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朱慧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464-1465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应用于社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社区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缬沙坦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氯沙坦钾予以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降压效果都较为明显,效果相似;观察组患者的降血尿酸效果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钾用于社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降压和降血尿酸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100例,分别给予NOAC(NOAC组,42例)或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VKA组,58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NOAC组,利伐沙班治疗者30例,达比加群治疗者12例,3个月时血栓完全溶解率为69.0%。所有VKA组患者均使用华法林治疗,血栓完全溶解率为63.8%,与NO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栓塞事件和致死性大出血事件,仅VKA组有2例胃肠道出血,对症治疗后即好转。结论:NOAC可考虑作为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3.
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朱慧 《山东医药》2004,44(23):28-29
2001~2003年,我们应用无创机械通气(NPPV)治疗呼吸衰竭患者9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本组98例患者,其中男64例,女34例;年龄36~78岁,平均52岁。其中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83例,急性Ⅰ型呼吸衰竭15例(间质性病变引起12例,肺癌晚期3例)。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呼吸机,根据患者病情及动脉血气调节呼吸机的吸气压力、吸人时间及氧浓度。  相似文献   
24.
姜黄素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红宁  侍杏华  高薇  郑丹  朱慧 《山东医药》2008,48(41):95-96
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采用MTT法测定姜黄素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MDC荧光染色观察自噬的发生,免疫组化法观察自噬特异性蛋白LC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发现姜黄素可显著抑制K562生长,且此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和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姜黄素给药后3 h可诱导K562细胞发生自噬.认为自噬特异性蛋白LC3表达增加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可能是姜黄素诱导K562细胞自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5.
朱慧  肖青叶  谢剑  王方芳  李蓬 《安徽医药》2020,41(2):149-152
目的 探究运动平板训练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诊治的HF-PEF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运动训练,研究组行运动平板训练,均持续8~12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及训练6周、末次训练时的心功能[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运动耐量[最大运动心率、能量代谢当量(MET)]、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差异。结果 两组E/E''、LAVI、NT-proBNP、最大运动心率、MET、MLHFQ评分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周、末次训练时,研究组E/E''、LAVI、NT-proBNP、MLHFQ各维度(身体、情绪及其他)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而最大运动心率、MET较训练前增加,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别对患者NYHA分级的分布情况影响不大(P>0.05)。训练时间可显著影响患者NYHA分级的分布,训练前患者NYHA分级显著低于末次训练时(P<0.05);训练6周后患者NYHA分级显著低于末次训练时(P<0.05)。结论 运动平板训练可明显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对胰腺癌干细胞(PCSCs)在体内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人胰腺癌细胞-1(PANC-1)中CD44+ CD24+上皮特异性抗原(ESA)+胰腺癌干细胞,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特异性短发卡RNA (shRNA)沉默胰腺癌干细胞中的Oct4、Nanog基因,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率;将Oct4、Nanog沉默的胰腺癌干细胞、未沉默的胰腺癌干细胞及胰腺癌PANC-1细胞株分别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及腹腔,建立裸鼠异位移植瘤模型,观察沉默Oct4、Nanog对胰腺癌干细胞体内致瘤性、侵袭性及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PANC-1细胞株中CD44+ CD24+ ESA+胰腺癌干细胞占细胞总数的0.1% ~0.8%;shRNA沉默Oct4和Nanog的效率分别是(46.00 ±0.08)%和(78.00±0.12)%;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沉默Oct4、Nanog基因后,裸鼠的致瘤性和肿瘤转移性显著下降,对吉西他滨耐药性减弱.结论 沉默Oct4、Nanog表达可抑制裸鼠体内胰腺癌干细胞的干性特征.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离扩增小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ouse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UCMSCs)探讨其是否可诱导成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方法 通过贴壁培养法将mUCMSCs体外分离、扩增、纯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的抗原标志表达进行鉴定。运用诱导培养液对分离的mUCMSCs分别定向诱导培养为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结果 运用组织贴块培养法可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到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这些细胞高表达CD29、CD90和CD105,低表达CD34。成软骨诱导后阿新兰染色呈蓝色;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出现红色脂滴;茜红素染色成骨诱导的mUCMSC,可见红色结节。结论 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所获得的mUCMSCs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软骨、脂肪和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28.
朱慧  肖青叶  谢剑  王方芳  李蓬 《安徽医学》2020,41(2):149-152
目的 探究运动平板训练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中心医院诊治的HF-PEF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运动训练,研究组行运动平板训练,均持续8~12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及训练6周、末次训练时的心功能[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运动耐量[最大运动心率、能量代谢当量(MET)]、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差异。结果 两组E/E''、LAVI、NT-proBNP、最大运动心率、MET、MLHFQ评分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周、末次训练时,研究组E/E''、LAVI、NT-proBNP、MLHFQ各维度(身体、情绪及其他)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而最大运动心率、MET较训练前增加,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别对患者NYHA分级的分布情况影响不大(P>0.05)。训练时间可显著影响患者NYHA分级的分布,训练前患者NYHA分级显著低于末次训练时(P<0.05);训练6周后患者NYHA分级显著低于末次训练时(P<0.05)。结论 运动平板训练可明显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选当天开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所有患者均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和7天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PLT和FI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第7天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PLT和FIB均有增高,PT、APTT均缩短,D-D下降,其中治疗后第7天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DIC和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胎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营养状况,为合理的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五科收治的不同胎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予以营养干预后,对其血生化指标进行观测,并记录肠内营养达到DRIs的时间。结果 根据不同胎龄分为三组,其中Ⅰ组(胎龄28~31周),Ⅱ组(胎龄32~36周),Ⅲ组(胎龄37~42周),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肠内营养达到DRIs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间比较,肠内营养达到DRIs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1 d生化指标而言,与Ⅰ组比较,Ⅱ、Ⅲ组的ALB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Ⅰ、Ⅱ组的TC降低明显,HDL-C、LDL-C以及ApoB均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达到DRIs后的第1 d生化指标而言,与Ⅰ组比较,Ⅱ、Ⅲ组的GLu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Ⅰ、Ⅲ组的ALB、TC、TG降低明显,HDL-C、LDL-C以及ApoA均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同胎龄的低出生体重儿应对其进行血脂水平检测,根据早期评估结果予以合理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