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184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228篇
综合类   426篇
预防医学   222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169篇
  7篇
中国医学   161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仪动态观测SD雄性大鼠生长发育阶段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规律,为发育期实验大鼠动物模型制备及功能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小动物超声仪连续观测SD雄性大鼠出生后1—9周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1)M超检测结果显示左室壁厚度及左室内径随生长发育而增加,超声评估左心室重量与解剖称重结果高度相关(r=0.9326,P〈0.0001);(2)左室短轴缩短率(FS%)在发育期无显著变化;(3)脉冲多普勒测定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之比(E/A)〉1,在发育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4)组织多普勒检测提示:左室后壁心肌的舒张早期(Em)、舒张晚期(Am)及收缩期(Sm)运动速度出生后1—6周逐渐增加,6周时达平台期。结论高频小动物超声仪经胸超声心动图所检测的心脏结构能准确地反映大鼠心脏生长发育变化趋势;心脏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在出生后1周即达稳定状态;组织多普勒检测左室后壁心肌纵轴运动在出生后逐渐成熟完善,于6周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 ,建立简单快速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各株虫卵分别孵育于 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2 4h,后移至清水孵化 ,比较虫卵的孵化率。将各株毛蚴分别暴露于 10 -3 、10 -4 、10 -5、5× 10 -6、10 -6、5× 10 -7mol/ L和 10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 10 -6mol/ L 和 5× 10 -7mol/L吡喹酮孵育 2 4h后 ,敏感株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 4.2 %和 3 0 .7% ,抗性株分别为 2 4.2 %和61.2 %。当毛蚴暴露于 5× 10 -6mol/ L吡喹酮中 ,敏感株 10 0 %毛蚴体中部立刻收缩变形 ,而抗性株仅见 13 .4%毛蚴变形 ;当暴露于 10 -6mol/ L 吡喹酮 0、1、5 min后 ,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分别为3 5 .5 %、63 .9%、91.2 % ;抗性株分别为 0、7.6%、14 .3 %。结论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与毛蚴阶段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的差异均非常显著。提示 ,将毛蚴移入 10 -6mol/ L吡喹酮溶液中 1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 ,作为曼氏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抗性  相似文献   
63.
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再搭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再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在510例冠状动脉搭桥患中,5例患在术后4h内因急性心肌梗死需急诊再搭桥,发生率0.98%。5例患中,男女比例为4:1,年龄56-77岁(平均63.6岁),均为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3例伴左主干病变),手术中搭桥3-5支(人均搭桥3.6支),左乳内动脉桥5根,其余为大隐静脉桥。2例在关胸后20min,3例在回重症监护病房后2-4h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表现(明显心电图ST-T变化),伴室颤2例,5例血液动力学均不稳定,药物处理难以稳定血液动力学。全部患均立即送手术室(2例仍在手术室),急诊再次开胸。探查发现,2例患静脉桥(分别搭桥到回旋支第二钝缘支和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内急性血栓形成;另3例所有静脉桥良好,但左室前壁收缩运动明显减弱,结合心电图变化,诊断为左乳内动脉灌注不良。重新建立体外循环,清除桥内血栓重新搭桥2例(1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另取一段静脉搭桥到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吻合口远端的左前降支3例。结果:5例患顺利度过手术,均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22-25h(平均42h)。手术后呼吸机支持4h-18d(平均7.3d)合并消化道出血4例,肾功能不全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手术后住院时间12-35d,平均21d。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应重在预防。如怀疑桥有问题,急诊再搭桥是良好选择,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特点,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08月至2020年08月我院收治的51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1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诊断确定有无二尖瓣返流;同时观察心脏收缩期右房上下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心室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心房收缩时二尖瓣充盈峰速(Early mitral valve velocity/Mitral valve filling peak velocity during atrial contraction,E/A)。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血压、腰围、BMI指数、血脂、血糖以及血尿素氮无差异(p>0.05);研究组二尖瓣返流病例数多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E/A、室间隔厚度、收缩期左房前后径均高于常规组(P<0.05),而收缩期右房上下径、舒张期左心室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分析发现,二尖瓣反流、室间隔厚度、收缩期左房前后径与阵发性房颤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心脏超声特点包括: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心房扩大、二尖瓣返流等,与单纯高血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在狼疮性肾炎激素撤减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激素的标准疗程进行撤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动态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C3、SLEDAI积分等指标变化,统计两组的治愈率与复发率,评估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3例,稳定5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6.7%,治愈率为76.7%,对照组治愈13例,稳定11例,复发6例,复发率为20%,治愈率为43.3%。经过卡方检验,两组的复发率及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狼疮性肾炎激素撤减期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显著提高狼疮性肾炎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Prox-1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肛肠科手术切除的结肠癌新鲜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41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术后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正常组织中Prox-1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rox-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癌组织中Prox-1mRNA的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x-1在癌组织的表达与临床分期之间存在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该结果可以认为临床分期越高,Prox-1表达越高。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rox-1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检测该指标对于了解结直肠癌的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判定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 随访成都地区孕产妇孕晚期和产后抑郁状态,比较不同时点抑郁率,分析孕晚期和产后抑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门诊部进行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为主要研究工具,分别在孕晚期、产后8周和18周评估抑郁症状。以13分为筛查有无抑郁症状的临界值。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时点抑郁率和EPDS得分,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晚期抑郁和产后抑郁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 057位孕晚期妇女,其中1 665例完成产后8周随访,1 440例完成产后18周随访。孕晚期、产后8周和18周抑郁率分别为13.8%、2.2%和1.7%,抑郁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48,P<0.001)。孕晚期抑郁与产后抑郁有关(OR=3.88,95%CI:2.17~6.94,P<0.001)。孕晚期得分(8.35±3.93)最高,产后8周(3.05±3.28)次之,产后18周(2.21±3.03)最低。孕晚期得分与产后8周、18周得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和0.128。结论 随访人群孕晚期抑郁率高于产后抑郁率,且孕晚期抑郁与产后抑郁相关,孕晚期抑郁应被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纤支镜对肺不张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采用纤支镜检查的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26例病因诊断明确,诊断率81.3%,肺癌占53.1%,炎症占31.4%,结核占12.5%,异物占3.1%,部位以右肺中叶最多,共11例占34.4%,其次为左右上叶;其中部分病例经吸痰,灌洗,给药等治疗后,肺不张有不同程度的复张,肺功能改善。结论:纤支镜可帮助明确大部分肺不张的病因诊断,并可促进肺复张,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