和糖尿病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