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 对无神经系统表现的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LA)与老年抑郁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临床神经心理学角度为老年精神障碍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60例LA患者(观察组)男女各半,平均年龄(70±3)岁,根据LA的诊断标准及量化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筛查,对于有抑郁状态的患者进一步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68.3%,HAMD评分显示轻度抑郁35例,占85.4%;中度抑郁4例,占9.7%;重度抑郁2例,占4.9%.Ⅰ度(轻度)患者HAMD评分(11±2)分,Ⅱ度(中度)患者HAMD评分(12±3)分,Ⅲ度(重度)患者HAMD评分(13±3)分,对照组的HAMD评分为(9±2)分,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重度患者的HAMD评分均高于轻度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和抑郁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及部位分布可能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FAK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酪氨酸激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酪氨酸激酶活性过高或过度磷酸化,激活下游信号途径,导致细胞过度增生、对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FAK参与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存活,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丁苯酞是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前期的研究已证实丁苯酞能够增强大鼠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后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表达[1].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11年2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另一成员——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上游的转录调控因子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yclic 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在局灶性脑缺血耐受动物模型的脑梗死灶周围的表达,并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CREB/总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表达,探讨丁苯酞局灶性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中可能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赵智  刘小利 《中国热带医学》2005,5(2):268-268,297
目的比较2HRSZ/4HRZ方案中吡嗪酰胺(PZA)剂量不同对疗效及毒副反应影响. 方法226例初治浸润性肺结核病人按PZA剂量大小,分成2HRSZ/4HRZⅠ组、Ⅱ组两治疗组,其中Ⅰ组PZA剂量为0.75g/d,Ⅱ组PZA剂量为1.5g/d,观察其疗效及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Ⅱ组疗效优于Ⅰ组(P<0.05),但肝毒性反应较大,特别是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的病人更为明显(P<0.05).结论2HRSZ/4HRZ治疗肺结核过程中PZA大剂量组疗效优于PZA小剂量组,但应注意治疗中肝毒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结合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于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疗程为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4周的NIHSS及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NIHSS及BI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梳理归纳了国外公众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概念、理论模型与实践研究,以期为我国学者提供可借鉴的国际经验,为国内健康教育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对公开开展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为提高我国公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开辟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前,血吸虫病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阻碍疫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其感染、流行与防治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2],而流行又对社会产生影响.随着武警部队遂行任务不断多样化和常态化,官兵在疫区执勤和执行抗洪等处突任务,尤其是在汛期来临时,群体性接触疫水的行为难以避免,易导致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流行,影响部队战斗力和官兵的身心健康,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首次癫痫发作后90 d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预后评估。 方法选取2010至2018年浙江医院收治的首次癫痫发作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9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常规脑电图特点、用药情况等。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90 d内死亡风险有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首发癫痫持续状态、肺部疾病、脑电图改变是9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t=1.986,χ2=4.550、6.299、5.771;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后发现,仅年龄是老年人首次癫痫发作9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089,95%CI=1.025-1.157,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提示,地西泮针的使用是老年人首次癫痫发作后90 d死亡的保护性因素(OR=0.189,95%CI=0.071-0.505;OR=0.255,95%CI=0.081-0.811;P<0.05)。 结论年龄是老年人首次癫痫发作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使用地西泮针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疾病的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59~87岁,平均71岁。其中3例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为股骨头坏死,12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疼痛,行走能力受限。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14例恢复自由行走,2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助行器协助行走,1例死亡。18例中,2例出现脱位,其中1例脱位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心肺疾病死亡,此外,有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术前Harris评分(41.7±1.4)分别与术后6个月(80.1±5.4)和末次随访(83.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2例。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期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PD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根据不同运动症状可将PD分为不同亚型,不同运动分型PD患者在发病因素、病理生理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目前对于PD,尤其是早期PD的非运动症状研究较少。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运动亚型早期PD患者在认知功能、额叶功能、情绪和睡眠情况、自主神经功能等非运动症状方面的差别,探讨非运动症状与早期PD运动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浙江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116例早期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将其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PIGD)组及混合型(IT)组。比较三组早期P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MDS-UPDRS、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老年抑郁量表(GDS-30)、情感淡漠评定量表(MAES)、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自主神经量表(SCOPA-AUT)的评估结果。结果 TD组、PIGD组、IT组分别为76例、32例、8例。三组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FAB、GDS-30、MAES、SCOPA-AUT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的非运动症状是PD的常见症状,在PD早期就可以出现,PIGD型和IT型的非运动症状较TD型严重,对早期PD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分型有助于在临床诊疗中更有效地评估PD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