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白念珠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在酵母相通常不引起临床症状。当其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时,会引发临床上各种感染症状。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能够帮助机体抵抗白念珠菌感染。近年来,有关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包括Toll样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样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NLRs受体)、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受体(MDA5受体)、Th17细胞和IL-17等。本文着重介绍几种模式识别受体以及Th17/IL-17、Treg介导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宿主抗念珠菌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2.
烧伤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2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以及烧伤患者病情监测、免疫状况评估的观察指标。方法 检测4 0名正常志愿者和6 5例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 (IL 2 )产生能力。结果 中度以上烧伤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 2产生能力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或P <0 .0 1) ,且IL 2产生能力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基本相一致。结论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产生能力是影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众多原因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观察烧伤患者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2 (IL 2 )产生能力对烧伤病情的监测及免疫状况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与红细胞膜胆固醇、钠钾ATP酶的变化。探讨其在大面积烧伤早期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核孔滤膜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性,使用化学修饰电极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应用定磷法测定红细胞膜钠-钾ATP酶。结果 4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性低于60例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膜胆固醇、钠-钾ATP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红细胞膜胆固醇、钠钾ATP酶与红细胞变形性呈负相关(r  相似文献   
64.
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霉病通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严重侵袭性曲霉病可引起系统性感染,导敛死亡。曲霉病的治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进展。新的抗真菌药物、免疫调节疗法和多种联合治疗方案的出现,使得侵袭性曲霉病患者的存活率有了显著提升。但在多种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中出现的耐药现象也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预防性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输注对既往脑卒中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61例既往合并脑卒中病史、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老年(≥65岁)患者,从入ICU起到术后次日晨随机接受小剂量右美托眯定[0.1μg/(kg·h),右美托咪定组,n=82]或安慰剂(生理盐水)(对照组,n=79)持续输注。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每日2次评估术后7 d内谵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内谵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12例,14.6%)明显低于对照组(23例,29.1%,P=0.02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输注仍然是术后谵妄风险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95%C1 0.15~0.89,P=0.027)。试验药物输注期间低血压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35例,42.7%)明显高于对照组(19例,24.1%,P=0.012),但低血压干预的患者比例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既往合并脑卒中、术后进入ICU的老年患者,术后预防性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但需监测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6.
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在M蛋白分型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等M蛋白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对M蛋白疾病进行分型鉴定的意义。方法对40例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40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生症患者的血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蛋白定量分析,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所有患者中,IgG型占60.0%(24/40);IgA型占27.5%(11/40),单纯入轻链型占5.0%(2/40);不分泌型占7.5%(3/40)。免疫固定电泳在IgA组和轻链组中,对M蛋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蛋白定量,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对M蛋白进行分型鉴定,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特点,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型及其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胆固醇的吸附氧化行为和AQ薄膜CME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Eastman-AQ29D是一种新型碳酸酯类离子交换聚合物,涂在玻碳电极上用于溶出伏安分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研究了胆固醇在开路下吸附于Eastman-AQ29DCME表面,并在电位扫描中发生氧化的初步机理,测量条件。并提出了直接测量人红细胞胆固醇的方法,线性范围达:14.6mmol·L-1。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进行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定量和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果:34例病人血清蛋白电泳检出单克隆蛋白带(M带)IgG型、IgA型、IgM型和游离轻链型的比例分别为67.6%、11.8%、2.9%和14.7%;IgG型I、gA型和IgM型M带多在γ区,游离轻链型多在β区;在轻链型中,κ型58.8%、λ型41.2%,其中IgG型、IgA型以κ型为主,单纯轻链型以λ型为主。免疫球蛋白定量显示:M蛋白所属免疫球蛋白部分显著增高,其它免疫球蛋白显著降低。结论:血清蛋白免疫固定电泳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进行MM鉴定,对MM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丙二醇甲醚乙酸酯(PMA)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活性炭管采样,用甲醇-二氯甲烷(5∶95,V/V)解吸,经DB-FFAP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 本方法PMA质量浓度在485.0 ~9 700.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9,最低检出浓度为0.7 mg/m3(采集空气为3.0L时).批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1% ~2.0%,批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0.8% ~ 1.6%,平均解吸效率为101.3%~106.0%,样品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14 d.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PMA的测定.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调查广东省饮用水源水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本底水平,建立水源水放射性水平基线值,为评估核技术应用或人类活动可能所致的饮用水潜在放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全省191个在用水源,分别采集丰水期、枯水期各1次,依照GB/T 5750.1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监测方法-放射性指标》要求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评价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结果 丰水期、枯水期共采样382个。用于总α、总β分析的样品为377个,其中丰水期189个,枯水期188个,丰水期与枯水期一一配对样品186个。所有水源水,枯水期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34±0.060)Bq/L (0.008~0.582 2 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108±0.091)Bq/L (0.014~0.637 Bq/L),丰水期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45±0.064)Bq/L (0.008~0.402 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125±0.128)Bq/L (0.014~0.848 Bq/L)。除汕尾地区响水水库枯水期有1个样品的总α放射性水平(0.582 Bq/L)超过国家饮用水放射性标准指导值外,其他样品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皆远低于国家饮用水放射性标准指导值,丰水期总α放射性水平高于枯水期(t=2.619,P<0.05)。不同水系丰水期、枯水期总α(F丰水期=1.819,F枯水期=1.985,P<0.05)、总β(F丰水期=2.709, F枯水期=8.461,P<0.05)放射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粤西诸河为最高。地下水在丰水期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高于河流水和湖库水,河流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高于湖库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总α=39.323, F总β=25.911,P<0.05);枯水期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高于河流水和湖库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总α=11.520,F总β=28.435,P<0.05);总体上呈现为地下水最高,其次是河流水,最低是湖库水。结论 掌握了广东省全省饮用水源水放射性本底水平分布,低于我国规定的饮用水指导值。粤西诸河水源水放射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水系,河流水放射性水平也明显高于湖库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