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皮肤病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脂溢性脱发是以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头皮油腻潮湿、易混杂尘埃皮屑、头发脱落导致毛发稀疏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可伴有头皮瘙痒及炎症.目前西医针对男性脂溢性脱发通常采用口服非那雄胺及外用米诺地尔联合治疗,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大部分患者毛发脱落停止或毛发再生.在辨证基础上,应用中药方可以改善患者体质,提高并稳固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脂溢性脱发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2.
正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是人类长久以来的夙愿与追求。中华文明有五千年之久,中医学也有着与之相当的历史。中医抗衰老的愿望和表达在中医逐渐形成理论体系的初期即有体现,这是因为中医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中医最具特色之处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根据人体体质证型来论治)。人体体质证型的第一纲要——"阴阳"辩证就是建立在中国古人对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有阴阳之分这个基本哲学观点基础上的。五脏六腑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也是古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应用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面部静态性皱纹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10月~2007年5月,对32名患者面部不同部位的皱纹进行透明质酸注射充填治疗,观察注射后的临床效果、疗效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所有注射部位均于注射后即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6、12个月分别有88.6%、82.5%、78.5%的注射部位维持了改善的效果。注射治疗中,未出现急慢性过敏反应及感染、肉芽肿、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透明质酸是一种安全有效、暂时性的面部充填剂,能够有效改善面部静态性皱纹。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将脂肪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方法并对所诱导细胞的成骨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取行脂肪抽吸术患者的脂肪组织,I型胶原酶消化进行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0.01μM)、β-磷酸甘油钠(10mM)、2-磷酸抗坏血酸(50μM)和1,25-(OH)2VitD3(10mM)。鉴定诱导细胞的成骨特性:碱性磷酸酶(AKP)定量检测,免疫荧光化学检测骨钙素(OCN)、骨桥素(OPN)、I型胶原表达,Alizarn Red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RT-PCR检测AKP和OPN表达。结果:第2代脂肪干细胞诱导后AKP表达自第3天起各个检测点(第3、7、14、21、28天)诱导组与对照组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OCN、OPN及I型胶原表达阳性,Alizarn Red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RT-PCR检测诱导组AKP和OPN表达阳性。结论:人ADSCs能够向成骨细胞表型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修复Ⅲ度烧伤创面时生物合成替代和细胞凋亡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硅橡胶双层人工皮肤支架移植于10头猪Ⅲ度烧伤清创后创面,对植入后1、2、3周的创面及植入后2周创面加植表皮后2周的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TUNEL、天狼猩红染色方法,对不同时间的创面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p 1(TGF-p 1)的表达水平、细胞凋亡发生情况以及支架自身胶原替代情况进行观测.以不植入人工真皮支架的同期烧伤创面作为对照.结果 (1)实验组植入人工真皮支架后2~3周,创面颜色逐渐红润,并变光滑,而对照创面表面粗糙;(2)实验组TGF-β 1表达水平在人工真皮支架植入后1~2周持续增高且高于对照组,3~4周持续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对照组1~3周的创面持续升高,4周下降;(3)实验组植入后2~4周凋亡细胞持续增多且数量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对照组3~4周时凋亡细胞持续增多;(4)人工真皮支架植入后1周,自身胶原已开始合成,植入后3周基本完成支架自身胶原替代.结论 胶原-磺化羧甲基壳聚糖人工真皮支架在创面修复中有明显作用,其修复创面的机制与自然的肉芽或瘢痕修复不同,在创面修复重建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银屑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几年随着空气污染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在全国及我省的发病率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多在青壮年时期高发,可持续终生.该病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的特点,虽不危及生命,但久治不愈,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作者用自拟侧柏熄银汤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皮炎消净饮Ⅱ号治疗异位性皮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土根  朱金土 《中医杂志》1999,40(3):165-167
采用皮炎消净饮Ⅱ号与开瑞坦对照,临床验证120例脾虚血燥型异位性皮炎,其治疗3个月和观察12个月的总有效率及12个月的时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0%、82.5%、10.8%,对照组分别为61%、5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部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脂肪抽吸术获取人脂肪组织,消化法得到的细胞接种在FN包被的培养皿内,细胞培养,传至第2代,分诱导组和非诱导组进行培养。免疫细胞荧光分别检测诱导组和非诱导组的vWF表达;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诱导组和非诱导组的CD34、CD45、CD133和PECAM—1表达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摄取DiI—ac—LDL的功能。结果诱导组细胞12d后呈现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免疫细胞荧光显示诱导组vWF表达阳性;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诱导组细胞具有摄取DiI—ac—LDL的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诱导组PECAM—1阳性率为(67.41±13.35)%,明显高于非诱导组的(6.73±2.21)%(p〈0.01),非诱导组CD34阳性率(72.39±13.45)%,明显高于诱导组的(16.06±3.861%阳性率(p〈0.01)。结论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部分细胞能够诱导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有望为血管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9.
灭活草分枝杆菌注射防治单纯疱疹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疱疹性皮肤病 ,反复发作严重者 ,可留色素和轻度疤痕 ,影响美观。各种中西药的治疗可缩短病程 ,减轻症状 ,但要预防其复发仍有困难。干扰素和明竹欣的使用 ,提高了其疗效 ,也减少其复发。但常规用药 ,对复发性单纯疱疹要防止其复发仍不满意。我们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0年 1 0月应用灭活草分枝杆菌用于治疗和预防单纯疱疹 ,并与干扰素和明竹欣进行了比较 ,获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单纯疱疹病例均为发作 2次以上者。治疗组为 35例 ,对照组分干扰素和明竹欣组 ,分别为 30例和 31…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科诊治的1例Merkel细胞癌病例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瘤细胞核分裂像多,瘤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巢索状排列。免疫组化标记显示:CK,Syn和cgA阳性。术后1周时发现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较为罕见、且进展极快的皮肤肿瘤。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包括免疫组化方法,予以综合治疗后仍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倾向,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