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皮肤病学   7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了解麻风患者延迟确诊的时间以及至确诊时的疾病经济负担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对浙江省近年来发现的麻风病人且完成了相应的联合化疗疗程的对象使用自行研制的麻风病人疾病负担调查表,由经培训的麻风专业防治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33例调查对象确诊时间平均为34.65±4.85个月,发病至确诊时在各级医疗机构平均诊疗次数为6.9次;直接经济负担平均为3 088.7士140.1元;间接经济负担为584.1士111.2元。不同型别的患者发病至确诊时经济负担:6例浙江省BP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次数平均为6天,误工天数平均为4.3±1.5天;而27例MP患者就诊次数平均为8.5天,误工天数浙江省(18例)的误工天数为6.5±1.2天,外省务工人员(9例)误工天数为3.9±1.1天。结论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麻风患者诊断时间较长以及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所承担的经济负担比较重,因而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麻风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大向社会宣传麻风知识的力度,促进患者及时主动就医,以降低麻风患者误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1989~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中国近10年来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989~1998年全国各县、市的22437例麻风现症病例初诊登记个案资料,由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疫情监测系统提供数据.结果1989年全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比为46 .49%,到1998年为32.31%;Ⅱ级畸残比由1989年的25.55%,到1998年的20.23%;有18个省(市)畸残比超过40%.畸残者中,Ⅰ、Ⅱ级畸残分别为37.86%和60.64%,另1.5%为仅有脱眉、面瘫、塌鼻等其他畸残,Ⅱ级畸残人数超过50%的有25个省(市).年龄在15岁以下的畸残比为24%,15~65岁者为39.85%,65岁以上者为53.33%.麻风病期在2年以内发生畸残比为29.85%,超过2年和5年者为48.82%和61.17%.有过麻风反应发生畸残比为52.9 %;神经损害3条以上者发生畸残比为46.1%.少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比(28.99%)明显高于多菌型(22.04%).结论中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比较高,近10年虽有下降,但其程度无变化.因麻风诊断的延迟、麻风反应及麻风型别的不同,畸残比差异非常明显,与性别、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早期发现患者,规则进行抗麻风联合化疗,有效处理及控制麻风反应是预防新发患者发生畸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乡村医务人员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他们面向全体社区成员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经济,方便,有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1麻风防治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社区麻风受累者获得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满意程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医务人员对于麻风的认知水平和麻风医源性歧视的程度.有鉴于此,在荷兰麻风救济会的支持下,我们在浙江省部分农村社区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中开展了专题调查,目的是具体了解目前基层医务人员麻风病医源性歧视的形式与水平,为今后在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开展针对性的歧视干预活动工作提供基础性的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省农村社区麻风病患者家庭职能状况。方法使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随机抽取的216例农村社区麻风病患者进行登门调查,了解其对家庭功能的主观满意程度。采用Excel2003及SPSS11.5统计软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整体家庭功能评分平均(5.20±3.25)分(得分范围0~10分),高职能家庭90例(41.67%),职能中度失调61例(28.24%),职能重度障碍65例(30.09%);各项家庭职能得分分别是:适应度(1.30±0.76)分,情感度(1.21±0.77)分,成长度(1.05±0.79)分,合作度(1.02±0.79)分,亲密度(0.62±0.75)分;麻风病患者的残疾状况、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与家庭功能状况障碍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麻风病患者与家庭职能状况有密切的关系,麻风病患者家庭职能存在一定程度障碍,加强对麻风病患者家庭的保健指导和咨询对于麻风病患者的家庭康复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统一联合化疗(UMDT)后多菌型麻风患者的细菌指数变化和麻风反应频率,并与常规联合化疗(RMDT)后多菌型患者的结果比较。方法 2003-2005年在贵州3个地区和云南1个地区收集新麻风患者,给予6个月WHO多菌型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为同一地区接受2年RMDT的多菌型麻风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每年1次临床随访和细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细菌学数据和临床麻风反应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166例各种类型麻风患者接受UMDT,其中114例为疗前细菌检查阳性的多菌型患者,有83例已经随访42个月。同一地区新登记疗前查菌阳性并接受RMDT的多菌型麻风患者170例,其中149例具有48个月完整细菌资料。接受UMDT的83例患者从治疗后到42个月,平均细菌指数从疗前2.84下降到0.33,同时61例患者(73.55%)细菌指数阴转。接受RMDT的149例多菌型患者,在开始治疗后到48个月,平均细菌指数从疗前的2.55下降到0.26,其中有115例患者(77.2%)细菌指数阴转,两组平均细菌指数变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7,P > 0.05),细菌指数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 = 0.40,P > 0.05)。UMDT组有13例患者(14.6%)在观察期发生麻风Ⅰ型反应,而RMDT组只有5例 (3.4%)在观察期发生麻风Ⅰ型反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 10.08,P < 0.01)。结论 在观察期末,UMDT组和RMDT组在细菌指数变化和阴转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MDT组Ⅰ型反应发生率高于RMDT组,其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菌型麻风患者统一联合化疗后停药5年的疗效。方法:对新发或复发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患者给予WHO联合化疗多菌型方案治疗6个月,然后停药观察5年,评价临床和细菌学疗效。结果:共收录多菌型麻风患者114例,中途退出35例,79例纳入分析。疗前患者平均细菌指数为2.88±1.38,停药满5年时的平均细菌指数为0.05,平均年下降0.56。停药5年时患者细菌阴转率为89.9%。5年研究中共观察到麻风反应38人次,反应率为48.1%。仅1例在停药13个月时复发。结论:多菌型麻风患者6个月联合化疗有效。患者的细菌指数变化和麻风反应与报告的多菌型患者经1年或2年联合化疗后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7.
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5年的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1988年间我们对扬州市和东台县十二个县(市)的647例多菌型麻风患者用RFP、B663和DDS联合治疗,受治率为97%,其中347例已观察5年,结果显示BI<3.0者大多(80%)在治疗3年和Bl≥3.0者大多(90%)在治疗5年时查菌阴转,届时尚未阴转者平均Bl均在0.5以下。对查菌阴性和临床不活动的257例在停止治疗后至今已监测了470人年,均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扬州市1031例麻风及治愈者(95.8%有Ⅱ级以上畸残,69.1%为治愈者)中进行了对畸残的心态调查。结果对畸残原因回答“不知道”者占21.9%,应答者中认为是受潮湿、风寒或麻风必然结果、命中注定者占34.6%。认为畸残是人们识别麻风的标记者占48.2%。对自身的畸残从不关心者占35.6%。58.9%对畸残有掩饰心理。37.3%畸残后与人们减少交往或不交往。畸残后有绝望意念者占32.4%。心态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无明显关系,主要与有无畸残及其程度有关,型别、居住地、劳动及生活能力的不同对之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江苏省扬州市和东台市的2508例现症和治愈麻风病人的婚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风病人的未婚率为28.2%,离婚率为6.0%,离婚后的再婚率为12.5%。畸残病人的未婚率(28.7%)和离婚率(6.1%)均显著地高于无畸残者(16.8%,3.8%),相对危险性(RR)分别为1.7和1.6,其中畸残指数≥2者的未婚率和离婚率更高(分别为RR≥4.0和≥3.0),但畸残后结婚者的离婚率明显低于畸残前结婚的。面部畸形者未婚和离婚的RR均在2.5以上。畸残后结婚者的婚龄较畸残前结婚者推迟了4.3岁,离婚者的婚期仅有4.6年。由此可见麻风畸残对婚姻起阻碍作用,而对离婚起着促进作用。婚姻是麻风病人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康复,有助于实现消灭麻风的最终目标。文中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研究显示,麻风发病的高峰点在3月,高峰期是在3~6月;发现的高峰点是6月,高峰期在5~8月。麻风畸残发生的高峰点是4月,高峰期是3~6月。在高峰月中,无论是发病数、发现数和畸残数均占全年的15%左右,而高峰期的发病、发现和畸残数约占全年的44~50%。高峰点、高峰期及高峰点、高峰期中的事件发生频率相当稳定,与性别、型别和年代似乎无关。麻风发病、发现和畸残的高峰点、高峰期揭示一年中的3月到6月是麻风的高发季节,应当在此期间加强宣传和早期发现。在4月份前后是进行康复工作的良好时机,应对病人加强教育,搞好自我护理,尽可能将畸残的发生降到最低点。6月前后是发现、确诊麻风的好时机,作好工作可将全年50%左右的病例发现出来。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麻风防治应有所侧重,以求用较小的力量取得较大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